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飞机座舱环境控制技术,涉及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它包括圆筒形的外壳(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控制阀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内部有一个隔板(5)将外壳(2)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定径孔(2a)和通气孔(2b)均与控制压力腔(2f)连通;在外壳(2)的圆柱面上有一个与座舱压力腔(2e)连通的座舱通气孔(2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飞机座舱压力Pc的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飞机座舱环境控制技术,涉及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它包括圆筒形的外壳(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控制阀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1);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内部有一个隔板(5)将外壳(2)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定径孔(2a)和通气孔(2b)均与控制压力腔(2f)连通;在外壳(2)的圆柱面上有一个与座舱压力腔(2e)连通的座舱通气孔(2d)。本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飞机座舱压力Pc的调节精度。【专利说明】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
本技术属于飞机座舱环境控制技术,涉及对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一种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结构参见图1,该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参见图2。它由外壳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I组成。外壳2圆柱面的下部有连通座舱8的定径孔2a和连通排气活门控制腔的通气孔2b,在外壳2下端面的中心有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2c。排气活门由活门杆3和活门座4组成。活门座4位于外壳2内通气孔2c的内端口处,活门座4的中心孔与通气孔2c连通。活门杆3是一个下端带有球头3a的圆杆,该球头3的直径大于活门座4上通气孔4a的孔径,活门杆3与活门座4保持同轴。真空波纹管组件I位于活门杆3的上面,真空波纹管组件I的上端与外壳2固定连接,活门杆3杆的上端与真空波纹管的下端面贴合。 其工作原理是:参见图2,座舱排气活门由活门外壳6、活门7、膜片7a和弹簧10组成。其中膜片7a的内缘与活门7的上端连接,外缘与外壳6的内部连接。连接后形成封闭腔Pa。封闭腔内安装弹簧10。封闭腔Pa与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Pa腔通过管路9连通在一起。座舱压力Pc通过定径孔2a后,进入到壳体2内部的控制腔Pa,使置于其内部的在真空波纹管组件I感受到控制腔Pa的压力。真空波纹管组件I内部为真空状态,其外部压力Pa的变化,使其内外压力产生变化,在真空波纹管组件I本身弹力和作用在其上的压差力作用下,真空波纹管组件I开始动作,并带动活门杆3的球头3a运动,从而控制从控制腔Pa通过活门座4上的通气孔4a和外壳上的通气孔2c的流量。由于定径孔2a限流作用,使进入控制腔Pa的流量受到了限制。通过控制活门座4通过的流量,使其与通过定径孔2a的流量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控制腔Pa压力的控制。并通过连接管路9将控制腔压力Pa传递到排气活门上腔;排气活门的活门7在座舱Pc和控制腔Pa的压差作用下运动,控制座舱Pc向大气舱Ph的排气量,从而达到调节座舱Pc压力的目的。即真空波纹管组件通过感受到的压力对座舱压力Pc进行调节。 其缺点是:由于真空波纹管组件I通过感受控制腔压力Pa对座舱压力Pc进行调节,而控制腔压力Pa与座舱压力Pc之间因定径孔2a的作用而存在差异,并且此差异随着压力调节状况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最终造成座舱压力Pc的控制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提高飞机座舱压力Pc调节精度的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它包括圆筒形的外壳 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控制阀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I ;外壳2圆柱面的下部有连通座舱8的定径孔2a和连通排气活门控制腔的通气孔2b,在外壳2下端面的中心有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2c ;控制阀排气活门由活门杆3和活门座4组成;活门座4位于外壳2内通气孔2c的内端口处,活门座4的中心孔与通气孔2c连通;活门杆3是一个下端带有球头3a的圆杆,该球头3a的直径大于活门座4上通气孔4a的孔径,活门杆3与活门座4保持同轴;真空波纹管组件I位于活门杆3的上面,真空波纹管组件I的上端与外壳2固定连接,活门杆3杆的上端与真空波纹管的下端面贴合,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内部有一个隔板5将外壳2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腔为座舱压力腔2e,下腔为控制压力腔2f ;在隔板5的中心有导向套5a,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从导向套5a的内孔穿过,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和导向套5a的内孔保持间隙配合;定径孔2a和通气孔2b均与控制压力腔2f连通;在外壳2的圆柱面上有一个与座舱压力腔2e连通的座舱通气孔2d。 本技术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能提高飞机座舱压力Pc调节精度的飞机座舱排气活门,大幅度提高了飞机座舱压力Pc的调节精度。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经试验证明,飞机座舱压力Pc的调节精度提高了 40%以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一种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目前的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3,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它包括圆筒形的外壳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控制阀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I ;外壳2圆柱面的下部有连通座舱8的定径孔2a和连通排气活门控制腔的通气孔2b,在外壳2下端面的中心有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2c ;控制阀排气活门由活门杆3和活门座4组成;活门座4位于外壳2内通气孔2c的内端口处,活门座4的中心孔与通气孔2c连通;活门杆3是一个下端带有球头3a的圆杆,该球头3a的直径大于活门座4上通气孔4a的孔径,活门杆3与活门座4保持同轴;真空波纹管组件I位于活门杆3的上面,真空波纹管组件I的上端与外壳2固定连接,活门杆3杆的上端与真空波纹管的下端面贴合,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内部有一个隔板5将外壳2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腔为座舱压力腔2e,下腔为控制压力腔2f ;在隔板5的中心有导向套5a,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从导向套5a的内孔穿过,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和导向套5a的内孔保持间隙配合;定径孔2a和通气孔2b均与控制压力腔2f连通;在外壳2的圆柱面上有一个与座舱压力腔2e连通的座舱通气孔2d。 活门座4中心孔的孔径为Φ 2mm?Φ 4mm ;定径孔2a的孔径为Φ 0.5mm?Φ 1mm。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参见图4,由于增加了隔板5,并在外壳2上设置了连通座舱的座舱通气孔2d,使真空波纹管组件I直接感受到座舱压力Pc。真空波纹管组件I感受压力后的动作传递到活门杆3上,使活门杆3沿导向套5a引导的方向运动,改变活门杆3的球头3a与活门座4指尖的间隙,调节通过通气孔2c的排气量,实现控制压力腔内压力Pa的调节,并将Pa传递到排气活门6的膜片上腔,从而调节活门7的开启量,实现调节座舱压力Pc的目的。原有工作原理中,真空波纹管组件I感受的压力为控制腔Pa的压力,而座舱压力Pc = Pa+AP(AP为Pc与Pa的差值,就是由于定径孔2a的限流作用而产生的)。定径孔2a孔径不变,但随着座舱排气活门的工作状态的变化,Pc则会发生变化,随着Pa也会发生变化。则其二者之差ΛΡ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若真空波纹管组件I根据感受的Pa来调节座舱Pc的压力,则调节的座舱压力Pc与真实的Pc之间会包含Λ P这个会变化的值。最终造成调节的座舱压力Pc控制精度较低。采用本技术后,真空波纹管组件I则通过真实感受的座舱压力Pc对座舱压力Pc进行调节,排除了 Λ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座舱压力Pc的调节精度。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座舱排气活门控制阀,它包括圆筒形的外壳(2)、安装在外壳(2)内的控制阀排气活门和真空波纹管组件(1);外壳(2)圆柱面的下部有连通座舱(8)的定径孔(2a)和连通排气活门控制腔的通气孔(2b),在外壳(2)下端面的中心有一个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2c);控制阀排气活门由活门杆(3)和活门座(4)组成;活门座(4)位于外壳(2)内通气孔(2c)的内端口处,活门座(4)的中心孔与通气孔(2c)连通;活门杆(3)是一个下端带有球头(3a)的圆杆,该球头(3a)的直径大于活门座(4)上通气孔(4a)的孔径,活门杆(3)与活门座(4)保持同轴;真空波纹管组件(1)位于活门杆(3)的上面,真空波纹管组件(1)的上端与外壳(2)固定连接,活门杆(3)杆的上端与真空波纹管的下端面贴合,其特征在于:在外壳(2)内部有一个隔板(5)将外壳(2)的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腔为座舱压力腔(2e),下腔为控制压力腔(2f);在隔板(5)的中心有导向套(5a),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从导向套(5a)的内孔穿过,活门杆(3)的圆杆部分和导向套(5a)的内孔保持间隙配合;定径孔(2a)和通气孔(2b)均与控制压力腔(2f)连通;在外壳(2)的圆柱面上有一个与座舱压力腔(2e)连通的座舱通气孔(2d)。...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连晟,韩志磊,索大寅,孙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