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619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弹簧后吊耳、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的两个侧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纵梁后段的两个侧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前端的前连接面与所述纵梁后段的上面连接;所述纵梁后段两侧面下边的纵梁翻边与所述后裙内板下边的裙板翻边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两个侧连接面后边间断的“┏”形翻边分别与所述后裙内板的突出部连接,所述突出部较所述后裙内板的平滑部向前平移一段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减轻了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重量,从而减轻了车身的重量;降低了车身的变形量,从而提高了车身的扭转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按照汽车车身承载的形式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承载式三类。目前微型商用车通常采用半承载式车身结构,拥有独立完整的车架,通过纵梁的翻边与车身相对应的部分进行焊接。而纵梁后段、钢板弹簧后吊耳、后裙内板之间的连接部位为车身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处的连接结构对车身的扭转刚度有非常大的影响。现有的连接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连接、纵梁后段与后裙内板连接,钢板弹簧后吊耳与后裙内板之间无连接关系,此种连接方式的车身扭转刚度低,变形量大。第二种:钢板弹簧后吊耳同时与纵梁后段、后裙内板进行连接,此结构相对第一种结构有进步。为了将钢板弹簧后吊耳与后裙内板进行连接,需要将钢板弹簧后吊耳的尺寸加大,虽然提高了车身的扭转刚度,但是也增加了车身的重量。以上两种连接结构,虽然各有优点,但也各有不足,所以需要对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它在减轻车身重量的同时,还能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降低车身的变形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弹簧后吊耳、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的两个侧连接面分别与所述纵梁后段的两个侧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前端的前连接面与所述纵梁后段的上面连接;所述纵梁后段两侧面下边的纵梁翻边与所述后裙内板下边的裙板翻边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两个侧连接面后边间断的“┏”形翻边分别与所述后裙内板的突出部连接,所述突出部较所述后裙内板的平滑部向前平移一段距离。进一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的两个侧连接面后部的上面设有一“U”形的加强件,该加强件的下面与所述后裙内板的上面固定连接,以保证钢板弹簧后吊耳与后裙内板的牢固固定。将后裙内板的突出部尽量前移,向其极限位置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后裙内板的尺寸会增大,重量会增加,通过计算其下料尺寸来控制其成本不会增加。再加上后裙内板与纵梁后段、钢板弹簧后吊耳均有连接关系。当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分别与后裙内板的突出部连接后,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的长度均会减小,其重量的减少量大于后裙内板的增加量,从而在总体上减轻车身的重量,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后裙内板的突出部较平滑部向前平移一段距离,使得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到后裙内板的距离更近,减小了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的长度,减轻了纵梁后段和钢板弹簧后吊耳重量,从而减轻了车身的重量;同时也增大了D柱下部的的空腔截面积,钢板弹簧的冲击载荷更有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其它部位上,使D柱下部受力减小,降低了车身的变形量,从而提高了车身的扭转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图2是钢板弹簧后吊耳的结构示意图(仰视图);图3是图1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弹簧后吊耳1、纵梁后段2和后裙内板3;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的两个侧连接面13分别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两个侧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前端的前连接面12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上面(实际使用时是向下—即下面)连接;所述纵梁后段2两侧面下边的纵梁翻边21与所述后裙内板3下边的裙板翻边31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两个侧连接面13后边间断的“┏”形翻边11分别与所述后裙内板3的突出部3a连接,所述突出部3a较所述后裙内板3的平滑部3b向前平移一段距离。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的两个侧连接面13后部的上面设有一“U”形的加强件14,该加强件的下面与所述后裙内板3的上面固定连接。钢板弹簧后安装点和整车尺寸确定后,在满足钢板弹簧运动包络与后裙内板安全距离的条件下,便能确定钢板弹簧后吊耳在车身长度方向上与后裙内板的突出部连接的极限位置。将后裙内板的突出部前移后,后裙内板3、后裙外板4、后轮罩封板5组成的空腔截面积加大,因此D柱下部的空腔结构也会相应的增大。D柱下部的结构由后裙内板、纵梁后段、钢板弹簧后吊耳、后裙外板4、后轮罩封板5这五个零件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钢板弹簧产生的冲击载荷主要通过钢板弹簧后吊耳传递给纵梁和后裙内板,然后通过后裙内板传递给与之连接的后裙外板4、后轮罩封板5,并通过后轮罩封板和后裙外板传递给车身其它部位。若D柱下部的腔体过小,来自钢板弹簧的冲击载荷会在D柱下部集中,局部受力过大、所产生变形量大,车身的扭转刚度低,使用较长时间后,此部位的性能会衰减,会造成零件开裂、异响等问题的发生。当D柱下部的空腔增大后,钢板弹簧的冲击载荷通过大的空腔结构效率地传递到车身其它部位上,使D柱下部结构受力减小,这样所产生的变形量就小,从而提高了车身的扭转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弹簧后吊耳(1)、纵梁后段(2)和后裙内板(3);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的两个侧连接面(13)分别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两个侧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前端的前连接面(12)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上面连接;所述纵梁后段(2)两侧面下边的纵梁翻边(21)与所述后裙内板(3)下边的裙板翻边(31)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两个侧连接面(13)后边间断的“┏”形翻边(11)分别与所述后裙内板(3)的突出部(3a)连接,所述突出部(3a)较所述后裙内板(3)的平滑部(3b)向前平移一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钢板弹簧后吊耳与纵梁后段和后裙内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钢板弹簧后吊耳(1)、纵梁后段(2)和后裙内板(3);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的两个侧连接面(13)分别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两个侧面连接,所述钢板弹簧后吊耳(1)前端的前连接面(12)与所述纵梁后段(2)的上面连接;所述纵梁后段(2)两侧面下边的纵梁翻边(21)与所述后裙内板(3)下边的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英鹏胡勇薛旭升张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