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窦可芙专利>正文

智能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11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0 13:55
智能安全插座,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包括220V电源、插座、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电源转换器和供电执行机构,所述插座与220V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所述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分别根据监测信号控制供电执行机构的通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非常安全的智能判断功能,不仅能安全插接用电设备,而且很大地提升了用电人身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智能安全插座,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包括220V电源、插座、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电源转换器和供电执行机构,所述插座与220V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所述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分别根据监测信号控制供电执行机构的通断。本技术具有非常安全的智能判断功能,不仅能安全插接用电设备,而且很大地提升了用电人身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专利说明】智能安全插座
本技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密切,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都离不开电,然而用电安全成为一大问题,由于用电安全、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和人身伤 亡等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 于是用电安全成了大家深思的问题,从日常的生活来看,照明设备的供电工作比 较稳定,安装位置也较高,而插座的安装位置比较低,经常插接的用电设备也不一样,更重 要的是当非正常设备接入时或小孩插入异物时,就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安全插座,该插座具有非常智能的判断功能, 提升了插座的安全使用性能,减少了安全隐患,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安全插座,包括220电源、插座、漏电检测保护 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电源转换器和 供电执行机构,所述插座与220V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 所述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高温过载保护 电路分别根据监测信号控制供电执行机构的通断,所述电源转换器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 换为直流电,并为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和供电执行机构提供电 源。 所述220V电源的两端并联有由电阻R1和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组成的电源指示 灯。 所述供电执行机构包括接触器KM1、光电耦合器B1和电容C1,接触器KM1的主触 点串联在220V电源和插座之间,接触器KM1的线圈与光电耦合器B1的输出端串联后并联 于220V电源的两端,光电稱合器B1输入端的1脚与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光电稱合器B1输 入端的2脚接地。 所述电源转换器包括变压器T1和二极管D1,变压器T1的输入端连接连接220电 源,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端的负极端接地,变压器T1输出端的正极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 端连接。 所述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2、R3、R4、R5、三极管VI、V2、V3、V4和 发光二极管LED2,电阻R2的第一端和三极管VI的发射极并接后与二极管D1的负极端连 接,电阻R2的第二端通过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与插座的正极连接,插座的负极串接 接触器KM1的第二常闭触点后接地,三极管VI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I 与三极管V2的基极之间并接后连接在电阻R2的第二端,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3 的第一端,电阻R3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的负极端,电阻R4的 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端,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5的第一端, 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3的基极与电 阻R3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4的发射极与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4的基极连接在 电阻R5的第二端,三极管V4的集电极与电容C4的正极端连接。 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包括电流互感器、二极管D2、电阻R6、R7、R8、R9、R10,三极管 V5、V6、V7、V8,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连接在220V电源连接,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负极端接 地,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端,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6 的第一端,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2的正极端,三极管V5的 集电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三极管V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5的基极连接在二极管D2 的负极端,三极管V6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三极管V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8的第 一端,三极管V6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7的第二端,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9的第一端 连接在三极管V6的集电极,三极管V7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三极管V7的发射极 接地,三极管V7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8的第一端,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电阻R9的第一端连 接,电阻R10的第二段连接三极管V8的发射极,三极管V8的基极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三 极管8的集电极与电容C4的正极端连接。 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包括热敏电阻RT、可控硅VT和复位按钮SB 1,热敏电阻RT的第 一端连接在二极管D1的负极端,热敏电阻RT的第二端与可控硅的G端连接,复位按钮SB1 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0的第一端,复位按钮SB1的第二端与可控娃VT的A端连接,可控娃 硅VT的K端接地。 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包括漏电感应器、二极管到D3、D4,三极管V9、V10,电阻R11,所 述漏电感应器的一次线路与220V电源连接,漏电感应器控制端的负极端接地,漏电感应器 控制端的正极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端与三极管V9的基极连接, 三极管V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9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电阻R11的第二端连 接热敏电阻RT的第一端,三极管V10的基极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三极管V10的集电极 连接电阻R11的第二端,三级管V10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端,二极管D3的负极端 连接可控娃的G端。 本技术除了具有传统电源插座的功能,还具有对插座以及连接在插座上的用 电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的各检测电路,通过检测电路实现对插座以及用电设备的断路、短路、 过载等非工作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输送给供电执行机构,通过供电执行机构控 制插座的断电和通电的功能。 本技术具有非常安全的智能判断功能,不仅能安全插接用电设备,而且很大 地提升了用电人身安全,减少了安全隐患,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包括220电源、插座1、漏电检测保护电路2、用电设 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3、电流检测控制电路4、高温过载保护电路5、电源转换器6和供电执 行机构7,所述插座1与220V电源连接,供电执行机构7用于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漏电检 测保护电路2、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3、电流检测控制电路4和高温过载保护电路5 分别根据监测信号控制供电执行机构7的通断,电源转换器6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 流电,并为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3、高温过载保护电路5和供电执行机构7提供电源。 220V电源的两端并联有由电阻R1和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组成的电源指示灯。 供电执行机构7包括接触器KM1、光电耦合器B1和电容C1,接触器KM1的主触点 串联在220V电源和插座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220V电源、插座、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电源转换器和供电执行机构,所述插座与220V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执行机构用于控制插座电源的通断,所述漏电检测保护电路、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电流检测控制电路和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分别根据监测信号控制供电执行机构的通断,所述电源转换器用于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用电设备智能检测控制电路、高温过载保护电路和供电执行机构提供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可芙
申请(专利权)人:窦可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