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435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3:56
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至少两组放电极构成;每组放电极由至少两个放电极构成;各组放电极呈相间分布;同组范围内所有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所构成的面与所有放电极的放电端所构成的面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飞虫尸体的滞留。(*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至少两组放电极构成;每组放电极由至少两个放电极构成;各组放电极呈相间分布;同组范围内所有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所构成的面与所有放电极的放电端所构成的面不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飞虫尸体的滞留。【专利说明】—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
技术介绍
市场用于飞虫诱杀的高压电网通常以两层金属网作为放电极来击杀飞虫,当飞虫进入电网被击杀后,由于双层电网互相阻挡飞虫的通路,也就说飞虫通道不顺畅,导致飞虫尸体容易挂留在双层电网内,导致多次多余的放电,这些多余的放电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阵列放电极式高压电网。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 1、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至少两组放电极构成;每组放电极由至少两个放电极构成;各组放电极呈相间分布;同组范围内所有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所构成的面与所有放电极的放电端所构成的面不重合。 2、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的形状是线状、也可以是柱状、也可以是条状、也可以是凸点状、也可以是异型状。 3、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的放电端是圆头、也可以是尖头、也可以是平头、也可以是异型头。 4、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 5、如技术内容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各组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之间具有单层或多层绝缘层。 6、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的放电端顶点共同构成的面是平面、也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柱面、也可以是异型面。 7、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的表面是光滑的,也可以具有毛刺。 8.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述的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放电极的分布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详细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说明1:如
技术实现思路
I所叙,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打破现有飞虫杀灭用高压电网的双层模式,相间分布的放电极使得放电方向可以与飞虫进入方向垂直,相间分布的电极是的电极在飞虫进出通道上没有错位,飞虫被电死后可以从顺利的从飞入方向顺利排出,减少了飞虫尸体的滞留。放电极的组数可以为2,也大于2 ;放电极组数为2的设计在应用时对高压源电路要求低;放电极组数大于2的电路复杂些,但其排列放电效率更高,可以使放电极的放电方向增加。(比如:五组放电极,分别连接2000V、1000V、0V、-1000V,-2000V);关于高压的概念应理解为,可以致飞虫死亡的电压即为高压,不会致飞虫死亡的电压即为低压;本专利技术是可以是一个独立产品,其应用于飞虫灭杀装置时需要连接在高压源上使用;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一体化设计到飞虫杀灭装置上。 说明2:如
技术实现思路
2所述,无论放电极的形状如何,只要不会造成短路,都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设计师在具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时候,可以根据需求或爱好而自由选择,如果设计师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有艺术要求,甚至可以将放电极创造一些艺术形象比如,动物形状、抽象形状。 说明3:如
技术实现思路
3所述,无论放电极的放电尖端形状如何,只要不会造成短路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 说明4:如
技术实现思路
4所述,无论放电极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都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如果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需要间隔使用风扇进行除虫尸或粉尘,可以采用空心方案。 说明5:如
技术实现思路
5所述,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之间可以设立绝缘层进行绝缘,这个绝缘层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说明6:如
技术实现思路
6所述,虽然放电极的放电端顶点构成的面其形状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技术效果,但无论放电极的放电端顶点构成的面为何种面,都是符合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的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可行方案;比如将一组放电极设计为低于另一组放电极,从体积方面筛选灭杀对象。 说明7:如
技术实现思路
7所述,无论放电极是光滑还是具有利于放电的毛刺都是本专利技术可行方案,设计师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放电极具有毛刺的方案时,应合理设计毛刺方向,防止其勾住飞虫尸体。 说明8:如
技术实现思路
8所述,无论放电极的分布是否均匀,都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行方案,这可以由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师,根据实际需求或者偏好选取。比如:设计师利用各组放电极的分布的不同均匀度,呈现一个图像,在不影响产品功能的情况下满足艺术需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了飞虫尸体的滞留。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4是实施实例I的示意图; 图1是金属体11以及其上阵列的放电极110的示意图,其中a是金属体11的正视图,b是金属体11的主视图,C是金属体11的底视图,d是金属体11的斜视图; 图2是金属体12以及其上阵列的放电极120的示意图,其中a是金属体12的正视图,b是金属体12的主视图,c是金属体12的底视图,d是金属体12的斜视图; 图3是陶瓷体13以及其上阵列的圆柱体130的示意图,其中a是陶瓷体13的正视图,b是陶瓷体13的主视图,c是陶瓷体13的底视图,d是陶瓷体13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实例I的组装示意图,其中a是组装体的正视图,b是组装体的主视图,c是组装体的底视图,d是组装体的斜视图。 图5-10是实施实例2的示意图; 图5是陶瓷基体21以及其上阵列的孔210的示意图,其中a是陶瓷基体21的正视图,b是陶瓷基体21的底视图,c是陶瓷基体21的主视图; 图6是圆头放电极22的示意图,其中a是圆头放电极22的正视图,b是圆头放电极22的主视图,c是圆头放电极22的底视图,d是圆头放电极22的斜视图; 图7是平头放电极23的示意图,其中a是平头放电极23的正视图,b是平头放电极23的主视图,c是平头放电极23的底视图,d是平头放电极23的斜视图; 图8是尖头放电极24的示意图,其中a是尖头放电极22的顶视图,b是尖头放电极22的主视图,c是尖头放电极22的正视图,d是尖头放电极22的斜视图; 图9是球头放电极24的示意图,其中a是球头放电极22的顶视图,b是球头放电极22的主视图,c是球头放电极22的正视图,d是球头放电极22的斜视图; 图10是实施实例2的组装图;圆头放电极组、平头放电极组、尖头放电极组、球头放电极组相间均匀分布在陶瓷基体的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10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实例1、如图1-4是本实施实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为一组放电极的结构图,金属体11上具有阵列的放电极110,和高压源连接端111。 如图2所示,为另一组放电极的结构图,金属体12上具有阵列的放电极120、阵列的孔121 ;放电极120和孔121相间分布。 如图3所示,为绝缘层的结构图,陶瓷体13上具有阵列的圆柱体130 ;圆柱体130具有贯穿整个陶瓷体的通孔131 ;圆柱体130的直径等于金属体12上的孔121,组装时将圆柱体130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飞虫杀灭的高压电网,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至少两组放电极构成;每组放电极由至少两个放电极构成;各组放电极呈相间分布;同组范围内所有放电极的高压源连接端所构成的面与所有放电极的放电端所构成的面不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