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电路及稳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1267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用于为集成器件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区,并将其集成于稳压器件内,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和一种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所述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和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既不会因为过电流而烧坏,也不会因为过电压而击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用于为集成器件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区,并将其集成于稳压器件内,此夕卜,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和一种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包括上述的保护电路。所述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和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既不会因为过电流而烧坏,也不会因为过电压而击穿。【专利说明】一种保护电路及稳压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是一种集成器件的安全工作区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开关稳压电源是能为负载提供稳定直流电源的电子装置。开关稳压电源按连接方式可分串联开关型稳压电源和并联开关型稳压电源,开关稳压电源电路部分包括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其稳压电路又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等,其稳压原理大致如下:检测电路在稳压器件输入端检测到电压信号,经过PWM控制电路处理,控制开关管的动作,以此输出一定范围内的电压至稳压器件的输入端,再进一步经行处理后输出精度高更的恒定电压。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电子器件难免出现老化,尤其是动作频率最高的开关管。当开关管或PWM控制电路内的元件达不到所需的精度时,在稳压器件输入端的形成的电压或者流进的电流就会超过允许值,这会造成稳压器件损坏,以至于最终输出的电压不稳定,造成负载端电器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护电路,用于为集成器件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区,包括: 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电流; 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流至负载; 恒流源,耦接于输入端与功率三极管之间,为功率三极管提供恒定的电流; 过流保护电路,耦接于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恒流源的输出端之间,当电流过大时,调整流经功率三极管的电流; 过压保护电路,耦接于过流保护电路与输入端之间,当电压过大时,调整流经功率三极管的电流。 所述的保护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由过流保护电路(I)、过压保护电路(2)和镜像电流源(3)组成。 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I)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和第一NPN三极管(Tl)构成,所述的第一 NPN三极管(Tl)的集电极耦接于镜像电流源(IS)的输出端,其发射极耦接于输出端(Uo),其基极耦接于第四电阻(R4)与第二电阻(R2)之间,所述的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耦接于外部功率三极管,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l),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稱接于输出端(Uo)。 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2)由第三电阻(R3)和稳压管(Dzl)构成,所述的稳压管(Dzl)的阳极耦接于第一 NPN三极管(Tl)的基极,其阴极耦接于第三电阻(R3),所述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耦接于输入端。 所述的镜像电流源(3)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第五电阻(R5)、第四NPN三极管(T4)和第五NPN三极管(T5)构成,所述的第五电阻(R5)的一端稱接于输入端(Ui),另一端耦接于第四NPN三极管(T4)的集电极,所述的第四NPN三极管(T4)的集电极耦接于其基极,其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五NPN三极管(T5)的基极耦接于第四NPN三极管(T4)的基极,其发射极接地。 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用于为电子 单元供电,包括: 电压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电压; 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至负载; 第一开关管,该开关管包括第一端,耦接于电压输入端;第二端,耦接于后级电路;控制端,稱接于后级电路; 第一 PWM电路,其输出端耦接于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其 动作; 第一续流管,耦接于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压输入端之间, 以保护第一 PWM电路元件与第一开关管; 第一滤波电路,耦接于第一续流管与第一 PWM电路,以滤去输出 电压中的纹波; 第一集成稳压管,I禹接于第一滤波电路与外部负载之间,以稳定输出的电压值。 所述的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由第一开关管 (T6)、第一 PWM电路(U1)、第一续流管(D1)、第一滤波电路(U3)和第一集成稳压管(U5)组成,所述的第一滤波电路(U3)由第一电感(LI)和第一电容(Cl)构成,所述的第一开关管(T6)的集电极耦接于电压输入端,其发射极耦接于第一续流管(Dl)的阴极与第一电感(LI)的一端之间,其基极稱接于第一 PWM电路(Ul)的输出端,所述的第一 PMW电路(Ul)的输入端稱接于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一端稱接于第一电感(LI)、第一 PWM电路(Ul)的输入端和第一集成稳压管(U5)的正输入端,所述的第一续流管(Dl)的阳极,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一集成稳压管(U5)的负输入端共接电压输入端。 所述的第一集成稳压管包括调整管和上述的保护电路,所述稳压管耦接于外部负载端,以输出电压,所述的保护电路耦接于调整管,以调整流经调整管的电流。 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用于为电 子单元供电,包括: 电压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电压; 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至负载; 第二开关管,该开关管包括第一端,耦接于电压输入端;第二端,耦接于后级电路;控制端,稱接于后级电路; 第二 PWM电路,其输出端耦接于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以控制其 动作; 第二续流管,耦接于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第二 PMW电路之间, 以保护第二 PWM电路元件与第二开关管; 第二滤波电路,耦接于电压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以滤去输出 电压中的纹波; 第二集成稳压管,耦接于第二滤波电路与外部负载之间,以稳定 输出的电压值。 所述的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由第二开关管 (了7)、第二?丽电路(似)、第二续流管(02)、第二滤波电路(况)和第二集成稳压管(U6)组成,所述的第二滤波电路(U4)由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构成,所述的第二电感(L2)耦接于电压输入端,所述的第二开关管(T7)的集电极耦接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其发射极耦接于电压输入端,其基极耦接于第二 PWM电路(U2)的输出端,所述的第二PWM电路(U2)的输入端耦接于第二续流管(D2)的阴极,所述的第二续流二极管(D2)的阳极耦接于第二开关管(T7)的集电极,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二集成稳压管(T7)的正输入端共接电压输入端,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成稳压管(T7)的负输入端共接电压输入端。 所述的第二集成稳压管包括调整管和保护电路,所述调整管耦接于外部负载端,以输出电压,所述的保护电路耦接于调整管,以调整流经调整管的电流。 上述的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和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中所述的集成稳压管,其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包括:过流保护电路(I)、过压保护电路(2)、镜像电流源(3)和调整管 (4)。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保护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的镜像电流源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技术的集成稳压管电路原理图。 图中:1、过流保护电路;2、过压保护电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电路,用于为集成器件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电流;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流至负载;恒流源,耦接于输入端与功率三极管之间,为功率三极管提供恒定的电流;过流保护电路,耦接于功率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恒流源的输出端之间,当电流过大时,调整流经功率三极管的电流;过压保护电路,耦接于过流保护电路与输入端之间,当电压过大时,调整流经功率三极管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磊郑振军吴建国潘逸龙毛维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