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286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光膜加工设备,公开了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植珠转轮和珠槽,机架上设有烘箱,烘箱顶部设有2~50个进风管,进风管底端设有加热器,进风管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进风总管末端连有风机;烘箱左侧设有上胶辊,烘箱右侧设有第一托辊,第一托辊右侧设有植珠转轮,珠槽设在植珠转轮的左侧上方,珠槽底部设有纵向狭缝,上胶辊、植珠转轮、第一托辊和第二压辊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顶部低于第一托辊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高密度植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光膜加工设备,公开了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植珠转轮和珠槽,机架上设有烘箱,烘箱顶部设有2~50个进风管,进风管底端设有加热器,进风管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进风总管末端连有风机;烘箱左侧设有上胶辊,烘箱右侧设有第一托辊,第一托辊右侧设有植珠转轮,珠槽设在植珠转轮的左侧上方,珠槽底部设有纵向狭缝,上胶辊、植珠转轮、第一托辊和第二压辊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顶部低于第一托辊顶部。本技术结构紧凑,能够实现高密度植珠。【专利说明】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光膜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反光膜中,通常设置有一层玻璃微珠层,在反光膜制造中,有一道工序,需要通过植珠装置将玻璃微珠以一定的密度粘附在一层薄膜表面。现有的植珠装置主要采用过量植珠法或沸腾植珠法,这两种植珠方法由于玻璃微珠与薄膜之间存在静电等因素,导致不能高密度植珠,影响反光膜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植珠装置不能实现高密度植珠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现高密度植珠的反光膜植珠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植珠转轮和珠槽,机架上设有烘箱上烘箱顶部设有2?50个进风管,进风管底端设有加热器,进风管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进风总管末端连有风机;烘箱左侧设有上胶辊,上烘箱右侧设有第一托辊,第一托辊右侧设有植珠转轮,珠槽设在植珠转轮的左侧上方,珠槽底部设有纵向狭缝,上胶辊、植珠转轮和第一托辊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顶部低于第一托辊顶部;待植珠的薄膜经过上胶辊进入烘箱,穿过第一托辊和第二压辊之间的狭缝后由植珠滚轮将玻璃微珠烫压在薄膜表面。 作为优选,上胶辊下方设有胶槽,机架上设有刮刀,刮刀的方向与上胶辊轴向平行,刮刀与上胶辊之间的间隙为0.lmnTlOmm。 作为优选,珠槽底部还设有导流板,导流板顶部与珠槽底部相连,底端指向植珠转轮。 作为优选,珠槽与机架间通过弹簧相连,珠槽上还设有振动电机,珠槽内还设有螺旋叶片。 作为优选,上烘箱右侧还设有第一压辊,第一压辊轴向平行于第一托辊。 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能一步实现上胶、植珠的整个植珠操作。待植珠的薄膜经过上胶辊上胶后,由刮刀刮平,通过控制刮刀和上胶辊之间的间距即能控制胶水厚度,上胶过程迅速可控。涂布有胶水的薄膜经过烘箱的烘干后,从第一压辊和第一托辊之间挤出,玻璃微珠在珠槽的振动和螺旋叶片的转动作用下,从珠槽底部的狭缝经导流板落到涂布有胶水的薄膜上,并经植珠转滚烘压,实现玻璃微珠与薄膜的复合。振动电机和螺旋叶片的设置使得玻璃微珠下落均匀,能高密度均匀地复合在薄膜上。采用本技术的反光膜植珠装置能很好的完成植珠操作,生产出来的植珠膜,玻璃微珠排布整齐致密。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I一机架、2—植珠滚轮、3—珠槽、4一烘箱、5—进风总管、6—风机、7—进风管、8—加热器、9一收卷装置、31—狭缝、32 —导流板、33 —弹簧、34 —振动电机、35 —螺旋叶片、41 一上胶辊、42—第一托辊、43—胶槽、44 一刮刀、45—第一压辊、51—第二压辊、52—收卷 >J-U ρ?α装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I上设有植珠转轮2和珠槽3,机架I上设有烘箱4,烘箱4顶部设有2个进风管7,进风管7底端设有加热器8,进风管7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5,进风总管5末端连有风机6。 烘箱4左侧设有上胶辊41,上胶辊41下方设有胶槽43,机架I上设有刮刀44,刮刀44的方向与上胶辊41轴向平行,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0.1mm。上烘箱4右侧设有第一托辊42和第一压辊45,第一托辊42右侧设有植珠转轮2,珠槽3设在植珠转轮2的左侧上方,珠槽3底部设有纵向狭缝31,上胶辊41、植珠转轮2、第一托辊42和第一压辊45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2顶部低于第一托辊42顶部。 珠槽3底部还设有导流板32,导流板32顶部与珠槽3底部相连,底端指向植珠转轮2。珠槽3与机架I间通过弹簧33相连,珠槽3上还设有振动电机34,珠槽3内还设有螺旋叶片35。 待植珠的薄膜经过上胶辊41涂胶后进入烘箱4,经过第一托辊42和第一压辊45之间的挤压后,吸附导流板32中落出的玻璃微珠,再经过植珠滚轮2烘干挤压后,穿出后由设在机架I上的收卷装置9收卷。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1mm ;烘箱4顶部设有50个进风管7。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Imm ;烘箱4顶部设有5个进风管7。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0.5mm ;烘箱4顶部设有10个进风管7。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5mm ;烘箱4顶部设有15个进风管7。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0.8mm ;烘箱4顶部设有20个进风管7。 实施例7 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3mm ;烘箱4顶部设有30个进风管7。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包括机架(I),机架(I)上设有植珠转轮(2 )和珠槽(3 ),其特征在于,机架(I)上设有烘箱(4 )上烘箱(4 )顶部设有2?50个进风管(7 ),进风管(7 )底端设有加热器(8),进风管(7)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5),进风总管(5)末端连有风机(6);烘箱(4)左侧设有上胶辊(41),上烘箱(4)右侧设有第一托辊(42),第一托辊(42)右侧设有植珠转轮(2 ),珠槽(3 )设在植珠转轮(2 )的左侧上方,珠槽(3 )底部设有纵向狭缝(31),上胶辊(41)、植珠转轮(2)和第一托辊(42)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2)顶部低于第一托辊(42)顶部;待植珠的薄膜经过上胶辊(41)进入烘箱(4),由烘箱(4)烘干后到达第一托辊(42 ),再由植珠滚轮(2 )将玻璃微珠烫压在薄膜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胶辊(41)下方设有胶槽(43),机架(I)上设有刮刀(44),刮刀(44)的方向与上胶辊(41)轴向平行,刮刀(44)与上胶辊(41)之间的间隙为0.lmnTlO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其特征在于,珠槽(3)底部还设有导流板(32),导流板(32)顶部与珠槽(3)底部相连,底端指向植珠转轮(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其特征在于,珠槽(3)与机架(I)间通过弹簧(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光膜植珠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植珠转轮(2)和珠槽(3),其特征在于,机架(1)上设有烘箱(4)上烘箱(4)顶部设有2~50个进风管(7),进风管(7)底端设有加热器(8),进风管(7)顶端汇聚成进风总管(5),进风总管(5)末端连有风机(6);烘箱(4)左侧设有上胶辊(41),上烘箱(4)右侧设有第一托辊(42),第一托辊(42)右侧设有植珠转轮(2),珠槽(3)设在植珠转轮(2)的左侧上方,珠槽(3)底部设有纵向狭缝(31),上胶辊(41)、植珠转轮(2)和第一托辊(42)都具有水平的转轴,植珠转轮(2)顶部低于第一托辊(42)顶部;待植珠的薄膜经过上胶辊(41)进入烘箱(4),由烘箱(4)烘干后到达第一托辊(42),再由植珠滚轮(2)将玻璃微珠烫压在薄膜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俊涛陈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景泰反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