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效解决滚轮磨损问题,同时使滚轮不再承受工件的全部重力,有效避免滚轮热变形问题的新型加热炉。包括炉体、炉门以及炉板,炉体内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截面为方形且为空腔结构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突出于加热腔的底面、或者与加热腔的底面齐平,加热腔的底部还并排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槽、并在加热元件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炉体的底部两侧位于支撑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升降台室,升降台室内设置有多个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滚轮,滚轮在支撑柱的空腔内作升降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效解决滚轮磨损问题,同时使滚轮不再承受工件的全部重力,有效避免滚轮热变形问题的新型加热炉。包括炉体、炉门以及炉板,炉体内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截面为方形且为空腔结构的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突出于加热腔的底面、或者与加热腔的底面齐平,加热腔的底部还并排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槽、并在加热元件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炉体的底部两侧位于支撑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升降台室,升降台室内设置有多个升降油缸,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滚轮,滚轮在支撑柱的空腔内作升降运动。)【专利说明】新型加热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加热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的底面设有两个平行的炉架,每个炉架上设有 长条形的滚轮槽,滚轮槽内设置有排成一列的多个滚轮,炉体的炉板搁置在两个炉架的两 列滚轮上;为了控制滚轮的转动,滚轮槽的两个侧壁对应设有矩形缺口,滚轮与滚轴固定为 一体,每个滚轮容置在滚轮槽内,每个滚轮两端的滚轴分别容置在矩形缺口内;这种结构的 加热炉,由于加热过程中滚轮承受了工件的全部重力,不仅使得滚轮的滚轴处容易出现破 损和变形的情况,同时加热过程中也存在炉板固定不稳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中国专利公 告号为CN203396245U的技术专利,虽然有效解决了滚轮磨损的问题,但是滚轮仍然承 受了工件全部的重力,容易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热变形。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加热 炉,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滚轮磨损问题,同 时使滚轮不再承受工件的全部重力,有效避免滚轮热变形问题的新型加热炉。 本技术的新型加热炉,包括炉体、炉门以及炉板,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腔, 所述加热腔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截面为方形且为空腔结构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 部突出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或者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齐平,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还并排设 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槽、并在所述加热元件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 置有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炉体的底部两侧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升降台室, 所述升降台室内设置有多个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 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支撑柱的空腔内作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内侧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翻板,所述翻板的端部铰接在所 述支撑柱的内壁、并可向上翻转。 具体的,所述支撑柱的柱壁由耐火砖相互叠加而成,并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可拆 卸设置有耐热硅胶垫,所述翻板为隔热陶瓷翻板,所述翻板的顶面还设置有碳化硅层。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上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分 别与所述升降台室和加热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 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还设置有排风管,并在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 阀;所述升降台室和加热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 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机、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第一电磁阀、第二 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的外侧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两侧还设置有导向块。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的内侧还设置限位块。 具体的,所述加热元件槽的两端位于相邻的支撑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悬吊装置与所述炉 门传动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加热作业时,将工件放置在炉板 上,通过叉车将炉板推入加热炉,此时滚轮升起支撑在炉板的底部,然后推动工件或炉板即 可将工件完全推入至加热炉中,然后通过升降油缸控制升降板降下,使滚轮自支撑柱顶部 向下落入内部的空腔,此时,炉板被支撑柱的顶部支撑,这样即可有效解决滚轮磨损问题, 同时使滚轮不再承受工件的全部重力,有效避免滚轮热变形问题;当需要将炉板移出时,仅 需升起滚轮即可反向操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中支撑柱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中加热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加热炉,包括炉体1、炉门2以及炉板3,炉体内设置 有加热腔4,加热腔4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截面为方形且为空腔结构的支撑柱5,支撑 柱5的顶部突出于加热腔4的底面、或者与加热腔4的底面齐平,加热腔4的底部还并排设 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槽6、并在加热元件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7,加热元件槽6的两端位 于相邻的支撑柱5之间,加热腔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8,由于设置有两个加热元件, 可以使加热炉满足不同加热部件对不同温度以及不同的升温速度淬火的要求;炉体1的底 部两侧位于支撑柱5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升降台室9,升降台室9内设置有多个升降油缸 10,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11,升降板11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滚轮12,滚轮12在支 撑柱5的空腔内作升降运动。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加热作业时,将工件放置在炉板上,通过叉车将炉板 推入加热炉,此时滚轮升起支撑在炉板的底部,然后推动工件或炉板即可将工件完全推入 至加热炉中,然后通过升降油缸控制升降板降下,使滚轮自支撑柱顶部向下落入内部的空 腔,此时,炉板被支撑柱的顶部支撑,这样即可有效解决滚轮磨损问题,同时使滚轮不再承 受工件的全部重力,有效避免滚轮热变形问题;当需要将炉板移出时,仅需升起滚轮即可反 向操作。 为了防止加热腔中的热气进入支撑柱内部空腔,支撑柱5的内侧还对称设置有两 个翻板13,翻板13的端部铰接在支撑柱5的内壁、并可向上翻转。 为了进一步防止热量进入支撑柱内部空腔,支撑柱5的柱壁由耐火砖相互叠加而 成,并且支撑柱5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耐热硅胶垫14,翻板13为隔热陶瓷翻板,翻板的顶面 还设置有碳化硅层15。 另外,炉体1上还设置有风机16,风机16通过第一出风管17和第二出风管18分 别与升降台室9和加热腔4相连通,第一出风管17和第二出风管1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电 磁阀19和第二电磁阀20,加热腔4的顶部还设置有排风管21,并在排风管上设置有第三电 磁阀22 ;升降台室9和加热腔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4,第 一温度传感器2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4与风机16、第一加热兀件7、第二加热兀件8、第一电 磁阀19、第二电磁阀20和第三电磁阀22电连接;这样,当需要调节加热腔内部的温度时, 或是发现升降台室内温度较高时,仅需相应地调节电磁阀和加热元件即可;例如,当升降台 室内的温度升高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炉门以及炉板,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底部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截面为方形且为空腔结构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突出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或者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齐平,所述加热腔的底部还并排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槽、并在所述加热元件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元件,所述加热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加热元件;所述炉体的底部两侧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升降台室,所述升降台室内设置有多个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面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在所述支撑柱的空腔内作升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仁元,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顺昌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