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装置,包括:RO滤芯、主体、浓水箱和出水管,浓水箱安装在主体上,其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RO滤芯具有用于排放浓水的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通出水管。本净水装置具有浓水箱,可以实现对浓水的回收利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净水装置,包括:RO滤芯、主体、浓水箱和出水管,浓水箱安装在主体上,其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RO滤芯具有用于排放浓水的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通出水管。本净水装置具有浓水箱,可以实现对浓水的回收利用。【专利说明】净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具有R0(Reverse Osmosis membrane,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机在制造纯水的过 程中也在制造浓水(或称浓缩水、废水),浓水的水量与纯水的水量可能接近1:1,甚至达到 3:1。 相关技术的R0滤芯的净水机将产生的浓水直接被排到下水道中,这将会浪费大 量的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净水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净水装置,包括:R0滤芯、主体、浓水箱 和出水管,浓水箱安装在主体上,其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R0滤芯具有用于排放浓 水的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连通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连通出水管。 第一出水口可以设置于浓水箱的侧壁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出水管的长度可以不小 于浓水箱的高度。 出水管坚直向上,其出口高度平齐或高于浓水箱的顶部。 出水管的进口可以与第一出水口可旋转地连接。 在浓水箱的侧壁,位于第一出水口的上方靠近顶部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卡接件或挂 接件,用于固定出水管的出口端。 出水管上可设置阀门。 出水管的出口可连通供水管道。 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可通过管道连通。 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可设置阀门。 本净水装置还可包括分流阀,接入自来水管道,接出出水管和来自R0滤芯的纯水 管。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净水装置具有浓水 箱,可以实现对浓水的回收利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公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 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 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 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 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局部示意图。该净水装置包 括:R0滤芯4、主体3、浓水箱5和出水管6,浓水箱5安装在主体3上,其具有第一进水口 52 和第一出水口 54, R0滤芯4具有用于排放浓水的第二出水口,第一进水口 52连通第二出水 口 42,第一出水口 54连通出水管6。 浓水尽管离子浓度较高,但是已经过滤了各种杂质,其净度远远高于自来水。相关 技术的R0滤芯的净水机将产生的浓水直接被排到下水道中,而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浓水箱, 利用浓水箱存储浓水,这样容置的浓水可以应用于一些对水浓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例如用 于淘米洗菜等。 第一出水口 52设置于浓水箱5的侧壁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出水管6的长度不小于 浓水箱5的高度。本实施例的浓水箱还设置了出水管,因为该出水管的长度不小于浓水箱 的高度,所以将该出水管的出口端抬高,就能起到溢流管的作用。 如图1所示,出水管6可以坚直向上,其出口高度平齐或高于浓水箱5的顶部。该 结构比较简单,使得出水管能固定地起到溢流管的作用,浓水箱只有盛满浓水之后,才自动 地排放浓水。 出水管6的进口可以与第一出水口 54可旋转地连接。这种情况下可以任意地旋 转出水管,使得出水管的高度可以变化,从而可以设置浓水箱中浓水的水位。 在浓水箱的侧壁,位于第一出水口的上方靠近顶部的位置可以设置有卡接件或挂 接件,用于固定出水管的出口端。本实施例在浓水箱上增设连接件,这样可以很容易地将出 水管的出口端固定在浓水箱的顶部。当需要大量释放浓水时,又可以很容易地拆离出水管 的出口端,将出口端调低位置即可。 出水管可以是软管。出水管采用软管,应用就更加灵活,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出水管 出水的位置,方便用户各种生活用水。出水管也可以是硬管,这样不需要任何固定装置的支 撑,也可以直接坚起来,使得出口高度平齐或高于浓水箱5的顶部。 出水管上可设置阀门。在出水管上设置了阀门之后,应用浓水更加方便,可以很容 易地关闭浓水的排放或者打开浓水的排放。 出水管的出口可连通供水管道。通过将出水管连通供水管道,例如接入家里的中 水管道,则利用该供水管道可以将浓水很方便地输送到厨房和卫生间等位置,应用起来更 加方便。 如图1所示,第一进水口 52与第二出水口 42之间可通过管道7连通。利用该连 接关系,可以很方便地将R0滤芯产生的浓水排放到浓水箱中。另外,还可以很容易地将浓 水箱拆除。 第一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的管道上可设置阀门。通过设置阀门,可以控制R0 滤芯产生的浓水对浓水箱的排放。 浓水箱的外周可设置提手。浓水箱盛满水后会比较沉,利用设置该提手,用户可以 很容易地将浓水箱搬运到应用的场合。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净 水装置内至少包括R0滤芯4 ;R0滤芯4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浓水出口。为了提高净 化效果,净水装置还可通过多个滤芯组合成一个多级过滤单元。包括R0滤芯4、PP棉滤芯 102、前置活性炭滤芯103、后置活性炭滤芯104以及纯水出口 105 ;PP棉滤芯102、前置活性 炭滤芯103、R0滤芯4的进水口依次连接;R0滤芯4的出水口与后置活性炭滤芯104以及 纯水出口 105依次连接。还可包括增压泵106 ;增压泵106设置在前置活性炭滤芯103以 及R0滤芯4之间。通过增压泵106增强水压,从而提高R0滤芯4的处理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还设置浓水箱5在浓水出口,浓水箱5与滤芯4之间通过管道7连 接。浓水箱5设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出口端与浓水箱5的顶部平齐。 本实施例利用浓水箱及其出水管6实现了对浓水的蓄积,从而能够回收利用浓 水。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净水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如图所示,净 水装置还包括分流阀,接入自来水管道,接出出水管6和来自R0滤芯4的纯水管。用户可 以通过控制阀门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用的浓水或者纯水,更加方便。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实现了对浓水的回收利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 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 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渗透膜滤芯、主体、浓水箱和出水管,所述浓水箱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其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具有用于排放浓水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刘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陈小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