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2241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3:54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能够与油气井连接的第一进气管;具有出气口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相连通;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外波纹管,所述外波纹管具有相被对的外波纹管上端和外波纹管下端,在所述外波纹管上端封闭连接有转向板;设置在所述外波纹管内的内波纹管,所述内波纹管具有相背对的内波纹管上端和内波纹管下端,所述内波纹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气体会与外波纹管或内波纹管的侧壁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水和轻质油会易于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如此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较佳的气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装置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
,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油气井的井口设置气体收集装置,以收集天然气。 由于从油气井内流出的气体内含有水和轻质油,难以直接作为生活用的天然气,所以需要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将水和轻质油分离出来。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旋管进行气液分离。螺旋管的一端与油气井的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气体收集装置连接。使用时,油气井内的气体进入螺旋管后,沿着螺旋管的侧壁盘旋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体会与螺旋管的侧壁发生摩擦,使得水和轻质油会在这个过程中附着在侧壁上,实现气液分离。然而,这种气液分离装置靠气体与侧壁的摩擦进行气液分离,由于气体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速度会下降,使得气体与侧壁的摩擦较为轻微,使得传统气液分离装置的气液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气液分离效果的气液分离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能够与油气井连接的第一进气管;具有出气口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相连通;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外波纹管,所述外波纹管具有相被对的外波纹管上端和外波纹管下端,在所述外波纹管上端封闭连接有转向板;设置在所述外波纹管内的内波纹管,所述内波纹管具有相背对的内波纹管上端和内波纹管下端,所述内波纹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外波纹管和内波纹管,实现在外波纹管和内波纹管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由于外波纹管和内波纹管的波纹形状,使得形成的气流通道会发生多次转向,气体在通过该气流通道的过程中,气流通道出现转向时,气体会与外波纹管或内波纹管的侧壁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水和轻质油会易于从气体中分离出来,如此实现本申请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较佳的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气液分离装置沿H-H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中转向塞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10,其包括:能够与油气井连接的第一进气管11 ;具有出气口 15的气液分离室17,气液分离室17通过第二进气管13与第一进气管11相连通;设置在气液分离室17内的外波纹管19,外波纹管19具有相被对的外波纹管上端21和外波纹管下端23,在外波纹管上端21封闭连接有转向板25 ;设置在外波纹管19内的内波纹管27,内波纹管27具有相背对的内波纹管上端29和内波纹管下端31,内波纹管下端31与第二进气管13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10,通过外波纹管19内设置内波纹管27,实现气体在外波纹管19与内波纹管27之间流动时,需要进行多次转向,使得气体较易与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的侧壁碰撞,而分离出水和轻质油,具有较佳的气液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室17包括上盖12、下盖14和呈筒状的侧壁16。上盖12和下盖14分别通过螺钉与侧壁16连接。出气口 15设置在侧壁16上,用于与外部气体收集装置连接。为了使上盖12和下盖14分别与侧壁16之间结合的更加紧密,可以分别在上盖12与侧壁16之间、下盖14与侧壁16之间设置法兰。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装置10还包括与气液分离室17相连通的储液室30,储液室30设置在第一进气管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液分尚室17的底壁31上设置有出液口 33,经过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分尚出的液体,即水和轻质油,可以经由出液口 33进入储液室30。由于第一进气管11与油气井的套管连接,从套管内流出的气体会与油气井内的温度相当,通常在零度以上,该气体经过储液室30的外部侧壁室,会发生热传递,由于进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使得储液室30的温度会与第一进气管11内的气体的温度相当,或略低于该气体的温度,当气液分离装置10外部的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由于储液室30位于第一进气管11内,使得储液室30内的液体不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便于对气液分离装置10分离出的液体进行清理。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气管11内的气体沿相对竖直方向的周向包围储液室30。在本实施方式中,储液室30可以为沿着竖直方向的两端与第一进气管11的管壁相连接,并且储液室30沿竖直方向的周向被第一进气管11内的气体包围,如此设置可以使储液室30能够较大面积的与气体接触,以便于气体的热能传递给储液室30,进而使储液室30内的液体能够具有接近第一进气管11内的气体的温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储液室30的底壁上连接有放液阀35。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放液阀35,可以实现在适当的时候对储液室30内的液体进行清理,若不设置放液阀35而任由储液室30内的液体从储液室30流出,则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储液室30的顶壁上连接有测压阀37。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储液室30与气液分离室17相连通,使得储液室30的气压与气液分离室17的基本相同,通过在储液室30设置测压阀37,可以测量气液分离装置10进行气液分离之后的气压变化,以便于检查观测气液分离装置10是否在正常工作,以及检查判断是否发生冰冻坐寸ο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装置10还包括从气液分离室17的顶壁伸入气液分离室17并贯穿转向板25的解冻液导流管39。在本实施方式中,解冻液导流管39可以贯穿上盖12和转向板25,伸入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之间,使得当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形成冰冻时,可以通过解冻液导流管39向该气流通道内注入解冻液,从而使气液分离装置10恢复正常作业。再者,注入的解冻液可以从气液分离室17进入储液室30,进而可以被清理。解冻液导流管39可以与转向板25相螺纹连接或焊接。解冻液导流管39与上盖12之间可以螺纹连接或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解冻液导流管39具有处于气液分离室17外部的导流管上端41和处于转向板25和内波纹管27之间的导流管下端43,解冻液导流管39靠近导流管下端43的侧壁设置有导流管出液孔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解冻液导流管39的侧壁设置导流管出液孔45,实现在注入解冻液时,解冻液可以从导流管出液孔45向着解冻液导流管39的径向流出,从而便于解冻液进入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导流管出液孔45靠近导流管下端43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张开的导流板4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导流板44可以使从导流管出液孔45流出的解冻液可以更加均匀的流入外波纹管19和内波纹管27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以利于更加全面的去除该气流通道内形成的冰冻。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内波纹管上端29设置具有出气孔46的转向塞47,转向塞47位于导流板44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油气井连接的第一进气管;具有出气口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相连通;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外波纹管,所述外波纹管具有相被对的外波纹管上端和外波纹管下端,在所述外波纹管上端封闭连接有转向板;设置在所述外波纹管内的内波纹管,所述内波纹管具有相背对的内波纹管上端和内波纹管下端,所述内波纹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够与油气井连接的第一进气管; 具有出气口的气液分离室,所述气液分离室通过第二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管相连通; 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室内的外波纹管,所述外波纹管具有相被对的外波纹管上端和外波纹管下端,在所述外波纹管上端封闭连接有转向板; 设置在所述外波纹管内的内波纹管,所述内波纹管具有相背对的内波纹管上端和内波纹管下端,所述内波纹管下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气液分离室相连通的储液室,所述储液室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管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内的气体沿相对竖直方向的周向包围所述储液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室的底壁上连接有放液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波陈伟东刘长芝吴菀珊王瑞英高为民胡东波剧世锋张长胜杨春喜张守军薛银皎姜旭沐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