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887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装置,包括:顶针固定座、模具托板、顶针板导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且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导向孔内;复位杆的一端与模具托板固接,且复位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孔相对;限位件沿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复位杆上,且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弹簧套设在复位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模具托板和限位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复位装置,将复位组件与顶针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上,顶针设置在顶针固定座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避免出现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复位装置,包括:顶针固定座、模具托板、顶针板导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且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导向孔内;复位杆的一端与模具托板固接,且复位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孔相对;限位件沿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复位杆上,且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弹簧套设在复位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模具托板和限位件。根据本技术的模具复位装置,将复位组件与顶针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上,顶针设置在顶针固定座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避免出现卡死现象。【专利说明】模具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模具顶针板复位弹簧放在回针处,或加扶针在底板上,安装不方便、无法调试、测试性能,交付的模具在生产中常有卡死现象。此外,现有模具顶针板导柱固定在模具底板上,且后于顶针板安装,无法调试、测试顶针板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提出一种模具复位装置,该模具复位装置的顶针和复位组件分开布置。 根据本技术的模具复位装置,包括:顶针固定座、模具托板、顶针板导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顶针相对供所述顶针穿出的顶针孔;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复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孔相对;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模具托板和所述限位件。 根据本技术的模具复位装置,将由复位杆、限位件和弹簧配合形成的复位组件与顶针间隔开布置,且复位组件设置在模具托板上,顶针设置在顶针固定座上,从而可以使模具复位装置安装方便且运行稳定,便于模具复位装置的调试以及测试性能,避免了传统模具复位装置容易出现卡死现象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模具复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限位件为弹簧杯,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弹簧杯内,且所述弹簧抵在所述弹簧杯的内表面上。 所述弹簧杯包括杯体,且所述杯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缘,所述杯体的周向尺寸小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且所述凸缘的周向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 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环绕所述复位孔且与所述凸缘相适配的的凹槽。 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配合槽,所述弹簧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 所述复位杆上套设有衬套,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衬套上。 所述复位杆为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模具托板螺接,且所述螺杆的头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限位件脱出的垫片。 所述导向孔内设有与所述顶针板导柱相适配的波珠导套,所述顶针板导柱套设在所述波珠导套内,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通过螺钉连接。 所述顶针固定座包括层叠布置的顶针托板和顶针面板,所述顶针面板上形成有通孔,且所述顶针面板朝向所述顶针托板的表面上设有环绕所述通孔的限位槽,所述顶针的端部设有配合在所述限位槽内的安装凸缘。 该模具复位装置还包括模具底座,所述顶针固定座固设在所述模具底座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模具复位装置100, 顶针固定座I,模具托板2,顶针板导柱3,复位杆4,限位件5,弹簧6,顶针7,垫片8,波珠导套9,模具底座10,顶针托板11,顶针面板12,配合槽202,衬套401,杯体51,凸缘52,安装凸缘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模具复位装置100,包括:顶针固定座1、模具托板2、顶针板导柱3、复位杆4、限位件5和弹簧6。 具体而言,顶针固定座I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顶针固定座I上固接有顶针 7。模具托板2上形成有与顶针7相对供顶针7穿出的顶针孔。顶针板导柱3与模具托板2固接,且顶针板导柱3可移动地套设导向孔内,顶针板导柱3在导向孔内滑动,从而对模具托板2进行导向,使模具托板2稳定地移动。复位杆4的一端(即如图1所示复位杆4的上端)与模具托板2固接,且复位杆4的另一端(即如图1所示复位杆4的下端)与复位孔相对。限位件5沿复位杆4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复位杆4上,且限位件5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换言之,限位件5不能穿过复位孔。弹簧6套设在复位杆4上,且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住模具托板2和限位件5。 参照图1具体说明,弹簧6的上端抵在模具托板2上,且弹簧6的下端抵住限位件5,因此,在顶针固定座I沿朝向模具托板2的方向(即如图1所示向上的方向)移动时,由于限位件5的尺寸大于复位孔的尺寸,因此,顶针固定座I将带动限位件5向上移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固定座,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形成有导向孔和复位孔,且所述顶针固定座上固接有顶针;模具托板,所述模具托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顶针相对供所述顶针穿出的顶针孔;顶针板导柱,所述顶针板导柱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顶针板导柱可移动地套设所述导向孔内;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托板固接,且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孔相对;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复位杆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限位件周向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复位孔的尺寸;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复位杆上,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所述模具托板和所述限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清梁少雄谢锡均王刚黄甫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