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它包括基准产生电路、均流调整电路和均流控制电路,外部电流信号与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入连接,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调整电路连接,均流调整电路的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还与均流母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降低了损坏的机率,尽可能均分系统输出电流,确保多台电源可靠运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它包括基准产生电路、均流调整电路和均流控制电路,外部电流信号与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入连接,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调整电路连接,均流调整电路的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还与均流母线连接。本技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降低了损坏的机率,尽可能均分系统输出电流,确保多台电源可靠运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专利说明】 —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量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大容量、高安全可靠电源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受误差的不可避免性等因素影响,并联运行的各电源模块的参数都会存在差异,致使其外特性不尽相同。导致各个模块之间的输出电流不一致,这样会导致某些模块的电流应力过大,造成电热不平衡而引起的恶性循环,增加了损坏的机率,使整个并联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系统特性和可靠运行。因此,电源系统中必须引入高可靠、抗干扰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尽可能均分系统输入总电流,确保多台电源可靠运行的一种特殊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它包括基准产生电路、均流调整电路和均流控制电路,外部电流信号与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入连接,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调整电路连接,均流调整电路的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还与均流母线连接。 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包括均流控制芯片及其外围元件即电阻R1、电阻R7、电阻R8、电容Cl、电容C3和电容C4,均流控制芯片的均流端LS与均流母线连接。 所述的均流调整电路由均流调节电阻R2和电阻R3、R4组成,均流调节电阻R2 —端与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R4组成串联回路以及与均流控制芯片的调整端ADJ连接,电阻R4的分压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 所述的基准产生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阻R12,恒流源电路输出的恒定电流与恒流源输出电流相叠加形成叠加电流,电阻R12将叠加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输入至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 所述的恒流源电路包括恒流控制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D1、运算放大器U2-B及其外围元件即电阻R9、电阻RlO和电容C5,恒流控制三极管Q2集电极与电阻R12连接,恒流控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9、R10与工作电源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R10与工作电源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5。 本技术还包括一个均流使能电路,均流使能电路的输入与外部逻辑控制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连接。 所述的均流使能电路包括开关管Ql及其外围元件一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开关管Ql漏极与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连接,开关管Ql源极接地,开关管Ql栅极经电阻R5与外部逻辑控制连接,电阻R6为开关管Ql提供工作电压,电容C2与电阻R6并联。 所述的均流控制芯片为TEXAS INSTRUMENTS UCC29002。 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恒流源电路输出的恒定电流与外部电流信号相叠加形成叠加电流,通过电阻R12将叠加电流转换电压信号,而均流母线的电压跟随此电压信号,从而实现了空载时,均流母线电压为IV的效果,增强抗干扰性能;(2)均流母线通过均流控制芯片控制均流调整电阻R2的压降,导致输出电压跟随均流母线电压变动,实现均流;(3)当模块电源内部需要关闭均流电路,只需要通过均流使能电路,使均流母线的电压为OV,电源模块退出均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它包括基准产生电路、均流调整电路和均流控制电路,外部电流信号与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入连接,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调整电路连接,均流调整电路的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还与均流母线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包括均流控制芯片及其外围元件即电阻R1、电阻R7、电阻R8、电容Cl、电容C3和电容C4,均流控制芯片的均流端LS与均流母线连接。 所述的均流调整电路由均流调节电阻R2和电阻R3、R4组成,均流调节电阻R2 —端与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3、R4组成串联回路以及与均流控制芯片的调整端ADJ连接,电阻R4的分压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 所述的基准产生电路包括恒流源电路和电阻R12,恒流源电路输出的恒定电流与恒流源输出电流相叠加形成叠加电流,电阻R12将叠加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输入至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 所述的恒流源电路包括恒流控制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D1、运算放大器U2-B及其外围元件即电阻R9、电阻RlO和电容C5,恒流控制三极管Q2集电极与电阻R12连接,恒流控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9、R10与工作电源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输出端与恒流控制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同相输入端与稳压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9、R10与工作电源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负极与工作电源连接,稳压二极管Dl的两端还并联有电容C5。 本技术还包括一个均流使能电路,均流使能电路的输入与外部逻辑控制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连接。 所述的均流使能电路包括开关管Ql及其外围元件一电阻R5、电阻R6、电容C2,开关管Ql漏极与均流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CS+连接,开关管Ql源极接地,开关管Ql栅极经电阻R5与外部逻辑控制连接,电阻R6为开关管Ql提供工作电压,电容C2与电阻R6并联。 所述的均流控制芯片为TEXAS INSTRUMENTS UCC29002。 本技术工作过程:当空载(即输出电流为O)时,均流母线电压为IV,当满载(即输出电流为最大)时,均流母线为5V,增强了均流抗干扰性能。其中,由恒流源电路输出的恒定电流与外部电流信号叠加形成叠加电流,通过电阻R12将叠加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而均流母线的电压跟随此电压信号,从而实现了空载时,均流母线电压为IV的效果。 均流母线通过均流控制电路中的均流控制芯片来控制均流调节电阻R2的压降,从而影响到接入的反馈调节电路的电压,导致输出电压跟随均流母线电压变动,实现均流。 当模块电源内部需要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可靠、抗干扰型DC‑DC模块电源均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准产生电路、均流调整电路和均流控制电路,外部电流信号与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入连接,基准产生电路的输出与均流控制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均流调整电路连接,均流调整电路的输出与模块电源的反馈调节电路连接,均流控制电路还与均流母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杨燕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