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及排渗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78565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及排渗方法,以解决以往尾矿库排渗效果一般的问题。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的软式透水管,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有水平排水管,软式透水管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软式透水管、水平排水管、岸坡排渗体及库底排渗体集水或单独集水,并将排渗系统中的水导出坝外,该系统可进行清洗、疏通,能在尾矿库设计阶段布设,建设及运行期施工,能从设计、建设、运行阶段彻底解决尾矿库排渗难题,且排渗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经济、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解决以往尾矿库排渗效果一般的问题。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的软式透水管,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有水平排水管,软式透水管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连通。本专利技术利用软式透水管、水平排水管、岸坡排渗体及库底排渗体集水或单独集水,并将排渗系统中的水导出坝外,该系统可进行清洗、疏通,能在尾矿库设计阶段布设,建设及运行期施工,能从设计、建设、运行阶段彻底解决尾矿库排渗难题,且排渗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经济、耐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矿库排渗设施,特别是一种针对尾矿颗粒较细的尾矿库降低浸润线的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及排渗方法
技术介绍
尾矿颗粒较细的尾矿库或者建在透水性能较差的基础上的尾矿库,由于自身特点的影响,坝体浸润线一般会很高,严重影响坝体安全。 为解决此问题,设计通常在库内干滩上每隔一定高差铺设一层软式透水管排渗,该排渗形式经济有效的解决了水平排渗问题,但是未能解决垂直排渗问题,排渗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渗效果好且经济耐用的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以解决尾矿库排渗效果一般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的软式透水管,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有水平排水管,软式透水管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与连通。 优选的,在尾矿库两岸靠近坝外坡处沿清基线布设有岸坡排渗体,岸坡排渗体由岸坡排渗管及填埋其外围的反滤料构成,水平排水管两端与尾矿库两岸的岸坡排渗管连通。 优选的,在尾矿库库底设有库底排渗体,库底排渗体由库底排渗管及填埋其外围的反滤料构成,岸坡排渗管的底部与库底排渗管连通。 优选的,软式透水管⑶的长度为50?100m,水平间距为5?10m,竖向每隔3?1m铺设一层。 用上述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排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尾矿库建设阶段:a、在尾矿库两岸山坡上开挖沟槽,埋设岸坡排渗管,并按照设计高程在岸坡排渗管上预埋连通器,然后在岸坡排渗管外围填埋反滤料完成岸坡排渗体的设置;b、在库区沟底开挖沟槽,埋设库底排渗管,然后在库底排渗管外围填埋反滤料完成库底排渗体的设置;C、采用连通器将岸坡排渗管与库底排渗管连通;B、尾矿库运行阶段: d、随着库内堆积尾砂的升高,按照设计高程,垂直坝轴线方向铺设一层软式透水管;e、采用连通器将软式透水管与平行于坝轴线布置的水平排水管连通; f、将水平排水管两端用前述步骤预埋的连通器与岸坡排渗体内的岸坡排渗管连通;g、随着库内堆积尾砂的升高,按照设计高程,重复步骤d、e、f步骤; h、当该排渗系统出现淤堵情况时,可采用高压水清洗、疏通岸坡排渗管与库底排渗管。 为达到最佳效果,本专利技术由软式透水管、水平排水管、岸坡排渗体及库底排渗体组成的尾矿库立体式排渗结构。用岸坡排渗体连接软式透水管与库底排渗体,实现了水平与垂直排渗。利用软式透水管、水平排水管、岸坡排渗体及库底排渗体集水或单独集水,并将排渗系统中的水导出坝外,该系统可进行清洗、疏通。能在尾矿库设计阶段布设,建设及运行期施工,而非危、险、病库治理措施,能从设计、建设、运行阶段彻底解决尾矿库排渗难题,且排渗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经济、耐用。 根据该专利技术目前的使用情况,相对于传统的在堆积尾砂内,每隔一定高差垂直坝轴线水平放置一层软式透水管的排渗方式,该专利技术排渗量增加60%以上,浸润线降低5m以上,投资增加约20%。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的纵断面示意图;图3是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C-C视图;图5是图2中D-D视图。 附图标记含义如下:(A)地面线;(B)清基线;(H)坝轴线;⑴初期坝体堆积坝;⑶软式透水管;⑷水平排水管;(5)岸坡排渗体;(6)库底排渗体;(7)岸坡排渗管;(8)库底排渗管;⑶反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 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H布置的软式透水管⑶,平行于坝轴线H布置有水平排水管⑷,软式透水管⑶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⑷与连通。在尾矿库两岸靠近坝外坡处沿清基线B布设有岸坡排渗体(5),岸坡排渗体(5)由岸坡排渗管(7)及填埋其外围的反滤料⑶构成,水平排水管⑷两端与尾矿库两岸的岸坡排渗管(7)连通。在尾矿库库底设有库底排渗体(6),库底排渗体(6)由库底排渗管(8)及填埋其外围的反滤料(9)构成,岸坡排渗管(7)的底部与库底排渗管⑶连通。 软式透水管⑶、水平排水管⑷、岸坡排渗体(5)及库底排渗体(6)组合结构,可根据尾矿库内堆积尾砂的升高依次布设。软式透水管⑶、水平排水管⑷、岸坡排渗体(5)及库底排渗体(6)组成的排渗系统,可进行清洗、疏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软式透水管⑶的长度为50?100m,水平间距为5?10m,竖向每隔3?1m铺设一层。 实施例1附图示出了坝体的地面线A、清基线B、H坝轴线、初期坝体⑴、堆积坝⑵;具体设置步骤如下:1.尾矿库设计阶段,根据坝体稳定的浸润线控制要求,确定软式透水管⑶的长度、水平间距及竖向间距;一般软式透水管⑶长50?100m,水平间距5?10m,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竖向每隔3?1m铺设一层; 2.尾矿库设计阶段,根据软式透水管⑶布置情况,在每层软式透水管⑶内端,垂直软式透水管⑶布设一根水平排水管⑷;3.尾矿库设计阶段,根据坝体稳定的浸润线控制要求及软式透水管⑶布置情况,结合尾矿库平面图布设岸坡排渗体(5),一般在尾矿库两岸靠近坝外坡处各布设4?10条;4.尾矿库设计阶段,根据坝体稳定的浸润线控制要求及岸坡排渗体(5)布置情况,结合尾矿库平面图布设库底排渗体(6),一般沿尾矿库排洪系统两侧各布设I条;5.尾矿库建设阶段,在尾矿库两岸山坡上开挖沟槽,埋设岸坡排渗管(7),并按照设计高程在岸坡排渗管(7)上预埋连通器,然后在岸坡排渗管(7)外围填埋反滤料(9)完成岸坡排渗体(5)的设置;6.尾矿库建设阶段,在库区沟底开挖沟槽,埋设库底排渗管⑶,然后在库底排渗管⑶外围填埋反滤料⑶完成库底排渗体(6)的设置;7.尾矿库建设阶段,采用连通器将岸坡排渗管⑴与库底排渗管(8)连通;8.尾矿库运行阶段,随着库内堆积尾砂的升高,按照设计高程,垂直坝轴线方向铺设一层软式透水管⑶;9.尾矿库运行阶段,采用连通器将软式透水管⑶与水平排水管⑷连通;10.尾矿库运行阶段,将水平排水管⑷两端用步骤⑤预埋的连通器与岸坡排渗体(5)内的岸坡排渗管⑴连通;11.尾矿库运行阶段,随着库内堆积尾砂的升高,按照设计高程,重复步骤8、9、10;12.尾矿库运行阶段,当该排渗系统出现淤堵情况时,可采用高压水清洗、疏通岸坡排渗管(7)与库底排渗管(8)。【权利要求】1.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的软式透水管⑶,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有水平排水管⑷,软式透水管⑶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⑷与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尾矿库两岸靠近坝外坡处沿清基线布设有岸坡排渗体(5),岸坡排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式尾矿库排渗系统,包括垂直于坝轴线布置的软式透水管⑶,其特征在于:平行于坝轴线布置有水平排水管⑷,软式透水管⑶的内端与水平排水管⑷与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军王少军刘艺陈天镭康鸿玉丁东彦张国胜王鸿祥董建肃张开智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