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夹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603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夹具,安装于机床平台,用于夹紧工件使其与机床平台的中线对中,包括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设有对中侧压部,所述对中侧压部包括两个侧向夹紧所述工件的侧压件和一个驱动所述侧压件同步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侧压件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装夹装置的基座上,且两个所述侧压件相对所述机床平台的中线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提高装夹夹具结构的紧凑性、实现伸缩臂对镗的自动化操作,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件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装夹夹具,安装于机床平台,用于夹紧工件使其与机床平台的中线对中,包括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设有对中侧压部,所述对中侧压部包括两个侧向夹紧所述工件的侧压件和一个驱动所述侧压件同步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侧压件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装夹装置的基座上,且两个所述侧压件相对所述机床平台的中线对称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提高装夹夹具结构的紧凑性、实现伸缩臂对镗的自动化操作,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件加工的效率和加工精度。【专利说明】一种装夹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件的中线与机床的中线对中的装夹夹具。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装夹夹具作为一种工艺设备,是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夹夹具能够有效保证工件的正确位置,为工件的精确加工提供保证。由此可知,装夹夹具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直接影响了机械加工的质量、生产效率。 当前,在工程机械领域中,伸缩臂对镗时的装夹夹具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刚性装夹方式和柔性捆绑方式。其中,刚性装夹方式采用压板、丝杠等进行装夹,其主要应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柔性装夹方式采用钢丝绳、链条等进行捆绑装夹,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工件。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均为人工操作,实现对中、夹紧等工序,容易导致工件装夹不牢靠、且定位精度差等问题;并且,由于工件的种类较复杂,结构及尺寸各异,采用上述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以伸缩臂对镗时的对中夹紧的方式为例普遍采用的装夹夹具包括对中装置100'、侧压装置200'、上压装置300'和垫块400'。上述装置之间相互独立应用,结构较复杂,在对伸缩臂装夹时操作较困难,难以实现有效的对中夹紧等工作。另外,垫块固定于平台,无法自由移动调节,难以适应不同型号的伸缩臂对镗时的要求,并且,顶板的凸缘容易勾连伸缩臂。 其中,上述的对中装置100'、侧压装置200'和上压装置300'均需通过手动操作来调节进程,实现对中夹紧工作。如图2所示的对中装置100',两个对中压板3'分别连接一对丝杠P和螺母2'结构,通过人工转动丝杠I'进而驱动两个对中压板同步相向或相背运动,从而实现伸缩臂工件的中心线与工作平台的中心线重合,完成对中。由图3可知,侧压装置200'设置手动旋转的丝杠Γ,调节两丝杠端部间距,从而采用丝杆端部夹紧工件,需要设置多个丝杠P以增大夹紧时的装夹面积。图4示出的为现行的上压装置300',压紧原理与侧压装置200'类似,螺母2'固定于上压摆杆4'上,当进行上压紧工作时,需要手动旋转丝杠Γ实现压紧,同时,该上压装置300'侧摆时,也需要手动操作完成。 显然,现有技术中的对镗夹具采用人工操作时,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各个机构独立工作,结构较复杂,导致操作困难,无法确保校稿的加工精度。 有鉴于此,亟需对工件的对中夹紧的装夹夹具进行优化改进,提供一种集成化及自动化的对中夹紧的装夹夹具,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并有效提升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装夹夹具,改善结构的集成化及操作的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进而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 本技术提供的装夹夹具,安装于机床平台,用于夹紧工件并与机床平台的中线对中,包括装夹装置,所述装夹装置设有对中侧压部,所述对中侧压部包括两个侧向夹紧所述工件的侧压件和一个驱动所述侧压件同步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件,所述侧压件和所述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装夹装置的基座上,且两个所述侧压件相对所述机床平台的中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设有一个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两条齿条和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驱动一条所述齿条移动,该所述齿条联动所述齿轮和另一条所述齿条;每条所述齿条对应驱动一个所述侧压件。 优选地,所述装夹装置还设有上压紧所述工件的上压部,所述上压部固定于所述基座。 优选地,所述上压部包括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的丝杠和导轨、抵接压紧所述工件的上压板;所述丝杠与所述上压板的端部开设的螺纹孔配合连接,所述导轨与所述上压板设置的导向块配合,导向所述上压板的上压动作、限制所述上压板沿上压工位的侧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上压部设置限制所述上压板沿上压工位的侧向移动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于所述基板。 优选地,所述限位挡板围成具有限位通道的箱体,所述丝杠、所述导轨均位于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上压板沿所述限位通道上压动作;所述箱体的上端开设供所述上压板沿上压工位的侧向移动的摆口。 优选地,所述装夹夹具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有托靠部和支撑所述工件的端部的支撑部,所述托靠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装置的底座与所述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设有侧向夹紧所述工件端部的压板、固定于所述托靠部的卡板和驱动所述压板沿夹紧方向移动的压板油缸;还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导向所述压板相对所述卡板沿夹紧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压板油缸的伸缩端连接固定于所述压板,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卡板,且所述卡板开设卡固所述固定端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支撑装置还设有驱动所述托靠部沿所述工件中心线方向移动的托靠油缸;所述底座设有滑轨,所述托靠部的底端设有沿所述滑轨移动的滑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夹夹具的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能够同时完成对工件的对中及夹紧工序。具体地,其包括装夹装置,该装夹装置设有对中侧压部。该对中侧压部包括两个侧向夹紧工件的侧压件和一个驱动侧压件同步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件,侧压件与驱动件均固定于装夹装置的基座上。在对工件夹紧时,通过两个侧压件在驱动件的带动作用下,能够将工件夹紧;其中,两侧压件相对机床平台的中线对称设置,如此,在夹紧的同时,利用两侧压件同步相向移动,将工件的中线与机床平台的中线重合,从而同时实现对中及夹紧的工序。 上述形式的装夹夹具,结构紧凑、集成化程度高,并且能够同步实现工件的对中和夹紧的工序,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装夹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装夹夹具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侧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上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夹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上压部与侧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所示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中所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对中装置100'、侧压装置200'、上压装置300'、垫块400'; 丝杠I'、螺母2'、对中压板3'、上压摆杆4'。 图5至图9中: 装夹装置100 ; 对中侧压部101、上压部102 ; 侦彳压件11、驱动件12、上压板21、丝杠22、导轨23、限位挡板24、摆口25 ; 支撑装置300 ; 托靠部301、底座302、支撑部303 ; 压板31、卡板32、压板油缸33、导向件34、托靠油缸35、滑轨36 ; 垫块400。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装夹夹具,提升装夹夹具结构的紧凑性、实现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夹夹具,安装于机床平台,用于夹紧工件并使其与机床平台的中线对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装置(100),所述装夹装置(100)设有对中侧压部(101),所述对中侧压部(101)包括两个侧向夹紧所述工件的侧压件(11)和一个驱动所述侧压件(11)同步相反方向移动的驱动件(12),所述侧压件(11)和所述驱动件(12)均设置于所述装夹装置(100)的基座上,且两个所述侧压件(11)相对所述机床平台的中线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功房彬彭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