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组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37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轮组合机构,包括一传动轴、一轮圈及一螺帽。传动轴具有一定位锥面、一滑动突出部及一螺纹部,滑动突出部连接于定位锥面与螺纹部之间。轮圈连接于传动轴,并且具有一第一锥面及一中心滑槽部。第一锥面连接于中心滑槽部,并且与定位锥面互补。中心滑槽部套设于滑动突出部之上,第一锥面抵接于定位锥面,以及螺纹部突出于中心滑槽部。螺帽锁附于螺纹部,并且抵接于轮圈,用以固定轮圈及传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中心滑槽部及滑动突出部的加工制造成本可以降低,以及车轮组合机构的组装可以更为简易快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a合机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组装简易快速的车轮组 合机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 一习知的,组合机构1主要是由一传动轴10、 一轮圈20以及 7螺帽30所构成。传动轴10依序具有一定位平面11、 一滑动突出部12及一螺纹 部13 。轮圈20具有一中心滑槽部21 、 一第一端面22及一第二端面23,中心滑槽 部21是位于第一端面22与第二端面23之间。螺帽30具有一锁附平面31 。当车f^且合机构1被组装时,轮圈20的中心滑槽部21是套设于传动轴10的滑 动突出部12上,并且轮圈20的第一端面22是与传动轴10的定位平面11接触。接 着,将螺帽30锁附于传动轴10的螺纹部13,并利用螺帽30的锁附平面31抵住轮 圈20的第二端面23,以将轮圈20与传动轴10固定在一起。此时,如图1B所示, 车轮组合机构1的组装即已完成。为了提高轮圈20在高速转动时的稳定度,轮圈20与传动轴10之间的配合同心 度需提高。也就是说,如图1C所示,轮圈20的中心滑槽部21与传动轴10的滑动 突出部12之间的间隙公差必须很小。然而,轮圈20的中心滑槽部21与传动轴10 的滑动突出部12之间的间隙公差很小意味着中心滑槽部21及滑动突出部12的高加 工成本,同时还会增加,组合机构1组装时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车轮组合结构,使加工成本降低,组装更为简易。本技术基本上采用如下戶勝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目的。也,舰说,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一传动轴,具有一定位锥面、一 滑动突出部以及一嫘纹部,其中,该滑动突出部连接于该定位锥面与该螺纹部之间; 一轮圈,连接于该传动轴,并且具有一第"H面以及一中心滑槽部,其中,该第一 锥面连接于该中心滑槽部,并且与该定位锥面互补,该中心滑槽部套设于该滑动突 出部之上,该第1面抵接于该定位雍面,以及该螺纹部突出于该中心滑槽部;以 及一螺帽,锁附于该螺纹部,并且抵接于该轮圈,用以固定该轮圈及该传动轴。同时,根据本技术的车轮组合t几构,该轮圈更具有一第二锥面,该螺帽具 有一锁附锥面,该第二锥面连接于该中心滑槽部,并且相对于该第一锥面,以及该 锁附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互补,并且抵接于该第二锥面。本技术的优点是,中心滑槽部及滑动突出部的加工制造成本可以斷氐,以 及车轮组合机构的组装可以更为简易快速。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A是一习知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1B是习知的车f^且合机构的部份组合示意图; 图1C是根据图1B的C-C剖面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2B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组合示意图; 图2C是根据图2B的I>D剖面示意图;图3A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3B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裕且合机构的部份组合示意图; 图4A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B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轮组合机构的部份组合示意图。符号说明1、 100、 100, 、 100,, 车轮组合机构10、 iio、 ii(M专动轴11、 nr 定位平面12、 112~滑动突出部13、 113~螺纹部20、 120、 120,、 120"~轮圈21、 122 中心滑槽部22、 121' 第一端面23~第二端面30、 130、 130' 螺帽31~锁附平面111 定位锥面121 第一锥面123 第二锥面131~锁附锥面具体实滩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车f^且合机构100主要包括有一传动轴110、 一轮圈120以及一螺帽130。传动轴110具有一定位锥面111、 一滑动突出部112以及一螺纹部113,滑动突 出部112是连接于定位锥面111与螺纹部113之间。轮圈120连接于传动轴110,并且具有一第一锥面121以及一中心滑槽部122。 第1面121连接于中心滑槽部122,并且第^ll面121是与传动轴110的定位锥 面111互补。当轮圈120连接于传动轴110时,轮圈120的中心滑槽部122是套设 于传动轴110的滑动突出部112之上,轮圈120的第一锥面121是抵接于传动轴110 的定位锥面111,以及传动轴110的螺纹部113是突出于轮圈120的中心滑槽部122。螺帽130锁附于传动轴110的螺纹部113,并且螺帽130抵接于轮圈120,以将 轮圈120及传动轴110固定在一起。如上戶M,藉由轮圏120的第一锥面121抵接于传动轴110的定位锥面111, 即可迫使轮圈120与传动轴110保持同心转动,进而可维持轮圈120在高速转动时 的稳定度。因此,如图2C所示,轮圈120的中心滑槽部122与传动轴110的滑动 突出部112之间的间隙公差可以增大。如上戶,,中心滑槽部122及滑动突出部112 的加工制造成本可以斷氐,以及车轮组合机构100的组装可以更为简易快速。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驗阅图3A及图3B,本^li例的车纖合机构100,主要包括有一传动轴110,、一轮圈120,以及一螺帽B0'。传动轴110'具有一定位平面U1'、 一滑动突出部112以及一螺纹部U3,滑动突出部112连接于定位平面ur与螺纹部113之间。轮圈120'连接于ft动轴110',并且具有一第一端面121,、 一中心滑槽部122以 及一第二锥面123。第二锥面123魏接于中心滑槽部122,并且第二锥面123是相 对于第一端面121,。当轮圈120'连接于传动轴110,时,轮圈120,的中心滑槽部122 是套设于传动轴U0'的滑动突出部112之上,轮圈120'的第一端面12i,是抵接于传 动轴110'的定位平面lll',以及传动轴110'的螺纹部113是突出于轮圈120,的中心 滑槽部122。螺帽130'锁附于传动轴110'的螺纹部113,以将轮圈12(T及传动轴110,固定在 一起。更详细的来说,螺帽130'具有一锁附锥面m,锁附锥面131与轮圈120,的 第二锥面123互补,并且抵接于第二锥面123。如上所述,藉由螺帽130,的锁附锥面131抵接于轮圈120,的第二锥面123,即 可迫使轮圈120'与传动轴110'保持同心转动,进而可维持轮圈120'在高速转动时的 稳定度。因此,如同图2C所示,轮圈120'的中心滑槽部122与传动轴110'的滑动 突出部112之间的间隙公差可以增大。如上所述,中心滑槽部122及滑动突出部112 的加工制造成本可以降低,以及车轮组合机构ioo'的组装可以更为简易快速。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i緣阅图4A及图4B,本实施例的车f^且合机构IOO"主要包括有一传动轴110、 一轮圈120"以及一螺帽130'。传动轴110具有一定位锥面111、 一滑动突出部112以及一螺纹部113,滑动突 出部112是连接于定位锥面111与螺纹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组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动轴,具有一定位锥面、一滑动突出部以及一螺纹部,其中,该滑动突出部连接于该定位锥面与该螺纹部之间;    一轮圈,连接于该传动轴,并且具有一第一锥面以及一中心滑槽部,其中,该第一锥面连接于该中心滑槽部,并且与该定位锥面互补,该中心滑槽部套设于该滑动突出部之上,该第一锥面抵接于该定位锥面,以及该螺纹部突出于该中心滑槽部;以及    一螺帽,锁附于该螺纹部,并且抵接于该轮圈,用以固定该轮圈及该传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