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557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复杂、输送过程不稳定等技术问题。它包括输送座,输送座上固设有一块输送面板,输送座的两端设有与输送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组件和第二转动辊组件,其中第一转动辊组件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与输送座固接,所述的第一转动辊组件和第二转动辊组件上套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皮带圈,输送面板穿设在两条皮带圈中,输送面板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定位组件,侧框条定位组件的水平高度大于皮带圈且侧框条定位组件的轴心线与输送座的轴心线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制造方便,对侧框条输送方便,输送过程稳定性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输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上料装置是将待加工工件送装到机床上的加工位置和将已加工工件从加工位置取下的自动或半自动机械装置,又称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大部分机床上下料装置的下料机构比较简单,或上料机构兼有下料功能,所以机床的上下料装置也常被简称为上料装置。机床上下料装置是自动机床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料装置通常由输送机构组成,按工件坯料形式,输送机构可分为用于卷料、棒料和件料等3种类型。现有的棒料工件的输送机构通常用皮带轮机构来传送,但是由于棒料工件呈柱状,容易滚动,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或与皮带轮的摩擦力不均匀等原因,棒料工件在皮带轮机构上呈现横七竖八的状态,并容易从皮带轮机构掉落,导致输送过程不稳定。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了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申请号:201110159712.4],它包括机架,机架中设置有导轨,导轨的上方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与驱动装置相连接,上料架上设置有卡环和与坯缸的凸环相配合的滑槽,导轨上设置有限位块。 上述方案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实现准确的上料定位,替代了传统的人工上料,从而减小操作强度、并且坯棒不会受到损伤。但是该方案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输送过程稳定性高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座,所述的输送座上固设有一块输送面板,所述的输送座的两端设有与输送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组件和第二转动辊组件,其中第一转动辊组件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与输送座固接,所述的第一转动辊组件和第二转动辊组件上套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皮带圈,输送面板穿设在两条皮带圈中,所述的输送面板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定位组件,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的水平高度大于皮带圈且侧框条定位组件的轴心线与输送座的轴心线平行,当侧框条置于皮带圈上时,侧框条能在侧框条定位组件中随皮带圈同步移动。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与输送面板固接,两条皮带圈位于两条定位板之间。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定位板靠近第一转动辊组件的一端向外弯折从而使两条定位板的端部形成喇叭口。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输送座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分离机构,所述的侧框条分离机构架设在皮带圈上方且当侧框条与侧框条分离机构接触时,侧框条被分离成间隔相等且相互平行的状态。 [0011 ]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侧框条分离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侧框条分离组件,所述的侧框条分离组件包括与输送座固接的且呈框型结构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上活动连接有能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两端固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分离板且分离板与皮带圈平行,所述的分离板靠近输送面板的一侧挖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分离孔,两块分离板上的分离孔一一对应。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分离孔呈半圆形。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支撑架上固定有一个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接连接板。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侧框条分离组件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板上固接有导轨组件且导轨组件与支撑架活动连接。 在上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中,所述的分离板一端位于输送面板内且该端部靠近第一转动棍组件,另一端延伸出输送面板外。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制造方便,对侧框条输送方便,输送过程稳定性高,且能实现间隔均匀的输送,便于用到自动化设备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送座10、输送面板U、第一转动辊组件12、第二转动辊组件13、皮带圈20、侧框条定位组件30、定位板31、侧框条分离机构40、支撑架41、连接板42、分离板43、分离孔44、气缸45、导轨组件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座10,所述的输送座10上固设有一块输送面板11,所述的输送座10的两端设有与输送座10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其中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与输送座10固接,所述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上套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皮带圈20,输送面板11穿设在两条皮带圈20中,所述的输送面板11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定位组件30,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水平高度大于皮带圈20且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轴心线与输送座10的轴心线平行,当侧框条置于皮带圈20上时,侧框条能在侧框条定位组件30中随皮带圈20同步移动。 在上述的方案中,第一转动辊组件12为主动辊,第二转动辊组件13为传动辊,侧框条防止在皮带圈20上,由靠近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侧进料,侧框条定位组件30对侧框条的两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侧框条从皮带圈20上掉落,从而使传输过程稳定可靠。上述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侧框条定位组件30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定位板31,所述的定位板31与输送面板11固接,两条皮带圈20位于两条定位板31之间。定位板31靠近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端向外弯折从而使两条定位板31的端部形成喇叭口,便于侧框条进入到侧框条定位组件30内。 输送座10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分尚机构40,所述的侧框条分尚机构40架设在皮带圈20上方且当侧框条与侧框条分离机构40接触时,侧框条被分离成间隔相等且相互平行的状态。 侧框条分离机构40包括至少一个侧框条分离组件,所述的侧框条分离组件包括与输送座10固接的且呈框型结构的支撑架41,所述的支撑架41上活动连接有能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的连接板42,所述的连接板42两端固设有两块相互平行的分离板43且分离板43与皮带圈20平行,分离板43可设于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内侧,也可设于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外侧,但不能与侧框条定位组件30相碰撞,分离板43靠近输送面板11的一侧挖设有若干间隔均匀的分离孔44,分离孔44呈半圆形,两块分离板43上的分离孔44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1上固定有一个气缸45,气缸45的输出端固接连接板42,当气缸45工作时,连接板42能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分离板43也在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地,侧框条分离组件有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连接板42上固接有导轨组件46且导轨组件46与支撑架41活动连接。分离板43 —端位于输送面板11内且该端部靠近第一转动辊组件12,另一端延伸出输送面板11夕卜。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侧框条放置在皮带圈20上,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带动皮带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座(10),所述的输送座(10)上固设有一块输送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座(10)的两端设有与输送座(10)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其中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与输送座(10)固接,所述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上套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皮带圈(20),输送面板(11)穿设在两条皮带圈(20)中,所述的输送面板(11)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定位组件(30),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水平高度大于皮带圈(20)且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轴心线与输送座(10)的轴心线平行,当侧框条置于皮带圈(20)上时,侧框条能在侧框条定位组件(30)中随皮带圈(20)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包括输送座(10),所述的输送座(10)上固设有一块输送面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座(10)的两端设有与输送座(10)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其中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端连接电机,电机与输送座(10)固接,所述的第一转动辊组件(12)和第二转动辊组件(13)上套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皮带圈(20),输送面板(11)穿设在两条皮带圈(20)中,所述的输送面板(11)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定位组件(30),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水平高度大于皮带圈(20)且侧框条定位组件(30)的轴心线与输送座(10)的轴心线平行,当侧框条置于皮带圈(20)上时,侧框条能在侧框条定位组件(30)中随皮带圈(20)同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框条定位组件(30)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定位板(31),所述的定位板(31)与输送面板(11)固接,两条皮带圈(20)位于两条定位板(3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31)靠近第一转动辊组件(12)的一端向外弯折从而使两条定位板(31)的端部形成喇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组装机侧框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座(10)上还固设有一个侧框条分离机构(40),所述的侧框条分离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汉明黄朝晖包永军陈卸件雷霄管建华张胜勇王圣伟吴凯张军挺贵泽民黄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