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包括上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下方的曝气泵台,在所述上平台和所述曝气泵台之间形成有辐流式污水布水井,在所述曝气泵台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将原来分散于反应区四周的潜污泵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安装及维护;各向同性布水实现了布水均匀以使反应更均匀且减少能耗;四周均匀向中央集泥,避免了局部排泥带出沉淀水的缺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包括上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下方的曝气泵台,在所述上平台和所述曝气泵台之间形成有辐流式污水布水井,在所述曝气泵台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本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将原来分散于反应区四周的潜污泵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安装及维护;各向同性布水实现了布水均匀以使反应更均匀且减少能耗;四周均匀向中央集泥,避免了局部排泥带出沉淀水的缺点。【专利说明】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
本技术涉及曝气设备岛,尤其涉及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 岛。
技术介绍
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反应器多采用射流曝气方式,通过采用离心泵实现空气输 送。离心泵安装位置比较特殊,为池外环绕安装,需特定的泵房。IBR(连续流一体化间歇生 物反应器)工艺采用池内壁挂式潜污泵,因其离曝气器近,可克服离心泵池外安装管线长、 阻力大、能耗高等问题,但因是池内四周布置,较为分散,保养跟维修较麻烦。 生化反应器配水主流技术为:一点进水,推流式;一点式间断进水。这些技术都存 在均匀性不够的问题,需有搅拌过程。IBR技术采用单池连续进水间歇反应,也存在均匀性 不够的问题,为适应反应器工况,尽可能均匀且各向同性,减少混合能耗。 生化反应器排泥方式大多为沉淀后在池子某一方向排泥,属于局部排泥,并且米 用底部排管排泥,均匀性不够。随着大型规模反应器的研制,排泥管分布应各向同性,实现 均匀排泥,避免非均匀排泥带出沉淀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 所述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包括上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下方的曝气 泵台,在所述上平台和所述曝气泵台之间形成有辐流式污水布水井,在所述曝气泵台下方 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 较佳地,所述辐流式污水布水井的底部插入有进水管,在所述辐流式污水布水井 的四周开设有多个溢流口。 较佳地,所述曝气泵台位于所述辐流式污水布水井外部的周边均匀地设置有潜污 泵,在所述潜污泵上连接有曝气管。 较佳地,所述曝气泵台的每个侧边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潜污泵和相应的所述曝气 管。 较佳地,所述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为密闭式集泥井,所述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的 四周连接有集泥管和污泥管。 较佳地,所述集泥管为丁字形管。 本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将原来分散于反应区四周的 潜污泵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安装及维护;各向同性布水实现了布水均匀以使反应更均匀且 减少能耗;四周均匀向中央集泥,避免了局部排泥带出沉淀水的缺点。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 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平面 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辐流 式污水布水井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曝气 泵台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集散 式集泥管道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剖面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 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 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 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 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 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 气设备岛。本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包括上平台1以及设置在上 平台下方的曝气泵台3,在上平台1和曝气泵台3之间形成有辐流式污水布水井2。在曝气 泵台3下方设置有支撑柱4。在支撑柱4内部设置有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5。 具体参考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 备岛的辐流式污水布水井2的平面示意图。辐流式污水布水井2的底部插入有进水管6,在 其四周开设有多个溢流口 7,以将污水均匀分布到曝气区,向反应区四周的沉淀区辐射流, 为曝气区生化反应创造良好的水流条件。 具体参考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 备岛的曝气泵台3的平面示意图。在曝气泵台3位于辐流式污水布水井2外部的周边均匀 地设置有潜污泵8,在潜污泵8上连接有曝气管9。在本实施例中,曝气泵台3的每个侧边 上设置有多个潜污泵8和相应的曝气管9。由于曝气泵全部集中在反应区中央,方便进行电 路布置与集中控制,便于设备安装与检修。 具体参考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 备岛的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5的平面示意图。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5为密闭式集泥井,其 四周连接有集泥管10。在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5里还伸出有污泥管11,以排出污泥。集泥 管10可以为丁字形管。 本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的工作流程如下: 待处理的废水通过进水管6向上流进水,通过辐流式污水布水井2进行消能、稳流 后,经溢流口 7均匀向四周流散开。潜污泵8通过连接曝气管9最终实现均匀曝气。污泥 通过反应池中心均匀四周分布的集泥管10收集污泥,进入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5,井内污 泥经污泥管11排出。 本技术的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将原来分散于反应区四周的 潜污泵集中起来,便于管理、安装及维护;各向同性布水实现了布水均匀以使反应更均匀且 减少能耗;四周均匀向中央集泥,避免了局部排泥带出沉淀水的缺点。 本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 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技术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技术的教导还 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 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权利要求】1. 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其特征在于,所述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其特征在于,所述IBR中央集散型布水集泥曝气设备岛包括上平台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平台下方的曝气泵台,在所述上平台和所述曝气泵台之间形成有辐流式污水布水井,在所述曝气泵台下方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支撑柱内部设置有集散式集泥管道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北霖,王小涛,石迎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芳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