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属于建筑景观技术领域,特别是绿色建筑物的景观水池;它包括景观水池和水泵、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景观水池上游的降温吸收池、在降温吸收池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在景观水池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在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集水管和与集水管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埋设在沙石过滤层的最底部;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在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造价低廉,采用了降温吸收池来降低整个系统的水温,从而提高水中的氧含量和水的纯净度;利用水生动植物对过滤沉淀物的降解,无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且不产生污水,杜绝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属于建筑景观
,特别是绿色建筑物的景观水池;它包括景观水池和水泵、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景观水池上游的降温吸收池、在降温吸收池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在景观水池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在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集水管和与集水管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埋设在沙石过滤层的最底部;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在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造价低廉,采用了降温吸收池来降低整个系统的水温,从而提高水中的氧含量和水的纯净度;利用水生动植物对过滤沉淀物的降解,无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且不产生污水,杜绝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专利说明】自净化景观水池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属于建筑景观
,特别是绿色建筑物的景观水池。
技术介绍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品质需求的提高,景观水体已成为社区环境建设的常用配套设施,提供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居住环境。一些结合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景观水池还可以起到蓄存雨水,缓解城市雨洪灾害的作用。 但人们在享受景观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景观水流动性差、缺乏自净能力,一旦维护不当,将导致水质变差、发黑发臭,使景观水体失去了其悦人身心的功能。而现有应对措施则必须加强水的曝气量及流动性或者频繁换水,导致运行成本攀升及水资源浪费,使水景成为奢望。 针对南方高温地区,如何提高或维持景观水体的水质,降低运行成本,已成为景观水体能否在社区环境建设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申请号为201310122093.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净化能力的假山水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假山区、内部净化装置以及水生生态区,内部净化装置设置于假山区内,假山区设置于水生生态区内;所述的假山区为空心构造的假山;所述的内部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假山区内部的提升泵、净化罐和净化介质,提升泵与净化罐连接,净化介质设置于净化罐内;所述的水生生态区包括景观水池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种植于景观水池内。 该专利技术针对的人工景观水体大多存在封闭、半封闭、水体流动性差以及水生态系统脆弱的问题,对景观水体假山进行改造,利用提升泵将景观水池中的水输送至装填净化介质的净化罐过滤后提升至假山瀑布及池体涌泉,突出其自然富氧的功能,再构建完善的水生动植物生长系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保证了水体的质量,最终得到具有景观水体净化及水质保持功能的假山水景系统。 但上述专利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I)采用水泵将景观水池中的水输送至装填净化介质的净化罐过滤后提升至假山瀑布及池体涌泉,实现自然富氧的功能,会消耗大量电能,运行成本高。 2)采用净化罐过滤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会产生污水,既浪费水资源又会污染环境。 3)空心假山及净化罐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成本较低的自净化景观水池。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包括景观水池和水泵、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景观水池上游的降温吸收池、在所述的降温吸收池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在所述的景观水池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在所述的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集水管和与集水管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所述的软式透水管埋设在沙石过滤层的最底部;所述的水泵通过输水管连接在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 所述的景观水池包括水体驳岸、防渗池底、溢流口 ;所述的景观水池的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水体驳岸的高度。 所述的降温吸收池是一个硬底浅池,它包括漫水埂顶、硬质池底、种植网筐、栽种基质和水培植物,在降温吸收池与景观水池之间设置有池埂;所述漫水埂顶的高度略高于所述景观水池的溢流口的高度。 所述的布水管设置在降温吸收池的水面之上或水面之下。 所述的布水管为PVC塑料管,在所述的PVC塑料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布水小孔。 在所述的沙石过滤层中布设有与集水管连通的η条软式透水管,所述的集水管上设置有2Xn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所述每条软式透水管的长度< 50米。 所述的沙石过滤层的厚度彡100mm。 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造价低廉,采用了降温吸收池来降低整个系统的水温,从而提高水中的氧含量和水的纯净度,为景观池中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由于景观水池与降温吸收池的落差可以设置得很小,所以水泵的功率可比现有技术小得多,运行成本低;采用软式透水管覆盖沙石的过滤系统,利用水生动植物对过滤沉淀物的降解,无需靠反冲洗来再生滤料,且不产生污水,杜绝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如下: (I)在景观水池的上游增设降温吸收池,采用水泵将景观水池中的水提升至降温吸收池中,在降温吸收池中种植能够充分遮阴的水培植物,可避免阳光直射水面而吸收热量,同时降温吸收池的水温会因植物蒸腾作用而降低,且水中的养分会被植物吸收变得相对纯净,相对低温纯净的水经降温吸收池的漫水埂顶流回景观池。通过合理设计景观水池与降温吸收池的落差,可有效降底水泵扬程而减少其功率,从而实现减少其电耗; (2)在景观水池中栽种适合当地气候的水生植物,可进一步净化水质; (3)降温吸收池中栽种的是适合当地气候的水培植物,栽种方法:在降温吸收池中放置适合栽种水培植物的网筐,网筐内栽种水培植物,栽种水培植物的基质宜采用卵石或碎石; (4)在景观水池底部位置铺设一条或多条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的管口与集水管连接。用沙石将软式透水管和集水管覆盖; (5)在降温吸收池的上游设置布水管; (6)集水管和布水管分别连接至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形成水循环回路:水泵一布水管一降温吸收池一水培植物种植网筐一漫水埂顶一景观池一沙石过滤层一软式透水管一集水管一水泵。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本专利技术是以景观水池I和水泵7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景观水池I上游设置一个降温吸收池2,在所述的降温吸收池2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3 ;在所述的景观水池I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6,在沙石过滤层6中布设有集水管4和与集水管4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5,所述的集水管4与软式透水管5呈相互垂直排列;所述的水泵7通过输水管71连接在布水管3与集水管4之间。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景观水池I包括水体驳岸11、防渗池底12、溢流口 13 ;具体实施中,所述的溢流口 13可与下游其他水系连接或设置排水管将溢流口与市政雨水系统连接。在景观水池I中宜种植水生植物14。 降温吸收池2设置在景观水池I的上游,降温吸收池2是一个硬底浅池,它设有池埂21、漫水埂顶22、硬质池底23、种植网筐24、栽种基质25和水培植物26,池埂21设置在降温吸收池2与景观水池与景观水池I之间。所述的景观水池I的溢流口 13的高度低于水体驳岸11的高度,且略低于漫水埂顶22的高度。 布水管3设置在降温吸收池2的上游。所述的布水管3可采用比水泵连接管规格大一号的塑料管制作,例如:水泵连接管若为32mm的PVC给水管,则布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净化景观水池,它包括景观水池(1)和水泵(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景观水池(1)上游的降温吸收池(2)、在所述的降温吸收池(2)的上游处设置有布水管(3);在所述的景观水池(1)的底部设置沙石过滤层(6),在所述的沙石过滤层(6)中布设有集水管(4)和与集水管(4)连通的一条或者多条软式透水管(5),所述的软式透水管(5)埋设在沙石过滤层(6)的最底部;所述的水泵(7)通过输水管(71)连接在布水管(3)与集水管(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刚,彭世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