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径向主动空隙控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782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燃气涡轮发动机(12),其具有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包括上游和下游导叶(20)排的涡轮(16)、包绕至少一个导叶(20)排的导叶载体结构(30),以及至少部分地包绕导叶载体结构(30)而能够使压缩空气冲击导叶载体结构(30)的腔室结构(40)。燃气涡轮发动机(12)还包括流体供应结构(46),其包括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腔室结构(40)的第一通路的第一流体通路结构(48)、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下游导叶(20)排行进的压缩空气的第二通路的第二流体通路结构(50),以及有选择地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48)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50)的流体控制结构(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包括燃气涡轮发动机(12),其具有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包括上游和下游导叶(20)排的涡轮(16)、包绕至少一个导叶(20)排的导叶载体结构(30),以及至少部分地包绕导叶载体结构(30)而能够使压缩空气冲击导叶载体结构(30)的腔室结构(40)。燃气涡轮发动机(12)还包括流体供应结构(46),其包括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腔室结构(40)的第一通路的第一流体通路结构(48)、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下游导叶(20)排行进的压缩空气的第二通路的第二流体通路结构(50),以及有选择地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48)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50)的流体控制结构(52)。【专利说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径向主动空隙控制
本专利技术大体上涉及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及用于将压缩空气可变地引导到燃气涡轮发动机导叶载体上的结构。
技术介绍
期望控制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叶片末端空隙,以便形成高涡轮效率。涡轮效率在涡轮叶片末端与周围的静止结构之间的空隙或间隙被最小化时改善。在瞬变操作期间,叶片末端以不同于静止结构的速率响应于热工作气体的温度。响应的差异导致瞬变操作〃收缩",使得瞬变时间点处的空隙比稳态操作下的空隙更紧。此外,在瞬变状态期间,如停机期间,发动机外壳可热扭曲,这导致局部"收缩"。尽管外壳在稳态下较少扭曲,但在确定适当的叶片末端空隙时必须考虑瞬变扭曲效果。由于大部分燃气涡轮发动机运行时间发生在稳态操作期间,故允许对于瞬变扭曲效果的空隙导致稳态下的性能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润轮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外壳;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涡轮;以及流体供应结构。涡轮可包括: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在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的下游的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包绕至少一排导叶的导叶载体结构;以及至少部分地包绕导叶载体结构、能够使压缩空气冲击导叶载体结构的冲击腔室结构。流体供应结构可包括: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冲击腔室结构的第一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行进的第二通路;以及有选择地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流体控制结构。 流体控制结构可允许压缩空气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稳态操作期间流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且允许压缩空气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瞬变操作期间流过第二流体通路结构。 发动机外壳和导叶载体结构可限定腔室结构所处的内室。穿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压缩空气流入腔室结构中,从腔室结构穿过以便冲击导叶载体结构,且行进通过导叶载体结构中的开孔至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 燃气涡轮发动机还包括:至少一个下游叶片排,以及包绕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叶片排的至少一个下游环形节段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下游环形节段结构和导叶载体结构限定至少一个下游内腔。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内腔可接收来自内腔的压缩空气。 根据第一实施例,流体控制结构可包括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阀。 腔室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冲击歧管;以及联接到冲击歧管上且与冲击歧管连通的多个冲击管。冲击管可沿轴向与彼此间隔开。 各个冲击管可尺寸确定成使得由冲击管提供的压缩空气越少,冲击管就定位在更下游。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流体控制结构可包括控制流体流通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的第一阀,以及控制流体流通过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第二阀。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外壳;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涡轮;以及流体供应结构。涡轮可包括: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和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包绕至少一排导叶的导叶载体结构;以及至少部分地包绕导叶载体结构而能够使压缩空气冲击导叶载体结构的腔室结构。流体供应结构可包括: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腔室结构的第一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行进的第二通路;以及能够允许压缩空气流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中的一者的流体控制结构。流体控制结构可允许压缩空气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稳态操作期间流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且可允许压缩空气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瞬变操作期间流过第二流体通路结构。 发动机外壳和导叶载体结构可限定腔室结构所处的内室。穿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的压缩空气流入腔室结构中,且从腔室结构穿到内室中。 燃气涡轮发动机还可包括:至少一个下游叶片排,以及包绕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叶片排的至少一个下游环形节段结构。所述至少一个下游环形节段结构和导叶载体结构可限定至少一个下游内腔。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内腔可接收来自内腔的压缩空气。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流体控制结构可包括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阀。 冲击腔室可包括:至少一个冲击歧管;以及联接到冲击歧管且与冲击歧管连通的多个冲击管。冲击管可沿轴向与彼此间隔开。 各个冲击管可尺寸确定成使得由冲击管提供的压缩空气越少,冲击管就定位在更下游。 导叶载体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轨道,且其中冲击管中的至少一个可引导空气,使得其冲击所述至少一个轨道。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流体控制结构可包括控制流体流通过第一流体通路结构的第一阀,以及控制流体流通过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第二阀。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外壳;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涡轮;以及流体供应结构。涡轮可包括: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在所述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的下游的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包绕至少一排导叶的导叶载体结构;以及至少部分地包绕导叶载体结构以用于使压缩空气冲击导叶载体结构的腔室结构。腔室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冲击歧管;以及联接到歧管上且与歧管连通的第一冲击管和第二冲击管。第一管可比第二管定位成更接近压缩机,且第一管可比第二管具有尺寸上更大的截面面积,使得第一管比第二管输送更大量的压缩空气。流体供应结构可包括: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腔室结构的第一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行进的第二通路;以及有选择地控制流体流至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流体控制结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尽管说明书以特别指出且明确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结束,但相信本专利技术将从连同附图的以下描述中得到更好理解,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似元件,且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构造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局部截面视图,其中流体流不为芽入腔室结构中;图2为图1中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局部截面视图,其中流体流示为朝下游导叶排穿过; 以及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构造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参照了附图,附图形成其一部分,且其中通过图示且并非限制来示出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特定优选实施例。将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实施例,且可做出变化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现在参看图1和图2,其示出了工业燃气涡轮发动机12的涡轮16。所示实施例的燃气润轮发动机12包括发动机外壳14、压缩机(未不出)和润轮16。发动机外壳14包绕涡轮16。压缩机(未示出)生成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的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包括:发动机外壳;用于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涡轮,其包括: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在所述至少一个上游导叶排的下游的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包绕所述导叶排中的至少一个的导叶载体结构;以及能够使压缩空气冲击所述导叶载体结构的至少部分地包绕所述导叶载体结构的腔室结构;以及流体供应结构,其包括: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行进至所述腔室结构的第一通路;第二流体通路结构,其限定用于压缩空气朝所述至少一个下游导叶排行进的第二通路;以及有选择地控制流体流至所述第一流体通路结构和所述第二流体通路结构的流体控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P劳雷洛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