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367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20:35
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A模板和B模板,A模板和B模板之间设置有A模仁和B模仁,A模仁的一侧面与B模仁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的其他侧面与B模仁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A模仁与A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B模仁与B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隔热板能够有效阻碍模仁热量向模板的传递,减少模仁热量的散失,使加热时模温上升速度快,加热后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凹槽中的空气由于导热系数较低,进一步减少模仁热量的流失,加速模温的上升,也有助于使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塑胶熔料在模腔内的流动性,增强金属与塑胶的连接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涉及模具
,其结构包括A模板和B模板,A模板和B模板之间设置有A模仁和B模仁,A模仁的一侧面与B模仁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的其他侧面与B模仁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A模仁与A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B模仁与B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隔热板能够有效阻碍模仁热量向模板的传递,减少模仁热量的散失,使加热时模温上升速度快,加热后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凹槽中的空气由于导热系数较低,进一步减少模仁热量的流失,加速模温的上升,也有助于使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塑胶熔料在模腔内的流动性,增强金属与塑胶的连接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专利说明】 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的涉及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嵌件注塑成型过程中,为能够更好地融合金属材质和塑胶材质,使成型的产品更轻更薄,人们将NMT技术(Nano Molding Technology)应用在嵌件注塑工艺中,NMT技术是通过T处理技术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凹坑,使塑胶熔料通过注塑进入纳米级的凹坑内,进而使塑胶与金属紧密、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由于NMT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塑胶材质与金属材质的结合强度,增加产品的强度,使产品更薄、更强、成本更低,并且能够简化、缩短制造工艺过程,安全、可靠、可回收,因此,该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模具制造行业中。 NMT工艺对模温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模温加热快速,并且需要模具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恒温在130-140度范围,可使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较强。然而由于模具是由金属材质制成,其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因此模具的模温不易保持在一定的恒温状态,这样就降低了塑胶熔料的流动性,使金属与塑胶不能充分接触,降低其粘接性,容易使成型后的产品中的金属与塑胶脱离,甚至脱落,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另外,现有模具的模温加热较为缓慢,同样降低塑胶的流动性,降低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该模具的模温升温速度快,能够将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提高塑胶熔料的流动性,增加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增强金属与塑胶的连接强度,提升产品品质。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包括A模板和B模板,所述A模板和所述B模板之间设置有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靠近所述A模板设置,所述B模仁靠近所述B模板设置,所述A模仁的一侧面与所述B模仁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的其他侧面与所述B模仁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A模仁与所述A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所述B模仁与所述B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 其中,所述第二隔热板内嵌有金属隔热介子。 其中,所述金属隔热介子沿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隔热板。 其中,所述A模仁与所述B模仁内均设置有若干根加热棒。 其中,所述若干根加热棒设置于所述模腔的两侧。 其中,所述A模仁内设置有两根加热棒,所述B模仁内设置有四根加热棒。 其中,所述第一隔热板与所述第二隔热板均设置为厚度为4?6mm的隔热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改善模温的模具,包括A模板和B模板,A模板和B模板之间设置有A模仁和B模仁,A模仁靠近A模板设置,B模仁靠近B模板设置,A模仁的一侧面与B模仁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A模仁的其他侧面与B模仁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A模仁与A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B模仁与B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由于第一隔热板与第二隔热板能够有效阻碍模仁热量向模板的传递,大大减少模仁热量的散失,使模具加热时模温上升速度快,加热后使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A模仁与B模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这些凹槽中的空气由于导热系数较低,进一步减少模仁热量的流失,不仅加速模温的上升,也有助于使模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塑胶熔料在模腔内的流动性,增强金属与塑胶的连接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中的第二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包括有: A模板1、B模板2、A模仁3、B模仁4、模腔5、凹槽6、第一隔热板7、第二隔热板8、金属隔热介子9、加热棒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技术的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A模板和B模板2,A模板I与B模板2之间设置有A模仁3、B模仁4,A模仁3靠近A模板I,B模仁4靠近B模板2,B模板2的一侧设置有B模仁4,所述A模仁3的一侧面与所述B模仁4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5,模腔5的形状与所成型的产品的形状相同,A模仁3的其他侧面与B模仁4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6,这些凹槽6中的空气由于导热系数较低,能够有效减少模仁热量的流失,使模具在加热时模温上升速度快,加热后使模温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增加塑胶熔料的流动性,在NMT工艺中,提高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保证产品质量。 如图1所示,A模仁3与A模板I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7,B模仁4与B模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8,由于第一隔热板7与第二隔热板8的导热系数较低,能够阻碍热量的传递,使模仁的热量不易传导至模板上,进一步减少模仁热量的散失,确保模具加热时模温上升速度快,在加热后保持模温基本不变,在NMT工艺中,提高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有效防止成型后产品中的金属与塑胶地脱离,保证产品质量。另外,第一隔热板7与第二隔热板8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抗压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合模压力。 进一步的,第一隔热板7的形状、尺寸与A模板I相当,第二隔热板8的形状、尺寸和B模板2的相当,提高隔热性能。其中,第一隔热板7与第二隔热板8的厚度均设置为4?6mm,优选的,其厚度为5mm,在保证合模强度和隔热效果的条件下,减少材料的浪费。第一隔热板7与第二隔热板8的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成本低。 进一步的,第二隔热板8内嵌有金属隔热介子9,金属隔热介子9沿第二隔热板8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隔热板8,如图2所示,并且金属隔热介子9集中设置于第二隔热板8的中心位置。金属隔热介子9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隔热板8的隔热性,还增强第二隔热板8的机械强度、抗压强度,使金属隔热介子9能够使第二隔热板8承受更大的合模压力,保证合模压力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A模仁3与B模仁4内均设置有若干根加热棒10,若干根加热棒10设置于模腔5的两侧,根据实际情况,可在B模仁4中多增加几根加热棒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A模仁3内设置有两根加热棒10,B模仁4内设置有四根加热棒10。加热棒10的设置能够快速使模温升高,再由于第一隔热板7和第二隔热板8较好隔热效果,进一步实现模温的快速升温,并保证模温的恒定性,在较高的恒定温度下,塑胶熔料的流动性好,使金属与塑胶充分接触,提高金属与塑胶的粘接性、牢固性,提升产品品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模温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A模板和B模板,所述A模板和所述B模板之间设置有A模仁和B模仁,所述A模仁靠近所述A模板设置,所述B模仁靠近所述B模板设置,所述A模仁的一侧面与所述B模仁的一侧面配合形成模腔,所述A模仁的其他侧面与所述B模仁的其他侧面均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A模仁与所述A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板,所述B模仁与所述B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热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集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