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56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载重轮胎,其具有改进胎肩抗磨损性的胎面部。在最大负荷条件下[W100],胎面部在特定轴向位置处的接地面G[W100]的周向长度为L97[W100]和L70[W100]。在70%负荷条件[W70]下,胎面部在特定轴向位置处的接地面G[W100]的周向长度为L97[W70]和L70[W70]。长度L70[W100]、L97[W100]、L70[W70]和L97[W70]满足以下条件:0.95<L70[W100]/L97[W100]<1.05;和1.03<L70[W70]/L97[W70]<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重轮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改进了不均匀磨损的用于卡车和公共汽车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在载重轮胎中,特别是那些安装在转向轮上的载重轮胎中,易于在胎面胎肩区域发生不均匀磨损,即所称的胎肩磨损。为了防止发生此类胎肩磨损,普遍通用的规则是增加在胎面胎肩区域中的胎面元件的刚度;增加胎面补强带束层的宽度以补强胎面胎肩区域;以及,在胎面胎肩区域中设置弱胎面元件以将磨损仅集中在该弱胎面元件中。在增加带束层宽度的方法的情况下,当为了重新利用而翻新旧轮胎时,带束层边缘在移除已磨损的胎面橡胶期间非常易于被损伤。如果被损伤,翻新轮胎就变得不可能。在增加胎面胎肩区域中的胎面刚度的方法的情况下,在胎面胎冠区域中发生另一种称为中心磨损的不均匀磨损。在胎肩区域中设置弱胎面元件的方法的情况下,非常易于发生弱元件破裂和磨损掉的另一种问题,如果发生的话,磨损不会仅仅集中在弱胎面元件上而是蔓延成胎肩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重轮胎,其中可以长期地有效防止胎肩磨损,而不会引起上述的其他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载重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经过胎面部和胎侧部在胎圈部之间延伸的胎体和设置胎面部中的胎体的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其中在最大负荷条件下,胎面部的接地面的长度为L97和L70。在70%负荷条件下,胎面部的接地面的长度为L97和L70。长度L70、L97、L70和L97满足以下条件0.95<L70/L97<1.05,以及1.03<L70/L97<1.20定义*最大负荷条件最大负荷条件是轮胎安装到标准车轮轮辋上并充气至最大空气压力及加载有最大轮胎负荷。70%负荷条件70%负荷条件是轮胎安装到标准车轮轮辋上并充气至最大空气压力及加载有70%的最大轮胎负荷。*标准车轮标准车轮轮辋是由标准组织,即JATMA(日本和亚洲)、T&RA(北美洲)、ETRTO(欧洲)、STRO(斯堪的纳维亚)等正式批准的用于轮胎的车轮轮辋。例如,标准车轮轮辋是JATMA规定的“标准轮辋(standardrim)”、ETRTO的“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TRA的“设计轮辋(DesignRim)”等。*最大空气压力和最大轮胎负荷最大空气压力和最大轮胎负荷是由同一组织在空气压力/最大负荷表或者类似的表中规定的情况。例如,最大空气压力是JAMTA的“最大空气压力(maximum air pressure)”、ETRTO的“充气压力(InflationPressure)”、TRA的“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表中给定的最大压力等。最大轮胎负荷是JATMA的“最大负荷能力(maximum load capacity)”、ETRTO的“负荷能力(Load Capacity)”、在TRA的上述表中给定的最大值等。*接地宽度TW接地宽度是在所规定的轮胎负荷条件、下的胎面部的接地面的轴向最外边缘(胎面边缘E)之间的轴向距离TW。*位置P70位置P70是在所规定的轮胎负荷条件、下从轮胎赤道C轴向朝外间隔开一轴向距离(A)的轴向位置,其中该轴向距离(A)为接地宽度TW的70%的一半(即A=0.35TW)。*位置P97位置P97是在所规定的轮胎负荷条件、下从轮胎赤道C轴向朝外间隔开一轴向距离(B)的轴向位置,其中该轴向距离(B)为接地宽度TW的97%的一半(即B=0.485TW)。*长度L70长度L70是在最大负荷条件下、在轴向位置P70处测量的轮胎的接地面的周向长度。*长度L97长度L97是在最大负荷条件下、在轴向位置P97处测量的轮胎的接地面的周向长度。*长度L70长度L70是在70%负荷条件下、在轴向位置P70处测量的轮胎的接地面的周向长度。*长度L97长度L97是在70%负荷条件下、在轴向位置P97处测量的轮胎的接地面的周向长度。*最大压力无负荷条件最大压力无负荷条件是轮胎安装到标准车轮轮辋上并充气至最大压力,但是没有加载轮胎负荷。*50%压力无负荷条件50%压力无负荷条件是轮胎安装到标准车轮轮辋上并充气至50%最大压力,但是没有加载轮胎负荷。附图说明现在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在最大压力无负荷条件下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载重轮胎的横截面视图。图2是示出在最大负荷条件下的接地面的轮胎痕。图3是示出在70%压力条件下的接地面的轮胎痕。图4是载重轮胎的胎肩部的放大横截面视图。图5是示出胎面花纹的一个实施例的载重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视图。图6是解释块的周向刚度的示意图。图7是解释接地面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作为轮胎负荷的函数的长度比L70/L97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在下面提及的比较测试中用的比较轮胎在70%压力条件下的接地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在附图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载重轮胎1包括胎面部2;一对轴向间隔的胎圈部4,每个胎圈部中有一个胎圈芯5;一对胎侧部3,其在胎面边缘和胎圈部之间延伸;胎体6,其在胎圈部4之间延伸;和带束层7,其设置在胎面部2中的胎体径向外侧。胎体6由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80度到90度范围内的角度径向设置的帘线的至少一个帘布层6A构成,其经过胎面部2和胎侧部3在胎圈部4之间延伸,并从轮胎的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绕各胎圈部4中的胎圈芯5卷起以形成一对卷起部6b以及位于卷起部之间的主部6a。在此实施方式中,胎体6由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90度的角度径向设置的钢丝帘线的单胎体帘布层6A构成。每个胎圈部4在胎体帘布层6A的主部6a和卷起部6b之间设置胎圈三角胶芯8。胎圈三角胶芯8由从胎圈芯5径向外侧径向朝外延伸且同时朝向其径向外端渐缩的硬橡胶制成。此外,每个胎圈部4设置有由钢丝帘线制成且绕胎圈芯5卷成沿着胎体延伸的U形截面形状的胎圈补强层9。带束层7由至少三个带束帘布层构成。在此实施例中有四个钢丝帘线的带束帘布层径向最内侧的第一带束帘布层7A,其由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45度到75度的角度设置的平行帘线制成;径向外侧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带束帘布层7B、7C和7D,其每个由相对于轮胎赤道C成10度到35度的角度的平行帘线制成。当轮胎1在最大负荷条件下且轮胎的外倾角为零时,如图2所示,轮胎1的接地面为G(此后称为“重负荷接地面G),其中长度L70与长度L97的比L70/L97大于0.95,优选地大于0.98,但是小于1.05,优选地小于1.02。最优选地,比为1.0。如果比L70/L97小于0.95,在位置P70处的接地长度变得过小,结果,在此位置的接地压力被过度降低而增加了在路面上的滑动,由此磨损增加。如果比L70/L97大于1.05,在位置P97处的接地长度变得过小,在此位置的磨损增加。此外,当轮胎1在70%负荷条件下且外倾角为零时,如图3所示,轮胎的接地面为G(此后称为“轻负荷接地面G”),其中长度L70与长度L97的比L70/L97大于1.03,但是小于1.20,优选地不大于1.15。为了进一步地降低在最大负荷和70%负荷之间的接地形状的变化,差L70/L97-L70/L97的范围优选地设定为大于0.05,但是小于0.23,更优选地小于0.15。在此实施方式中,在70%负荷条件下的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重轮胎,包括胎面部、一对胎侧部、一对胎圈部、经所述胎面部和所述胎侧部在所述胎圈部之间延伸的胎体和设置在所述胎面部中的所述胎体的径向外侧的带束层,其中当轮胎安装在标准车轮轮辋上、充气至最大压力并加载100%的最大轮胎负荷时,所述 胎面部的接地面具有:在与轮胎赤道间隔开接地宽度TW[W100]的一半的97%的轴向距离的位置P97[W100]处测量的周向长度L97[W100];在与轮胎赤道间隔开接地宽度TW[W100]的一半的70%的轴向距离的位置P70[W100]处测量的周向长度L70[W100],当轮胎安装在标准车轮轮辋上、充气至最大压力并加载70%的最大轮胎负荷时,所述胎面部的接地面具有:在与轮胎赤道间隔开接地宽度TW[W70]的一半的97%的轴向距离的位置P97[W70]处测量的周向长度L 97[W70];在与轮胎赤道间隔开接地宽度TW[W70]的一半的70%的轴向距离的位置P70[W70]处测量的周向长度L70[W70],且所述周向长度L70[W100]、L97[W100]、L70[W70]和L97[W70]满足以下 条件:0.95<L70[W100]/L97[W100]<1.05;和1.03<L70[W70]/L97[W70]<1.2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伸吾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