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复数支连接端子及一定位横杆,该外壳的一侧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槽及复数个嵌卡槽,各该贯穿槽系相互平行,各该嵌卡槽凹设在对应于各该贯穿槽的位置,且能使该些贯穿槽通过该些嵌卡槽相互连通;该些连接端子与各该贯穿槽相匹配,使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插入对应的贯穿槽,且各该连接端子对应于该些嵌卡槽的一侧凹设有一定位口;该定位横杆的构型与该些嵌卡槽相匹配,以在该些连接端子插入至该外壳后,该定位横杆能同时嵌入至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中,令该外壳及该些连接端子能通过该定位横杆稳固地组装成一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复数支连接端子及一定位横杆,该外壳的一侧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槽及复数个嵌卡槽,各该贯穿槽系相互平行,各该嵌卡槽凹设在对应于各该贯穿槽的位置,且能使该些贯穿槽通过该些嵌卡槽相互连通;该些连接端子与各该贯穿槽相匹配,使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插入对应的贯穿槽,且各该连接端子对应于该些嵌卡槽的一侧凹设有一定位口;该定位横杆的构型与该些嵌卡槽相匹配,以在该些连接端子插入至该外壳后,该定位横杆能同时嵌入至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中,令该外壳及该些连接端子能通过该定位横杆稳固地组装成一体。【专利说明】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
本技术是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尤其指一种连接器能由横杆定位结构,以提升对复数支端子的固定,确保该些端子能稳固地被组装至外壳内,不易因外力的影响而松动或移位,以确保该连接器传输讯号的稳定度。
技术介绍
各类电子系统、装置、组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过程中,连接器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需要的基础组件,因此,针对连接器的各个零件的细部结构,进行分离设计或优化,以期能增加各零件模块化的弹性,且满足连接器的功能及结构需求。 就公知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该连接器I包括一外壳11与复数个电源端子组13,其中该些电源端子组13分别组装至该外壳11中,又,每一组电源端子组13包括二电源端子131AU31B,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的一端分别设有复数个接触部1311AU311B,以能与其它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接触部相电气连接,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的底缘分别设有复数个插接脚1312AU312B,以能连接至一电路板或一电源供应器,如此,该连接器I即能够与其它连接器间相互传递电源。另,复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的一侧面分别凸设有一嵌卡凸块1313AU313B,当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组装至该外壳11时,各该嵌卡凸块1313AU313B能与该外壳11相嵌卡,惟,由于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相对应的另一侧面间存有间距,且彼此完全未相碰触,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于插拔连接器I时,该些电源端子131AU31B容易产生晃动而脱离原有的固定位置,造成该连接器I的稳定性不佳。 故,如何针对公知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前述问题,即成为本技术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以期能有效改善公知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连接器包括一外壳、复数支连接端子及一定位横杆,其中,该外壳的一侧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槽及复数个嵌卡槽,各该贯穿槽为相互平行,各该嵌卡槽凹设在对应于各该贯穿槽的位置,且能使该些贯穿槽通过该些嵌卡槽相互连通;该些连接端子,其构型与各该贯穿槽相匹配,且其顶缘分别设有一抵接片,在该些连接端子插入该些贯穿槽的情况下,相对应的各该连接端子将能通过各该抵接片相互抵靠,提高各该连接端子与该外壳间的摩擦力;而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插入对应的贯穿槽,并由该外壳的另一侧露出,以能与一异端连接器的接触端子的一端相插接,该连接端子的底端则能连接至一电路板或一电源供应器,以能传输电源或讯号,各该连接端子对应于该些嵌卡槽的一侧系凹设有一定位口,该定位口的构型与该些嵌卡槽相同,而该定位口内的两对应位置分别凸设有一定位块;该定位横杆是绝缘材质,其构型与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相匹配,以在该些连接端子插入至该外壳后,该定位横杆能同时嵌入至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中,令该外壳及该些连接端子能通过该定位横杆稳固地组装成一体。 由本技术的该定位横杆的设计,能固定该些连接端子的位置,以在用户于插拔该连接器时,令该些连接端子能稳固地被组装至外壳内,不易因外力的影响而松动或移位,以提升稳定度,同时,通过先装填该些连接端子再嵌入该定位横杆的方式,亦可简化以往连接端子的结构,以提高工艺上的速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A是公知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B是公知连接器的电源端子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与定位横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示意图;及 图5是本技术连接器的外壳与定位横杆结合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公知部分 连接器1,外壳11,电源端子组13,电源端子131A、131B,接触部1311A、1311B,插接脚 1312A、1312B,嵌卡凸块 1313AU313B ; 本技术部分 连接器2,外壳21,第一贯穿槽210,第一嵌卡槽212,讯号端子固定槽214,开孔215,第二贯穿槽216,第二嵌卡槽218,第一连接端子23,第一定位口 231,第一定位块2311,抵接片232,第一定位横杆25,讯号端子26,绝缘壳体261,凸起部2611,金属片体262,第二连接端子27,第二定位横杆29,异端连接器2A,第一接触端子23A,第二接触端子27A。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组装方式及其功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技术是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该连接器2能为一母端连接器或为一公端连接器,但无论是母端连接器或公端连接器,其大致结构均相同,故后续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连接器的结构均能应用于母端连接器或公端连接器。 该连接器2包括一外壳21、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23及一第一定位横杆25,其中,该外壳21的一侧上设有复数个第一贯穿槽210及复数个第一嵌卡槽212,各该第一贯穿槽210为相互平行,且两两成对,各该第一嵌卡槽212则凹设在对应于各该第一贯穿槽210的位置,且能使该些第一贯穿槽210通过该些第一嵌卡槽212相互连通。 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些第一连接端子23亦两两成对,其构型是与各该第一贯穿槽210相匹配,且其顶缘分别设有一抵接片232,在该些第一连接端子23插入该些第一贯穿槽210的情况下,相对应的各该第一连接端子23将能通过各该抵接片232相互抵靠,提高该些第一连接端子23间的摩擦力,避免受到使用者的插拔力道影响而松脱。 各该第一连接端子23的一端能插入对应的第一贯穿槽210,并由该外壳21的另一侧露出,以能与一异端连接器2A的第一接触端子23A的一端相插接,该第一连接端子23的底端则能连接至一电路板或一电源供应器(图中未示),以能传输电源或讯号,请参阅图3所示,各该第一连接端子23对应于该些第一嵌卡槽212的一侧凹设有一第一定位口 231,该第一定位口 231的构型与该些第一嵌卡槽212相同,而该第一定位口 231内的两对应位置分别凸设有一第一定位块2311。 复请参阅图2、图3所示,该第一定位横杆25为绝缘材质,其构型与该些第一嵌卡槽212及该第一定位口 231相匹配,以在该些第一连接端子23插入至该外壳21后,该第一定位横杆25能同时嵌入至该些第一嵌卡槽212及该第一定位口 231中,且由第一定位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横杆定位端子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是,该连接器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的一侧上设有复数个贯穿槽及复数个嵌卡槽,各该贯穿槽为相互平行,各该嵌卡槽则凹设在对应于各该贯穿槽的位置,且能使该些贯穿槽通过该些嵌卡槽相互连通;复数支连接端子,与各该贯穿槽相匹配,使各该连接端子的一端能插入对应的贯穿槽,且各该连接端子对应于该些嵌卡槽的一侧凹设有一定位口;及一绝缘材质的定位横杆,其构型与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相匹配,以在该些连接端子插入至该外壳后,该定位横杆能同时嵌入至该些嵌卡槽及该定位口中,令该外壳及该些连接端子能通过该定位横杆稳固地组装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德,叶权德,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