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属于齿轮传动领域。解决了平行轴齿侧间隙无法自动消除、难以避免回程误差、无法自动补偿由于齿面磨损带来的齿侧间隙的问题。该装置通过滑块I、滑块II分别在弹簧I、II作用下,使锥齿轮I、锥齿轮II与双联内锥齿轮紧密贴合,消除齿侧间隙,避免回程误差。同时,滑块I、II只能沿着轴I向中间移动,促使锥齿轮I、II与双联内锥齿轮啮合面始终紧贴,自动补偿磨损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动机构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强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属于齿轮传动领域。解决了平行轴齿侧间隙无法自动消除、难以避免回程误差、无法自动补偿由于齿面磨损带来的齿侧间隙的问题。该装置通过滑块I、滑块II分别在弹簧I、II作用下,使锥齿轮I、锥齿轮II与双联内锥齿轮紧密贴合,消除齿侧间隙,避免回程误差。同时,滑块1、11只能沿着轴I向中间移动,促使锥齿轮I、II与双联内锥齿轮啮合面始终紧贴,自动补偿磨损间隙。本技术传动机构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嗤合传动机构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
技术介绍
机电装备进给系统中,减速齿轮除了本身要求很高的运动精度和工作平稳性以外,还需尽可能消除传动齿轮副间的传动间隙。齿轮传动中的齿侧间隙,会带来冲击、振动、噪声、降低系统跟踪精度和稳定性。特别是频繁正反转的齿轮传动中,齿侧间隙引起的回程误差,严重影响系统的传动精度、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同时由齿面磨损引起的齿侧间隙也妨碍了系统的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消除齿侧间隙,避免回程误差,自动补偿由于齿面磨损引起的齿侧间隙的平行轴传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包括轴线平行的轴1(1),轴II (17),三开槽圆盘I (2)、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三开槽圆盘11(9)依次装配在轴I (I)上,三开槽圆盘I (2)、三开槽圆盘11(9)与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分别通过滑块I (5)、滑块II (12)接触,滑块I (5)通过弹簧I (4)置于三开槽圆盘I (2)内,滑块II (12)通过弹簧II (10)置于三开槽圆盘II (9)内,滑块II (12)、套筒、双联内锥齿轮(14)依次装配在轴11(17)上,双联内锥齿轮(14)通过挡圈(16)、螺钉(15)固定在轴11(17)上。 所述轴I(I)上的键槽1(7)与键槽11(13)周向错开微小的角度,所述的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分别与双联内锥齿轮(14)对应齿槽相对的齿侧啮合。 所述的三开槽圆盘I (2)和三开槽圆盘II (9)为中心开通孔的凸台结构,其大端面上有三个对称的凹槽。 所述滑块I (5)、滑块II (12)均为带圆柱体的楔形块,楔形块上方为一圆柱体结构,下方为斜截长方体,右侧为斜面,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2βU < a ^ arctiMi ——^ 其中//既是滑块I (5)与锥齿轮I (6)之间的摩擦系数,也是滑块II (12)与锥齿轮II⑶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均为直齿圆锥齿轮,且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大端的圆柱体上有一斜面,该斜面与锥齿轮中心轴的夹角卢与上述滑块的夹角a互为余角。 本技术,在传动过程中双联内锥齿轮(14)正、反转时分别与锥齿轮I (6)、锥齿轮11(8)啮合,消除了回程误差。 进一步,滑块I (5)、滑块II (12)在弹簧作用下,使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分别与双联内锥齿轮(14)紧密贴合,进而消除了齿侧间隙。 进一步,滑块I (5)、滑块II (12)在自身自锁特性作用下,只能向着轴I(I)移动。 进一步,在锥齿轮轮齿一端大一端小的特性作用下,进而自动补偿锥齿轮U6)、锥齿轮II (8)与双联内锥齿轮(14)啮合面的磨损误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一轴1、2—三开槽圆盘1、3—承载面1、4一弹簧1、5—滑块1、6—锥齿轮1、7—键槽1、8—锥齿轮11、9 一三开槽圆盘I1、10—弹簧11、11 一承载面11、12—滑块11、13—键槽I1、14一双联内锥齿轮、15—螺钉、16—挡圈、17—轴II。 图2是滑块1、II的主视图,a为斜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图3是滑块1、II的左视图。 图4是滑块1、II的俯视图。 图5是锥齿轮1、II的左面图,β为大端斜面与锥齿轮中心轴的夹角。 图6是锥齿轮1、II的主视图。 图7是三开槽圆盘1、II的左面图。 图8是三开槽圆盘1、II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轴线相互平行的轴I (I)、轴II (17),三开槽圆盘I (2)、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三开槽圆盘II (9)依次装配在轴I (I)上,滑块I (5)、11(12)分别通过弹簧I (4)、II (10)置于三开槽圆盘I (2)、II (9)内,其斜面分别与锥齿轮I (6)、II (8)的对应斜面贴合。双联内锥齿轮(14)装配在轴11(17)上,双联内锥齿轮(14)通过挡圈(16)、螺钉 (15)固定在轴11(17)上。 在上述过程中,当双联内锥齿轮(14)与锥齿轮I (6)、锥齿轮II⑶的啮合面出现齿侧间隙时,由弹簧I (4)变形所产生的回复力驱动滑块I (5)沿三开槽圆盘I (2)的承载面1(3)向下运动,推动锥齿轮I (6)向右移动;由弹簧II(1)变形所产生的回复力驱动滑块11(12)沿三开槽圆盘II (9)的承载面II (11)向下运动,推动锥齿轮11(8)向左移动,从而使锥齿轮U6)、锥齿轮11(8)的齿面与双联内锥齿的左右齿面接触,实现此机构的无侧隙传动。 在上述过程中,在滑块I (5)、滑块II (12)的摩擦自锁作用下,锥齿轮I (6)不能向左移动、锥齿轮II (8)不能向右移动。【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包括轴线平行的轴I (I),轴II (17),三开槽圆盘I (2)、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三开槽圆盘II (9)依次装配在轴I (I)上,三开槽圆盘I (2)、三开槽圆盘11(9)与锥齿轮I (6)、锥齿轮11(8)分别通过滑块I (5)、滑块II (12)接触,滑块I (5)通过弹簧I⑷置于三开槽圆盘I (2)内,滑块11(12)通过弹簧II(1)置于三开槽圆盘11(9)内,滑块11(12)、套筒、双联内锥齿轮(14)依次装配在轴11(17)上,双联内锥齿轮(14)通过挡圈(16)、螺钉(15)固定在轴11(17)上, 所述轴I (I)上的键槽I (7)与键槽II (13)周向错开微小的角度,所述的锥齿轮I (6)、锥齿轮II (8)分别与双联内锥齿轮(14)对应齿槽相对的齿侧啮合, 所述的三开槽圆盘I (2)和三开槽圆盘II (9)为中心开通孔的凸台结构,其大端面上有三个对称的凹槽, 所述滑块I (5)、滑块II (12)均为带圆柱体的楔形块,楔形块上方为一圆柱体结构,下方为斜截长方体,右侧为斜面,斜面和竖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消除平行轴传动侧隙和回程误差的锥齿轮无侧隙啮合传动机构,包括轴线平行的轴I(1),轴II(17),三开槽圆盘I(2)、锥齿轮I(6)、锥齿轮II(8)、三开槽圆盘II(9)依次装配在轴I(1)上,三开槽圆盘I(2)、三开槽圆盘 II(9)与锥齿轮I(6)、锥齿轮II(8)分别通过滑块I(5)、滑块II(12)接触,滑块I(5)通过弹簧I(4)置于三开槽圆盘I(2)内,滑块II(12)通过弹簧II(10)置于三开槽圆盘II(9)内,滑块II(12)、套筒、双联内锥齿轮(14)依次装配在轴II(17)上,双联内锥齿轮(14)通过挡圈(16)、螺钉(15)固定在轴II(17)上,所述轴I(1)上的键槽I(7)与键槽II(13)周向错开微小的角度,所述的锥齿轮I(6)、锥齿轮II(8)分别与双联内锥齿轮(14)对应齿槽相对的齿侧啮合,所述的三开槽圆盘I(2)和三开槽圆盘II(9)为中心开通孔的凸台结构,其大端面上有三个对称的凹槽,所述滑块I(5)、滑块II(12)均为带圆柱体的楔形块,楔形块上方为一圆柱体结构,下方为斜截长方体,右侧为斜面,斜面和竖直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所述锥齿轮I(6)、锥齿轮II(8)均为直齿圆锥齿轮,且锥齿轮I(6)、锥齿轮II(8)大端的圆柱体上有一斜面,该斜面与锥齿轮中心轴的夹角与上述滑块的斜面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互为余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玉龙,王进戈,邓星桥,何蓉,周克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