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绍元专利>正文

指示型增力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09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指示型增力扳手是专为装卸汽车车轮锁紧螺母而设计的随车工具,适用于汽车装卸车轮用。主要结构由带有棘轮机构的手柄、增力器、联接套筒、锁紧螺母套筒,平衡装置,过载显示报警器组成。该扳手装、卸车轮锁紧螺母既省力方便,又能安全可靠地锁紧车轮锁紧螺母,防止零件损坏。(*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指示型增力扳手是专为装卸汽车车轮锁紧螺母,而设计的随车工具,适用于汽车装卸车轮用。现在应用的传统工具是由套筒和长杠杆所组成,不仅在装、卸汽车车轮锁紧螺母时极其费力,难以控制施加在锁紧螺母上的合适力矩。如果施力过小,易使螺母松脱,影响安全,如施力过大,易使螺栓联接过载而损坏,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增力机构、力矩超载、显示报警装置的指示型增力扳手、装卸车轮锁紧螺母既省力、方便,又能安全、可靠地锁紧车轮锁紧螺母,防止过载而损坏汽车另件,延长汽车另件使用寿命。指示型增力扳手结构主要由传力装置、支架平衡装置和过载显示、报警装置所组成。传力装置由带有棘轮机构和过载显示报警机构的手柄,手柄装在增力器的输入端小方头上;增力器由中心的太阳轮,与其轮轴和输入端小方头联成一体,并与行星轮相啮合,而行星轮又与内齿轮相啮合,行星轮的轮轴装在输出盖的轴孔中,输出盖具有联成一体的输出端大方头,增力器安装在平衡杆一端,联接套筒其上端有一方孔,与增力器输出端大方头相配合,其下端有个与锁紧螺母套筒相配合的方头,在方头的一侧装有钢珠和弹簧,防止与其配合的锁紧螺母套筒因自重而脱落,但用力仍能将配合件拨开;锁紧螺母套筒一端要与联接套筒方头相配合,开有方孔,另一端与汽车的锁紧螺母相配合制成内六角形,两孔相连通。支架平衡装置包括可套在汽车轮轴上的支架固定筒,支架固定筒的侧面沿圆周等分装有三个固定螺钉,用于固定筒在轴上固定、定位,支架固定筒上部装有支架立柱,用螺纹拧紧在固定筒上。支架立柱另一端内装有导杆和拉簧,联接杆装在导杆顶部;导杆由拉簧拉住,使联接杆可以绕导杆轴线作任意转动,以便带着传动装置转到所需装卸螺母的位置。联接杆套在增力器的平衡杆上。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由斜面滑块、弹簧体、按钮开关、顶杆、导向螺钉、指示灯和电池组成,整个过载显示报警装置装在扳手手柄内,使斜面滑块与棘轮平衡杆相接触,并与弹性体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手柄加载达到锁紧螺母规定力矩时,由于棘轮平衡杆作用在斜面滑块上,使斜面滑块发生一定量的位移,闭合按钮开关,使电路接通,点亮报警显示灯。增力器由于人的臂力较小,远不能拧紧或松开锁紧螺母,增力器是将人臂施加的力矩倍增到拧紧或松开锁紧螺母所需要的力矩。倍增力矩的原理是应用行星齿轮系的理论而实现的,中心的太阳轮(中心齿轮),与其轮轴和输入端小方头联成一体,并与行星轮相啮合,而行星轮又与内齿轮相啮合,行星轮的轮轴装在输出盖的轴孔中,拨动输出盖及联在一体的大方头一起转动,它们成为一组周转轮系。手柄施加的力矩,由输入端小方头到太阳轮,经行星轮及其轮轴传递到输出盖和输出端大方头而输出。根据受力分析可知,输出力矩与输入力矩之比与轮系之间的节圆直径之比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适当选定各齿轮的节圆直径,就可设计出各种不同倍增倍数的力矩增力器。指示型增力扳手,由于具有增力机构,只需要用短的手柄就能轻松地装、卸汽车轮胎锁紧螺母,由于具有过载报警装置,当施加力矩达到规定值时自动发出报警指示,停止加力。因此,使用指示型增力扳手,不仅省力、方便,又能安全可靠地锁紧螺母,防止过载损坏螺栓、螺母。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指示型增力扳手结构示意图。图2是指示型增力扳手增力器结构示意图。图3是指示型增力扳手带有棘轮机构及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指示型增力扳手结构主要由传力装置、支架平衡装置、过载显示报警装置所组成。传力装置由带有棘轮机构和过载显示报警机构的手柄(3),棘轮手柄机构由棘轮(13)、棘爪(12)、棘轮平衡杆(15)、手柄套(14)组成。过载显示报警装置装在手柄套(14)内由斜面滑块(24)顶杆(22)、导向螺母(23)、弹簧体(20)、指示灯(16)、按钮开关(17)、电池(18)构成。手柄(3)装在增力器(4)的输入端小方头(25)上,增力器(4)由中心的太阳轮(26),与其轮轴和输入端小方头联成一体,并与行星轮(27)相啮合,而行星轮(27)又与内齿轮(28)相啮合,行星轮的轮轴装在输出盖(29)的轴孔中,输出盖(29)具有与之联成一体的输出端大方头(30),增力器(4)的平衡杆(31)插入联接杆(6)一端。联接套筒(2)其上端有一方孔,与增力器输出端大方头(30)相配合,其下端有个与锁紧螺母套筒相配合的方头,在方头的一侧装有钢珠(33)、弹簧(34),防止与其配合的锁紧螺母套筒因自重而脱落,但用力仍能将配合件拨开;锁紧螺母套筒(1)一端要与联接套筒(2)方头相配合,开有方孔,另一端与汽车的锁紧螺母(11)相配合制成内六角形,两端孔相连通。支架平衡装置包括可套在汽车轮轴(10)上的支架固定筒(9),支架固定筒的侧面沿圆周等分装有三个固定螺钉(32),用于固定筒(9)在轴上固定、定位,支架固定筒上部装有支架立柱(8)用螺纹拧紧在固定筒(9)上,支架立柱(8)另一端内装有导杆(7)导杆拉簧(35),联接杆(6)装在导杆(7)顶部,导杆(7)由导杆拉簧(35)拉住,使联接杆(6)可以绕导杆轴线作任意转动,以便带着传动装置转到所需装卸螺母的位置。联接杆(6)套在增力器的平衡杆(31)上。指示型增力扳手使用时将支架固定筒(9)套在汽车轮轴(10)上,拧紧定位螺丝(32)向上拉动导杆(7),联接杆(6)可根据所折卸装不同方位车轮锁紧螺母,360°旋转带动另一端的增力器(4)及下端装接的联接套筒(2)、螺母套筒(1)转到所需卸、装锁紧螺母位置、将螺母套筒(1)套在锁紧螺母上,如是装卸外侧轮胎一般锁紧螺母为六角形螺母套筒可使用带内六角形一头,如卸装内侧轮胎一般为正方形螺母使用带方孔的一端将联接套筒下方头往螺母套筒下插一点,进入方孔部位即可卸装正方形的螺母,然后把带有棘轮机构和过载显示报警机构手柄(3)套在增力器输入小方头(25)上,轻松扳动手柄通过增力器输出端大方头(30)将旋转力传给联系套筒(2),由连接套筒带动螺母套筒(1)旋转拧松或拧紧汽车车轮锁紧螺母,当拧紧螺母时达到所需规定锁紧螺母力矩时,由于棘轮平衡杆(15)作用,在斜面滑块(24)上,使斜面滑块发生一定量的位移,闭合按钮开关(17)使电路接通,点亮报警显示灯(16)。显示锁紧螺母力矩大小可根据各种车型体规定调节顶杆(22)获得。这样使每颗锁紧螺母锁紧力一致,不会出现锁紧力过载以至损伤螺杆或用力过小螺帽易回松。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棘轮扳手、联接套筒、螺母套筒的指示型增力扳手,其特征是其结构主要由传力装置,支架平衡装置,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组成;传力装置有带有棘轮机构、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的手柄(3);棘轮机构由棘轮(13)、棘爪(12),棘轮平衡杆(15)、手柄套(14)构成;手柄(3)装在增力器(4)的输入端小方头(25)上,增力器(4)由中心的太阳轮(26),与其轮轴、输入端小方头(25)联成一体,并与行星轮(27)相啮合,而行星轮(27)又与内齿轮(28)相啮合,行星轮的轮轴装在输出盖(29)的轴孔中,输出盖(29)具有与之联成一体的输出端大方头(30),增力器(4)的平衡杆(31)插入联接杆(6)一端;联接套筒(2)其上端有一方孔,与增力器输出端大方头(30)相配合,其下端有个与锁紧螺母套筒相配合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棘轮扳手、联接套筒、螺母套筒的指示型增力扳手,其特征是其结构主要由传力装置,支架平衡装置,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组成;传力装置有:带有棘轮机构、过载显示报警装置的手柄(3);棘轮机构由棘轮(13)、棘爪(12),棘轮平衡杆(15)、手 柄套(14)构成;手柄(3)装在增力器(4)的输入端小方头(25)上,增力器(4)由中心的太阳轮(26),与其轮轴、输入端小方头(25)联成一体,并与行星轮(27)相啮合,而行星轮(27)又与内齿轮(28)相啮合,行星轮的轮轴装在输出盖(29)的轴孔中,输出盖(29)具有与之联成一体的输出端大方头(30),增力器(4)的平衡杆(31)插入联接杆(6)一端;联接套筒(2)其上端有一方孔,与增力器输出端大方头(30)相配合,其下端有个与锁紧螺母套筒相配合的方头,在方头的一侧装有钢珠(33)、弹簧(34);锁紧螺母套筒(1)一端要与联接套筒(2)方头相配合,开有方孔,另一端与汽车的锁紧螺母(11)相配合制成内六角形,两端孔相连通;支架平衡装置包括:可套在汽车轮轴(10)上的支架固定筒(9),支架固定筒的侧面沿圆周 等分装有三个固定螺钉(32),用于固定筒(9)在轴上固定、定位,支架固定筒(9)上部装有支架立柱(8)用螺纹拧紧在固定筒(9)上,支架立柱(8)另一端内装有导杆(7)导杆拉簧(35)、联接杆(6)装在导杆(7)顶部,导杆(7)由拉簧(35)拉住,使联接杆(6)可以绕导杆轴线作任意转动,以便带着传力装置转到所需装卸螺母的位置,联接杆(6)套在增力器的平衡杆(31)上;过载显示报警装置装在手柄套(14)内,主要由斜面滑块(24)顶杆(22)、导向螺钉(23)、弹簧体(20)、 按钮开关(17)电池(18)、指示灯(16)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元吴良辰华本善
申请(专利权)人:陈绍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