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045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两轮车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轮胎表面分为胎面中心部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上分布有花纹,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个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和花纹副沟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花纹主沟横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花纹主沟由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构成,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可有效提高轮胎抓地能力及牵引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两轮车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轮胎表面分为胎面中心部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上分布有花纹,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个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和花纹副沟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花纹主沟横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花纹主沟由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构成,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可有效提高轮胎抓地能力及牵引性能。【专利说明】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花纹,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两轮车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两轮车车型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配套的轮胎花纹样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型踏板车,主要诉求轮胎磨耗性能和排水性能。 现有的大型踏板车主要配套的轮胎一般由流线型花纹沟组组成,花纹沟组包含花纹主沟、花纹副沟,花纹副沟分布在花纹主沟之间,但是这种花纹的轮胎在城乡结合路面上行驶时,该花纹主沟的突出部位分布在中心接地区域内,仅可提供直行牵引性能,而胎肩区域内分布的各花纹沟的花纹边缘效应较低,牵引性能较薄弱,无法有效提供过弯牵引性能,并且轮胎在行驶于转弯或湿润路面时,轮胎的抓地力不足,而容易使轮胎产生侧滑,影响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有效提高轮胎抓地能力及牵引性能的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轮胎表面的胎面中心部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所述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上分布有花纹,所述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个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所述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和花纹副沟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所述花纹主沟横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花纹主沟由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构成,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的夹角为105°?145°。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的连接点位于胎肩部上。 优选地,所述花纹副沟包括第一副沟槽和第二副沟槽,所述第一副沟槽与第一主沟槽相连通,第一副沟槽的端部与第二副沟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副沟槽与第二副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反,第一副沟槽与第二副沟槽的连接点位于胎面中心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沟槽的横向长度与周向长度的比值为1.5?1.7,第二主沟槽的横向长度与周向长度的比值为1.8?2.0。 优选地,所述第一副沟槽与第一主沟槽之间的夹角为80°?120°。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沟槽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花纹副沟。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沟槽与轮胎轴向的夹角为5°?45°。 本技术结构合理,轮胎胎面采用横跨整个胎面且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连通构成的花纹主沟,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且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的连接点位于胎肩部上,这样设计能增大胎面中心部、胎肩部与地面的摩擦力,保证直线行驶时轮胎抓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过弯时轮胎的抓地能力,并且不易产生侧滑。 此外,花纹主沟的第一主沟槽上连通花纹副沟,花纹副沟采用第一副沟槽和第二副沟槽相连通的设计,且第一副沟槽和第二副沟槽的夹角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反,且两个沟槽的连接点位于胎面中心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轮胎直线行驶的抓地能力,增强牵引性能,也能够在湿地行驶时,破除水膜,排出水分,排水能力更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花纹沟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轮胎,20为花纹主沟,20a为第一主沟槽,20b为第二主沟槽,21为花纹副沟,21a为第一副沟槽,21b为第二副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轮胎I表面的胎面中心部M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S,一般胎肩部S的宽度为胎面宽度TW的25%?35%,胎面中心部M和胎肩部S上分布有花纹,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20和花纹副沟21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20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21,花纹主沟20横跨胎面中心部M和胎肩部S,花纹主沟20由第一主沟槽20a和第二主沟槽20b构成,第一主沟槽20a和第二主沟槽20b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其中第一主沟槽20a与轮胎轴向的夹角μ为5°?45°,第一主沟槽20a的横向长度LI与周向长度L2的比值为1.5?1.7,第二主沟槽20b的横向长度L3与周向长度L4的比值为1.8?2.0,第一主沟槽20a和第二主沟槽20b之间的夹角α —般为105°?145°,第一主沟槽20a和第二主沟槽20b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并且第一主沟槽20a和第二主沟槽20b的连接点位于胎肩部S上,这样能够增强轮胎胎面与地面的摩擦力,保证轮胎直线行驶抓地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轮胎在过弯时的抓地能力,不容易产生侧滑,行车更加安全。 同时,花纹副沟21包括第一副沟槽21a和第二副沟槽21b,第一副沟槽21a与第一主沟槽20a相连通,第一副沟槽21a与第一主沟槽20a之间的夹角β为80°?120°,第一副沟槽21a的端部与第二副沟槽21b相连通,第一副沟槽21a与第二副沟槽21b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反,第一副沟槽21a与第二副沟槽21b的连接点位于胎面中心部M上。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轮胎直线行驶的抓地能力,增强牵引性能,也能够在湿地行驶时,破除水膜,排出水分,排水能力更强。 此外,第一主沟槽20a上至少设置有一个花纹副沟21,一般为2?4个花纹副沟21,增强排水性能,提高抓地能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轮胎表面的胎面中心部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所述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上分布有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个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所述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和花纹副沟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所述花纹主沟横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花纹主沟由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构成,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的夹角为105°?1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设置在轮胎表面的胎面中心部和设置在胎面中心部两侧的胎肩部,所述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上分布有花纹,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纹包括多个花纹沟组,相邻两个花纹沟组呈周向对称且交替分布,所述花纹沟组主要由花纹主沟和花纹副沟构成,相邻的两个花纹沟组的花纹主沟之间设置有花纹副沟,所述花纹主沟横跨胎面中心部和胎肩部,花纹主沟由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构成,所述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均倾斜设置且端部相连通,第一主沟槽和第二主沟槽之间夹角的角尖方向与轮胎行驶方向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