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6596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其包括分别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的恒压源和恒流源;恒压源通过DC-DC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触摸屏、采样电路和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电源切换模块分别与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和数字光源连接;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本数字光源控制器通过采样电路实时地采集光源的电压和电流,采集的信号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触摸屏进行显示,使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光源的工作电压值和电流值。(*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其包括分别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的恒压源和恒流源;恒压源通过DC-DC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触摸屏、采样电路和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电源切换模块分别与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和数字光源连接;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本数字光源控制器通过采样电路实时地采集光源的电压和电流,采集的信号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触摸屏进行显示,使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光源的工作电压值和电流值。【专利说明】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生产中,智能化的品质检测系统已经在全球普遍使用,而机器的数字光源(以下简称“光源”)是重要组成部件之一。一般光源由LED、PCB和外壳组成,光源的亮度是由光源控制器控制的,光源控制器可以控制光源的电流、电压。 大多数光源的控制器对光源的电压、电流的控制是采用调节电位器(可变电阻)实现的;通过调节可变电阻的电阻值来改变光源的工作电压、电流,从而可控制光源的亮度;但以上的控制方式是无法直接得知光源的具体的工作电压值和电流值,直观性不够,使用风险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数字光源控制器难以直接对光源控制器的电压、电流直接进行显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数字光源控制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分别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的恒压源和恒流源;恒压源通过DC-DC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触摸屏、采样电路和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电源切换模块分别与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和数字光源连接;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 恒压源包括第一三极管Ql和第一电阻Rl ;第一电阻Rl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 恒流源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Al和第三三极管Q3 ;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正电源端和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均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输入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同相输入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输出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出端连接。 触发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i^一电阻Rll ;第七电阻R7和第i^一电阻Rll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第七电阻R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十电阻RlO的输出端连接;第^ 电阻Rll的输出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lO的输入端和第九电阻R9的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输出端与第八电阻R8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数字光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数字光源控制器通过采样电路实时地对光源的电压、电流进行采集,采集的信号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触摸屏进行显示,使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光源的工作电压值和电流值;通过微处理器对输出横电压或恒电流进行切换;避免输出不稳定的电压或电流而导致数字光源被损坏,降低光源控制的使用风险,使用更加安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数字光源控制器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恒压源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恒流源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为触发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参考图1,其为数字光源控制器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本实施例的数字光源控制器米样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分别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的恒压源和恒流源;恒压源通过DC-DC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触摸屏、采样电路和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电源切换模块分别与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和数字光源连接;采样电路可以包括电压采样电路、电压采样电路和温度采样电路。 采样电路实时地采集光源的电压、电流和温度,并将采集的信号经过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触摸屏进行显示,使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观察光源的工作电压值和电流值。 参考图2,其为数字光源控制器的恒压源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其优选实施例为: 恒压源包括第一三极管Ql和第一电阻Rl ;第一电阻Rl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 参考图3,其为数字光源控制器的恒流源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其优选实施例为: 恒流源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Al和第三三极管Q3 ;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正电源端和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均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l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输入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同相输入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输出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运算放大器Al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六电阻R6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电容Cl。 参考图4,其为数字光源控制器的触发电路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其优选实施例为: 触发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i^一电阻Rll ;第七电阻R7和第i^一电阻Rll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连接;第七电阻R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十电阻RlO的输出端连接;第^ 电阻Rll的输出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lO的输入端和第九电阻R9的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输出端与第八电阻R8的输入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数字光源连接。 上述的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所展示出来的电路结构只是其优选的电路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光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的恒压源和恒流源;所述恒压源通过DC‑DC转换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触摸屏、采样电路和电源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分别与恒压源、恒流源和触发电路连接;所述触发电路分别与采样电路和数字光源连接;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电压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所述恒压源包括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输入端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R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输入端和第二电阻R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源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A1和第三三极管Q3;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电源端和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均与220V输入电压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输入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输出端和第六电阻R6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触发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七电阻R7和第十一电阻R11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源切换模块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十电阻R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输出端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第十电阻R10的输入端和第九电阻R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输出端与第八电阻R8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第八电阻R8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数字光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霖南玺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摩米创新工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