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其特征是:用螺钉将电磁铁垂直安装固定在支架上,用螺钉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缸体的上顶面,用螺钉将设有中心孔的主阀固定在缸体的下底面;支架的后部设有安装孔,用螺栓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用户的安装墙体上;圆柱形配重铁安装在支架内孔中,可在孔内竖直运动或活动,圆柱形配重铁的左右两端设有螺纹孔,设有螺纹的手柄分别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配重铁左右两侧设的螺孔内,圆柱形配重铁上开有半圆槽,支架前部设的孔内装有定位装置;缸体的后部装有转接板,电液换向阀安装在转接板上,油源包装置通过液压油管与转接板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集机、电、液为一体的专用于发电站发电机组过速保护系统的电液配压装置
技术介绍
发电站发电机组的调速系统通常用于保证水轮机的发电机组不间断地安全运行,当调速系统中的主配压阀出现异常或故障时,为了避免发电机组因失控而造成灾难性损坏,通常在润滑系统中设有切换控制油路的元件,目前采用普通电磁阀作为过速保护元件,这种电磁阀一般采用电动机直接带动阀芯切换油路的结构,但因轴承的摩损及润滑油与空气接触等因素,致使润滑油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和油泥,这些污染物将滞留在电磁阀的阀芯和阀体内的油路(孔)和间隙中,很难保证长期处于不工作状态的电磁阀在高污染度的油液环境中正常运行。当系统需启动应急保护时,电磁阀经常存在阀芯卡塞、拒动等异常现象,极大影响调速系统的正常运行,危害整个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现有普通电磁阀对工作介质的品质要求较高,为此研究一种能在多固体颗粒物和油泥等高污染环境中稳定安全运行的电磁阀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发电站发电机组过速保护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电磁、液压、手动多输入控制功能,集成度高,抗污染能力强,能安全、可靠地实施多方式联合控制的电液配压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解决了过速安全保护系统工作可靠性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包括主阀、缸体、手柄、支架、电磁铁、配重铁、连接销、密封件、电液换向阀、油源包装置、液压油管及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用螺钉将电磁铁垂直安装固定在支架上,用螺钉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缸体的上顶面,用螺钉将设有中心孔的主阀固定在缸体的下底面。支架的后部设有安装孔,用螺栓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用户的安装墙体上。圆柱形配重铁安装在支架内孔中,可在孔内竖直运动,圆柱形配重铁的左右两端设有螺纹孔,设有螺纹的手柄分别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配重铁左右两侧设的螺孔内,圆柱形配重铁上开有半圆槽;支架前部设的孔内装有定位装置。缸体的后部装有转接板,电液换向阀安装在转接板上,油源包装置通过液压油管与转接板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缸体内装有活塞,活塞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电磁铁的铁芯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与活塞上端的第一活塞杆的U形端头铰接装在一起,圆柱形配重铁、支架及缸体上的中心孔依次套装在活塞上部的第一活塞杆上;第二活塞杆插装在缸体下部的中心孔内,第二活塞杆下端头通过第二连接销与阀芯上端的U形端头铰接在一起。活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并带动主阀中心孔内的阀芯和圆柱形配重铁一起运动。缸体内的腔体分为上内腔c和下内腔d。通过转接板,缸体内的上内腔c、和下内腔d两腔与电液换向阀的负载油路相连通;通过液压油管,油源包装置将高压油经转接板输给电液换向阀。缸体上下部的内孔壁及活塞外圆上分别设有凹槽,分别将密封件装在缸体上下部的内孔壁和活塞外圆上的凹槽内,对缸体内孔进行密封。所述的主阀由阀体、阀芯及连接螺钉组成。阀体中心设有内圆孔,阀芯安装内圆孔中,可上下滑动。阀体内设有进油孔(油路)P、回油孔(油路)H、第一负载油路A和第二负载油路B,阀芯的外圆上开设有油路(环槽),阀芯纵向中心设的油孔将阀体上部的腔体、阀芯上的环槽与回油孔(油路)H相连接。来自用户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经进油孔(油路)P输入主阀中,通过阀芯上的环槽进入到第一负载油路A或第二负载油路B,从而实现负载油路的切换。所述的油源包装置是一个整体通用部件,油源包装置主要由液压油箱、油泵、电机及溢流阀组成。液压油箱为密封油箱,液压油与外界环境物理隔离,确保工作油液的清洁。油源包装置上设有输入输出管接头,输入输出管接头分别与输入液油管和输出管连接。所述的定位装置由壳体、弹簧及钢球组成。壳体上设有盲孔,钢球、弹簧组装控制在壳体上的盲孔内,壳体外圆上的螺纹上在支架上的螺孔内。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钢球与圆柱形配重铁的外圆,或钢球与圆柱形配重铁外圆上的凹槽接触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具有电磁、液压、手动多输入控制功能,集成度高,抗污染能力强,能安全、可靠地实施多方式联合控制,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该阀不仅解决了调速安全保护系统的控制难题,而且有利于在各类发电站发电机组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的侧视图。在图中1、阀体,2、阀芯,3、第二连接销,4、活塞,5、手柄,6、支架,7、螺栓,8、电磁铁,9、第一连接销,10、配重铁,11、转接板,12、密封件,13、电液换向阀,14、缸体,15、油源包装置,16、液压油管,17、定位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所示图1图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用螺栓将电磁铁8垂直安装固定在支架6的顶面,用螺栓将支架6的下底面与缸体14的上顶面安装固定在一起,用螺栓将主阀装于缸体14的下底面。支架6的后面设有安装孔,用螺栓7将支架6安装固定在用户的安装墙体上。圆柱形配重铁10安装在支架6的内孔中,可在支架6的孔内竖直运动,配重的左右两端设有螺孔,设有螺纹的手柄5分别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配重铁10左右两侧设的螺孔内。圆柱形配重铁10外圆上设有半圆凹槽,支架6的前部装有定位装置17,缸体14的后部装有转接板11,电液换向阀13安装在转接板11上,油源包装置15通过液压油管16与转接板11连接。在缸体14内装有活塞4,活塞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电磁铁8的铁芯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9与活塞4上第一活塞杆U形端头铰连装在一起,圆柱形配重铁10、支架6及缸体14上部的中心孔依次套装在活塞4上第一活塞杆上。活塞4下部的第二活塞杆插装在缸体14下部的中心孔内,第二活塞杆下端头通过第二连接销3与阀芯2上端的U形端头铰连在一起。活塞4在缸体14内上下运动,并带动主阀中的阀芯2和圆柱形配重铁10一起运动。活塞装在缸体14内腔中,缸体14内腔分为上腔c和下腔d。通过转接板11,缸体14内的上腔c和下腔d与电液换向阀13的负载油路相连,通过液压油管16,油源包装置15将高压油经转接板11输给电液换向阀13。缸体14上下部的内孔及活塞4外圆分别设有密封件12,密封件对缸体14密封。由阀体1、阀芯2及连接螺钉组成主阀。阀体1中心设有孔,阀芯2安装在内孔中,可上下滑动。阀体1上设有进油孔(油路)P、回油孔(油路)H、第一负载油路A和第二负载油路B,阀芯2的外圆设有油路或环槽,阀芯2中心油孔将阀体1上部的腔体、阀芯2上的环槽与回油孔(油路)H相连通。来自用户润滑系统的润滑油经进油孔(油路)P输入主阀中,通过阀芯2上的油路或环槽进入到第一负载油路A或第二负载油路B,从而实现负载油路的切换。油源包装置15是一个整体通用装置,油源包装置15由液压油箱、油泵、电机及溢流阀组成。液压油箱为密封油箱,液压油与外界环境物理隔离,确保工作油液的清洁。油源包装置15的输入输出管接头,分别与液压油管16连接。定位装置17由壳体、弹簧及钢球组成。壳体上(内部)开有盲孔,钢球、弹簧组装控制在盲孔内,壳体上的螺纹装在支架上的螺孔内;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钢球与圆柱形配重铁10外圆或圆柱形配重铁10外圆上的凹槽接触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发电站的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包括主阀、缸体、手柄、支架、电磁铁、配重铁、连接销、密封件、电液换向阀、油源包装置、液压油管及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用螺钉将电磁铁垂直安装固定在支架上,用螺钉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缸体的上顶面,用螺钉将设有中心孔的主阀固定在缸体的下底面;支架的后部设有安装孔,用螺栓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用户的安装墙体上;圆柱形配重铁安装在支架内孔中,可在孔内竖直运动或活动,圆柱形配重铁的左右两端设有螺纹孔,设有螺纹的手柄分别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配重铁左右两侧设的螺孔内,圆柱形配重铁上开有半圆槽,支架前部设的孔内装有定位装置;缸体的后部装有转接板,电液换向阀安装在转接板上,油源包装置通过液压油管与转接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污染电液配压装置,包括主阀、缸体、手柄、支架、电磁铁、配重铁、连接销、密封件、电液换向阀、油源包装置、液压油管及定位装置,其特征是:用第一螺钉将电磁铁垂直安装固定在支架上,用第二螺钉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缸体的上顶面,用第三螺钉将设有中心孔的主阀固定在缸体的下底面;支架的后部设有安装孔,用螺栓将支架安装固定在用户的安装墙体上;圆柱形配重铁安装在支架内孔中,可在孔内竖直运动,圆柱形配重铁的左右两端设有螺纹孔,设有螺纹的手柄分别安装固定在圆柱形配重铁左右两侧设的螺孔内,圆柱形配重铁上开有半圆槽,支架前部设的孔内装有定位装置;缸体的后部装有转接板,电液换向阀安装在转接板上,油源包装置通过液压油管与转接板连接;缸体内装有活塞,活塞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电磁铁的铁芯下端通过第一连接销与活塞上端的第一活塞杆的U形端头铰接装在一起,圆柱形配重铁、支架及缸体上的中心孔依次套装在活塞上部的第一活塞杆上;第二活塞杆插装在缸体下部的中心孔内,第二活塞杆下端头,通过第二连接销与阀芯上端的U形端头铰接在一起;缸体内的腔体分为上内腔(c)和下内腔(d),通过转接板,缸体内的上内腔(c)和下内腔(d)与电液换向阀的负载油路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镇汉,陈宜,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镇汉,陈宜,陈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