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启清专利>正文

反光彩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22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装饰用的反光彩球,其是用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一交错网状的彩结体,各彩带片上、下二端及其适当处设小孔,架撑圈分别套穿于各彩带不同位置的小孔上,使彩结体可沿架撑圈横向撑张,由彩结体二边预留活动式接合边,将彩结体封合成一彩球状,其省料且具有反光效果,又可将彩结体上、下架撑圈改为松紧带,省略其余架撑圈,以一中空体置于封合的彩结体内,使其形成各种形状的彩球。(*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饰用彩球,特别是一种能节省材料,且收藏方便,具有反光效果的彩球。按一般习俗,人们常将各式各样的彩球大量地用于装饰节庆场地或会场上,以增添气氛,特别是以富有高反光性反光材料制成,其可充分反射光线呈现出绚丽的视觉效果,最能发挥彩球的装饰功能。然而,这种反光片如同许多高分子化合物一般,均为无法自然消耗或人工回收处理而较易引起环境污染的材料,因此,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日,如何用量少的材料制造成富有装饰性的彩球及减少裁切后剩余废料或将其改为他用以减少废料量,自然成为彩球制造上最需改善的关键。现有彩球为实心多叶设计,须耗费许多材料(见图1),以及因其彩球100构造设计而限制其彩球纸的切割方式、会产生大量废材(见图2),如彩球为圆球形时,因其为实心构造故每叶彩球片110均须裁切成圆形片,以致圆周外围彩带纸都无法利用。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所未见的彩球,在不失其装饰美观的前提下大量地节省材料,又能在裁割时充分利用材料,减少废料,解决现有彩球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以若干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一可收折或撑张的交错网状并可封合的彩结体,配合横向支撑架撑圈,即形成反光式彩球。本技术的反光彩球包含有一彩结体及若干不等径的架撑圈,彩结体由若干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交错网格状,彩结体二边设有活动式接合边,各彩带片上、下二端及其他适当处设有小孔,架撑圈分别套穿于各彩带不同位置的小孔上。所述彩结体各彩带的上、下小孔上的架撑圈也可为松紧带,彩结体内容置一中空体,彩结体形成上、下束缚而鼓撑成中空体形状。所述彩结体中可设置一单叶或多叶反光片。所述彩结体中也可设置一灯泡。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节省大量料材。2、产生的废料降至最低,几乎无废料。3、容易收折,且便于运送或存放。4、由于中间为透空式,使彩球透光性佳,更增加彩带的反光效果。5、由于采取中空设计,使彩球可变换增设内置物,如灯泡,以更突出彩球日夜间的反光效果。 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彩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习用彩球的彩带纸切割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展开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彩带纸切割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彩结体封合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彩球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置设反光片的实施例图。图9为本技术置设灯泡的实施例图。图10-13为本技术配合中空体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3、4所示,本技术的彩球构成元件极为精简,其主要包含有彩结体10及架撑圈20;该彩结体10是由若干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11以间隔方式相接形成的交错网格状封合体,并且预设有活动接合边101、102,于各彩带片11上、下二端及中央或其他适当处设有小孔111;该架撑圈20为环状细杆、杆体上带有切断口201;经由此切断口201方能将架撑圈20展开而穿套于各小孔111上(如图3),该架撑圈20的数量视彩球成型所须而决定。各架撑圈20的直径亦依此而设定;如图4及图6所示,当各架撑圈20皆套入彩结体10的配合小孔111后,随即拉动收叠彩结体10,使彩带片11沿着架撑圈20而沿横向展开,并由彩结体10预设的接合边101、102最后封合(可彩用胶合或钉合方式)成所需彩球形状,如此,不论收折或展开皆极为方便,且收折后彩结体10及架撑圈20呈薄状拆叠形式,更方便于收藏及运送;再者,当彩结体展开成彩球状后,该彩结体10所呈现的交错网格及中空形式,再配合彩带片11所具有的反光效果,使彩球于日间经由光照射而产生多重反射,不论于静态或转动时,彩球皆能显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可充分发挥彩球的特色。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既在于省料同时减少废料;由图中所示可知,本技术所用彩带片11为窄条形状(图中以圆形彩球所示弦月形彩带片为例),各彩带片11完全连续裁切而成,以一定长度的条状材料裁切为例,其所能裁切的窄条彩带片11的数量多于习用彩带片110所裁得的数量,且本技术几乎无裁切剩余废料,而习用彩球则产生大量的废料;由此可见,本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制造材料,又大幅减少废料的产生,如此对于生产者及环保卫生皆有好处。如图8所示,此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在彩结体10封合前,先置入一单叶或多叶反光片30于彩结体10环绕的空间内,如此,当封合成彩球后,经由彩结体11及反光片30的相互反射配合,而使彩球更显现出另一种美的反光效果,以变换彩球的使用情趣。如图9所示,本技术亦可于彩结体10的环绕空间内,设置一灯具(如灯泡或灯管等),即当本技术的彩球于夜间使用时,藉由灯泡光线由内向外放射,再经由彩结体10的反光效果,使彩球于夜间形成一光茫四射的炫目球体,更富有美感,此种实施例,使彩球于日、夜皆能发挥其使用效果。如图10-13所示为本技术的彩结体10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彩结体10所配合运用的架撑圈20此时可省略,而于彩结体10上、下两端的小孔111内,改以套穿松紧带40,另外配合一预设形状的中空体50,藉由松紧带的形变特性,将彩结体10一端撑张而直接套入中空体50(如图11)上,至中空体50完全套入后,该彩结体10的开口端则自动缩合而形成一彩球形状;当然,该中空体50基本上可为一种具有反光效果的表层或为一透明而内置灯泡的形式,以配合彩结体10而使彩球于日夜皆能放射出耀眼动人的彩光,充分发挥彩球的功能。综上所述,本彩球已达到设计上的要求,使彩球的制作达到最省料而无废料的程度,且不论于收藏或使用上,皆达到方便实用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装饰用反光彩球,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彩结体及若干不等径的架撑圈,彩结体由若干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交错网格状,彩结体二边设有活动式接合边,各彩带片上、下二端及其他适当处设有小孔,架撑圈分别套穿于各彩带不同位置的小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彩球,其特征在于,套穿于彩结体各彩带的上、下小孔上的架撑圈为松紧带,彩结体内容置一中空体,彩结体形成上、下束缚而鼓撑成中空体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彩结体中设置一单叶或多叶反光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彩结体中设置一灯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作装饰用的反光彩球,其是用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一交错网状的彩结体,各彩带片上、下二端及其适当处设小孔,架撑圈分别套穿于各彩带不同位置的小孔上,使彩结体可沿架撑圈横向撑张,由彩结体二边预留活动式接合边,将彩结体封合成一彩球状,其省料且具有反光效果,又可将彩结体上、下架撑圈改为松紧带,省略其余架撑圈,以一中空体置于封合的彩结体内,使其形成各种形状的彩球。文档编号B44C5/00GK2154793SQ93212210公开日1994年2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叶启清 申请人:叶启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用反光彩球,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彩结体及若干不等径的架撑圈,彩结体由若干具有反光效果的窄条彩带片以间隔交错方式相接形成交错网格状,彩结体二边设有活动式接合边,各彩带片上、下二端及其他适当处设有小孔,架撑圈分别套穿于各彩带不同位置的小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启清
申请(专利权)人:叶启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