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体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触头部、主体部、第二触头部一体设置成直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设有第一钩头,第二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设有第二钩头,第一钩头和第二钩头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且该侧构成连接侧。将原来近似V字形的导电片改为直板状结构的导电片,导电片安装在接线座内时,不会形成相互的挤压,使之不易形成磨损或裂纹,提高了导电片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
技术介绍
如图3所示,现有的导电片包括了主体部22以及一体置于主体部22两端的触头部21、23,主体部22呈V形结构设置,且其包括弯曲端221和开口处的两个自由端222,两个触头部21、23分别对称置于主体部22的两个自由端222处,触头部21、23和自由端222两者的连接处朝向弯曲端221的一侧均呈钩状结构设置。 市场上DW45智能断路器中的接线座,如图4所示,包括了安装座I和若干导电片2,安装座I包括一体设置的主安装部11、两侧紧固部12和两侧围栏部13,主安装部11包括了连接部111和对称设置在连接部111两侧的隔离部112,隔离部112由若干呈栅栏状排布的隔离条构成,若干导电片2沿主安装部11排布方向构成分布轨迹,两侧围栏部13分别设在导电片2的两端且均与分布轨迹相平行,每两个导电片2构成一组接线组,每组导电片2安装在连接部111上且嵌入两根相邻的隔离条之间,导电片2两端的触头部分别嵌入对称设置在连接部111两侧的隔离部112中,两侧紧固部12分别置于分布轨迹的两端,安装座I分为对称设置的左安装座18和右安装座19,所述左安装座I的紧固部12与其对应的右安装座I的紧固部12紧固连接。 这种传统结构导电片应用到接线座中时,虽然由于其两个触头部21、23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双向的定位通电,但由于其主体部22是呈V形结构设置的,左安装座18中的导电片2和右安装座19中的导电片2在弯曲部221处形成抵触连接,当接线座需要与其他部件插接配合时,左安装座18中的导电片2和右安装座19中的导电片2会在弯曲部221处相互挤压,所以导电片2容易在弯曲部221处形成磨损或裂纹,降低导电片2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从而影响整个接线座乃至整个断路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该导电片导电性能佳、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包括主体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两端,所述第一触头部、主体部、第二触头部一体设置成直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钩头,第二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钩头,第一钩头和第二钩头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且该侧构成连接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来近似V字形的导电片改为直板状结构的导电片,导电片安装在接线座内时,不会形成相互的挤压,使之不易形成磨损或裂纹,提高了导电片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钩头呈外凸的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钩头呈台阶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端钩头的形状设置不同,可以根据与整个接线座固定连接的固定导电板的形状,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部相对连接侧的另一侧构成裸露侧,沿着裸露侧至连接侧的方向,第一触头部的尺寸、第二触头部的尺寸、主体部的尺寸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整个导电片的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少的导电材料制作导电片,既可以减少导电片的体积,又可以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触头部设有散热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了散热圆孔,提高散热性能,同时该散热性能不影响接线片本身应有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导电片在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应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导电片在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应用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1,包括主体部12、第一触头部11和第二触头部13,第一触头部11和第二触头部13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2的两端,所述第一触头部11、主体部12、第二触头部13 —体设置成直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触头部11朝向主体部12的一侧设有第一钩头111,第二触头部13朝向主体部12的一侧设有第二钩头131,第一钩头111和第二钩头131朝向主体部12的同一侧且该侧构成连接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来近似V字形的导电片I改为直板状结构的导电片1,导电片I安装在接线座内时,不会形成相互的挤压,使之不易形成磨损或裂纹,提高了导电片I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钩头111呈外凸的圆弧状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钩头131呈台阶状结构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端钩头的形状设置不同,可以根据与整个接线座固定连接的固定导电板的形状,选择合理的安装方式。 所述主体部12相对连接侧的另一侧构成裸露侧,沿着裸露侧至连接侧的方向,第一触头部11的尺寸、第二触头部13的尺寸、主体部12的尺寸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整个导电片I的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最少的导电材料制作导电片1,既可以减少导电片I的体积,又可以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所述的第一触头部11设有散热圆孔1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了散热圆孔,提高散热性能,同时该散热性能不影响接线片本身应有的强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包括主体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部、主体部、第二触头部一体设置成直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钩头,第二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钩头,第一钩头和第二钩头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且该侧构成连接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线座的导电片,包括主体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第一触头部和第二触头部分别设置于主体部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部、主体部、第二触头部一体设置成直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钩头,第二触头部朝向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第二钩头,第一钩头和第二钩头朝向主体部的同一侧且该侧构成连接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断路器中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杨文,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索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