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616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9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夹,包括夹持装置和释放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臂、小钢套、塑料传动轴和塑料定位套;塑料定位套的前端与小钢套的后端对接固定,塑料定位套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塑料定位套内对应倒扣的位置形成避空腔;在塑料定位套内穿设塑料传动轴,塑料传动轴的前端安装夹持臂,大钢套前端的内壁设有与倒扣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限位腔,拉轴可前后移动地穿设在大钢套中,拉轴的前端设有拉环,该拉环通过拉位孔与塑料传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不易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再一方面防止了夹持臂夹住组织后易松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钛夹,包括夹持装置和释放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臂、小钢套、塑料传动轴和塑料定位套;塑料定位套的前端与小钢套的后端对接固定,塑料定位套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塑料定位套内对应倒扣的位置形成避空腔;在塑料定位套内穿设塑料传动轴,塑料传动轴的前端安装夹持臂,大钢套前端的内壁设有与倒扣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限位腔,拉轴可前后移动地穿设在大钢套中,拉轴的前端设有拉环,该拉环通过拉位孔与塑料传动轴连接。本技术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不易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再一方面防止了夹持臂夹住组织后易松懈问题。【专利说明】一种钛夹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产品,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生物组织结扎用夹具。
技术介绍
在医疗手术中,用于来夹住组织的夹具最开始使用的是银夹,目前银夹正逐步由钛夹代替。钛夹由夹持装置和释放装置两大部分构成,在手术过程中夹持装置夹住组织后与释放装置分离,但存在以下问题: I)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不易分离; 2)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3)夹持臂夹住组织后易松懈。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易分离的钛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易分离的钛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钛夹,包括夹持装置和释放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夹持臂、小钢套、塑料传动轴和塑料定位套; 塑料定位套的前端与小钢套的后端对接固定,塑料定位套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塑料定位套内对应倒扣的位置形成避空腔; 在塑料定位套内穿设塑料传动轴,塑料传动轴的前端安装夹持臂,塑料传动轴的中部设有缩颈段,塑料传动轴的后端开设有拉位孔,并在塑料传动轴的后端面上向前开设有导向开口,导向开口与拉位孔连通; 释放装置包括拉轴和大钢套,大钢套前端的内壁设有与倒扣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限位腔,拉轴可前后移动地穿设在大钢套中,拉轴的前端设有拉环,该拉环通过拉位孔与塑料传动轴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人手将拉轴向前推动,使设置在拉轴前端的拉环伸出大钢套的内腔,此时拉环便可通过导向开口进入塑料传动轴后端的拉位孔内,从而使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连接在一起。 随后按压倒扣同时将夹持装置向大钢套内的空腔移动,使倒扣进入到限位腔中,此时塑料传动轴后端外壁与大钢套的内壁间隙配合,从而限制了导向开口的张开,因此在将拉轴向后拉动时,拉环不会从拉位孔中脱落,继续向后拉动拉轴,当夹持臂移动到小钢套前端的端口位置时,由于小钢套前端端口的限制,从而使夹持臂闭合。 待夹持臂闭合后,利用此状态将钛夹送入内镜钳道内,随后向前推动拉轴,使夹持臂打开,待打开后的夹持臂移动到人体组织后,向后拉动拉轴,此时夹持臂在闭合的同时夹住人体组织。 待夹持臂夹持住人体组织后,将拉轴继续向后拉动,直至夹持臂被拉入定位套的内孔中,然后慢慢旋转拉轴,使拉轴中部缩颈段断裂,从而实现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旋转断离。 为了避免小钢套发生摩擦损坏,本技术中的小钢套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为了使钛夹在夹住组织后不易自动松懈,夹持臂的外壁一体形成有倒刺。 为了便于止转,塑料定位套外壁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内壁的横截面也为椭圆形。 为了便于止转,大钢套外壁的横截面为圆形,内壁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为了便于止转,塑料传动轴前段的外轮廓为椭圆形,为了更好的达到断裂效果,塑料传动轴中部缩颈段的横截面从前往后逐渐减小,塑料传动轴后段的外轮廓为圆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有效的解决了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不易分离的问题; 2)降低了制造成本; 3)防止了夹持臂夹住组织后易松懈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通过拉环和拉孔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夹持装置进入大钢套内腔的示意图; 图5是将钛夹送入人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夹持臂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夹持人体组织后的示意图; 图8是夹持装置与释放装置断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8所示,一种钛夹,包括夹持装置20和释放装置30两大部份。其中,夹持装置20包括具有倒刺14的夹持臂1、小钢套2、塑料传动轴5和塑料定位套8。塑料定位套8外壁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内壁的横截面也为椭圆形。塑料定位套8的前端与小钢套2的后端对接固定,塑料定位套8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两个相互对称的倒扣8a,塑料定位套8内对应倒扣8a的位置形成避空腔8b。在塑料定位套8内穿设塑料传动轴5,塑料传动轴5前段的外轮廓为椭圆形,塑料传动轴5中部具有缩颈段5a,缩颈段5a的横截面从前往后逐渐减小,塑料传动轴5后段的外轮廓为圆形。在塑料传动轴5的前端安装夹持臂1,塑料传动轴5的后端开设有拉位孔5b,并在塑料传动轴5的后端面上向前开设有导向开口 5c,导向开口 5c与拉位孔5b连通。 释放装置30包括拉轴10和大钢套12,该大钢套12外壁的横截面为圆形,内壁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在大钢套12前端的内壁设有与倒扣8a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限位腔12a,拉轴10可如后移动地芽设在大钢套12中,拉轴10的如端设有拉环9,该拉环9能够通过拉位孔5b与塑料传动轴5连接。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首先将拉轴10向前推动,直至设置在拉轴10前端的拉环9伸出大钢套12的内腔,此时拉环9便可通过导向开口 5c进入塑料传动轴5后端的拉位孔5b内,从而使夹持装置20与释放装置30连接在一起。 随后将夹持装置20向大钢套12内的空腔推动,并同时按压两个倒扣8a,使倒扣8a从大钢套12的前端端口进入到限位腔12a中,此时塑料传动轴5后段外壁与大钢套12的内壁间隙配合,从而限制了导向开口 5c的张开,因此在将拉轴10向后拉动时,拉环9不会从拉位孔5b中脱落,当夹持臂I移动到小钢套2前端的端口位置时,继续拉动拉轴10,使塑料传动轴5继续向后移动,由于小钢套2前端的端口的限制,从而使夹持臂I闭合;如图4所示。 待夹持臂I闭合后,利用此状态将钛夹送入内镜钳道内,随后向前推动拉轴10,使夹持臂I打开,再将夹持臂I移动到人体组织上,此时再拉动拉轴10,当夹持臂I移动到小钢套2前端的端口位置时,由于小钢套2前端端口的限制,夹持臂I慢慢闭合,同时开始夹持住人体组织,如图5-6所示。 待夹持臂I夹持住人体组织后,将拉轴10继续向后拉动,直至夹持臂I上的倒刺14被拉入塑料定位套8的内孔中,此时利用大钢套12的内椭圆将塑料定位套8和塑料传动轴5定位止转后,慢慢旋转拉轴10,使塑料传动轴5缩颈段5a横截面的最小处断裂,从而达到旋转断离夹持装置20与释放装置30之效果。如图8所示。 在夹持臂I被拉入定位套8的内孔后,夹持臂I的倒刺14利用定位套8的内壁将其钛夹固定,使钛夹在夹住组织后不易自动松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钛夹,包括夹持装置(20)和释放装置(30),其特征是:所述夹持装置(20)包括夹持臂(1)、小钢套(2)、塑料传动轴(5)和塑料定位套(8);所述塑料定位套(8)的前端与小钢套(2)的后端对接固定,塑料定位套(8)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倒扣(8a),塑料定位套(8)内对应倒扣(8a)的位置形成避空腔(8b);在所述塑料定位套(8)内穿设塑料传动轴(5),塑料传动轴(5)的前端安装夹持臂(1),塑料传动轴(5)的中部设有缩颈段(5a),塑料传动轴(5)的后端开设有拉位孔(5b),并在塑料传动轴(5)的后端面上向前开设有导向开口(5c),导向开口(5c)与拉位孔(5b)连通;所述释放装置(30)包括拉轴(10)和大钢套(12),所述大钢套(12)前端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倒扣(8a)形状大小相适应的限位腔(12a),所述拉轴(10)可前后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大钢套(12)中,拉轴(10)的前端设有拉环(9),该拉环(9)通过拉位孔(5b)与塑料传动轴(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