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553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新风进气面和废热气出气面均设有管板,管板上设有嵌管孔,新风进气面管板上的嵌管孔和废热气出气面管板上的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换热管,上部和下部设有通长的底梁和顶梁,在所述底梁和顶梁之间设有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水平撑,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通过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铝合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整体框架式钢结构,模块化换热器设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安全性;同时换热管采用防锈铝合金材料,实现管壁外易结露并解决了换热管易损坏、传热效率低的缺点,从而实现了结构安全和热能回收率高的最佳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新风进气面和废热气出气面均设有管板,管板上设有嵌管孔,新风进气面管板上的嵌管孔和废热气出气面管板上的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换热管,上部和下部设有通长的底梁和顶梁,在所述底梁和顶梁之间设有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水平撑,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通过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铝合金。本技术采用整体框架式钢结构,模块化换热器设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安全性;同时换热管采用防锈铝合金材料,实现管壁外易结露并解决了换热管易损坏、传热效率低的缺点,从而实现了结构安全和热能回收率高的最佳结合。【专利说明】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推动能源生存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余热是指受到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能耗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根据调查,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余热回收利用的方式有很多,其中重要而普遍是采用间壁式(管式)热回收器。 管式余热回收器是利用金属管的高效传热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制造的换热装置,主要应用于工业节能领域,可广泛回收存在于气态、液态介质中的废弃热源。换热管是余热回收器的核心传热元件,也是一种高导热性能的传热组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工、锅炉、轻纺、机械等行业中,作为废热回收和工艺过程中热能利用的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按照热流体和冷流体的状态,管式余热回收器可分为:气-气式、气-汽式、气-液式、液-液式、液-气式;按照回收器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立式和卧式。 啤酒加工是能耗大户,根据国内啤酒工业的现状与能耗情况,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起草颁布了《啤酒制造能耗限额》,该标准明确提出,企业应配备余热回收等节能装置,最大限度地对生产过程中的可回收能源进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啤酒麦芽除湿排潮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湿热废气,其温度一般只有18?35°C,由于其温度太低,与环境温度相差无几,似乎没有利用的价值。但蒸汽含量很高,且接近饱和状态,携带大量的热能,以前都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虽然CN201081582Y公开了一种人字形组合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箱体的新风进气面和热风出气面分别设有若干管板,每块管板上设有若干嵌管孔,新风进气面的管板上的嵌管孔和热风出气面管板上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导热管,插在箱体的新风进气面和热风出气面之间的导热管排成若干个相同的人字形阵列。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可以回收利用此类低温湿热废气热量的装置,一些厂家开始引进国外的设备,但是国外的设备一般使用玻璃材料的导热管,而玻璃是非金属材料,导热系数低,且经常损坏,损坏的导热管使废热气体和新鲜空气混合,大大降低烘干排湿效果,而且安装不方便。 因此,对于余热回收装置存在进一步的需求,这也是该
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更是本专利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和出发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玻璃导热管易损坏、传热效率低、安装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人在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之后,从而提供了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换热器和侧板,所述箱体包括新风进气面和废热气出气面,所述新风进气面和所述废热气出气面均设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嵌管孔,新风进气面的管板上的嵌管孔和废热气出气面的管板上的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换热管,所述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上部和下部设有通长的底梁和顶梁,在所述底梁和顶梁之间设有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水平撑,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通过所述底梁、顶梁、立柱、水平撑、剪刀撑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侧板之间用微孔四氟乙烯垫片密封,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铝 I=1-Wl O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两端为管板,中间为换热管,每个换热器中的所有换热管经过紧固形成了一个弹性整体,所述换热管采用倾斜方式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三道不锈钢捆扎网,每个换热器中的所有换热管经过不锈钢捆扎网的紧固就可以形成一个弹性整体。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与所述管板之间的一端采用半紧密型胀接和硅胶密封的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紧密胀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通过胀接和铆接的方式连接,例如可以采用管子胀接和墙板铆接实现。 优选的,所述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为气气余热回收,热介质为低温湿热废气,冷介质为新鲜空气,余热回收利用冷热介质之间的温差,回收高温废气的显热,达到回收热量的目的。与通常的余热回收不同,潜热释余热回收主要回收的是湿热废气携带大量水蒸气的潜热热能,使湿度很大的废热湿气在管子外壁结露,此时放出大量的潜热,达到加热新风的目的。当湿热废气流过装置时,与新鲜空气隔管壁交叉同时流过,由于二者存在温差,尽管只有几度,但是即使废热气温度降低一度,也会有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而放出大量热量给新鲜空气,使得新鲜空气的温度升高好几度,本技术正是利用了“湿热废气结露潜热释放”这一原理。本技术采用整体框架式钢结构,模块化换热器设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安全性;同时换热管采用防锈铝合金材料,解决了换热管易损坏、传热效率低的缺点,从而实现了结构安全和热能回收率高的最佳结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10、换热器I和侧板2,箱体10包括新风进气面14、新风出气面6、废热气进气面15、废热气出气面7,新风进气面14和废热气出气面7均设有管板11,管板11上设有嵌管孔16,新风进气面14的管板上的嵌管孔和废热气出气面7的管板上的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换热管18,在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包括气体进出的箱体、换热器和侧板,所述箱体包括新风进气面和废热气出气面,所述新风进气面和所述废热气出气面均设有管板,所述管板上设有嵌管孔,新风进气面的管板上的嵌管孔和废热气出气面的管板上的嵌管孔一一对应,每两个对应的嵌管孔中设有一根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潜热释小温差余热回收器的上部和下部设有通长的底梁和顶梁,在所述底梁和顶梁之间设有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之间设有水平撑,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通过所述底梁、顶梁、立柱、水平撑、剪刀撑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侧板之间用微孔四氟乙烯垫片密封,所述换热管的材料为铝合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群张兴亮杨世通钱桢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双木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双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