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23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属于轮胎生产机械领域。设有轮式支撑体,支撑体由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沿轴向从里向外均匀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气室,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定位加强销,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分别插入对方的气室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相互错位设置,互不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子午线轮胎无胎压时受力最大的、变形最大的胎肩起到强化支撑作用,从而可起到防弹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尤其是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对军事作战车辆的实战性、机动性、攻/防兼备性、快速 反应能力及电子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轮式军用作战车辆 的轮胎要求"防弹化",即在无内胎轮胎内加装内支撑体,使轮胎在子弹击穿 导致无胎压状态时,轮胎仍然能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达百公里以上,以确保作战车辆能避开攻击。ZL98239585x公开了一种轮胎内支撑体,当轮胎被 子弹穿中后,这种支撑体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轮胎的卸压速度仍 然较快,对子午线轮胎无胎压时受力最大、变形最大的胎肩的支撑作用弱, 易导致胎肩过早地损坏使外胎失效,尤其是宽行驶面轮胎以及轮胎在转弯的 时候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弹轮胎仿 形内支撑体,可以对子午线轮胎无胎压时受力最大的、变形最大的胎肩起到 强化支撑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设有轮式 支撑体,支撑体由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沿轴 向从里向外均匀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气室,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 加工有定位加强销,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分别插入对方的气 室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相互错位设置,互不连通。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支撑体外轮廓形状由外轮廓为"B"形的左支撑体与外轮廓为"B"形的右支撑体背靠背的组合而成。气室的形 状自里向外依次是圆柱体形、圆锥体形、半球体形组合而成。支撑体内沿设3有"梯形"环形沟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内支撑体左右半部各气室实现了错位分布后, 相连通的气室体积縮小了一半,子弹对轮胎内支撑体击穿后所带来的失效影响降低了 50%,使内支撑体的支撑效果更好,当子午线轮胎无胎压时,对外 胎受力最大、变形最大的胎肩的支撑作用增强,胎肩不再过早地损坏;花纹 不宜出现不规律磨损,从而使外胎寿命延长,尤其是宽行驶面轮胎。正因为 如此,作战车辆的实战性、机动性、攻/防兼备性能能够充分发挥,战斗力损 失能够有效降低;仿形曲线设计、异形小气室设计和"梯形"环形沟槽设计 的叠加效果,使的仿形内支撑体的重量大为降低,从而降低作战车辆的燃油 消耗,提升车辆的作战范围。另外,由于仿形内支撑体的"空气含量"加大, 使得该"防弹"轮胎更加适合做水陆两栖作战车辆使用;"梯形"环形沟槽的 设置使仿形内支撑体更加容易装配,提升作战车辆维护、保养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带内支撑体的防弹车轮总成的断面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气室的外形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体的剖视图。图中1.轮辋,2.气门嘴,3.异型密封圈,4.轮胎,5.支撑体,6.气 室,7.定位加强销,8.环形沟槽,9.导气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 的内容。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轮胎4及支撑体5都为轮式结构,轮胎4及支撑体 5卡装在轮辋1上,气门嘴2从轮辋1部位与轮胎4内腔相连通,异型密封 圈3用于轮胎4与轮辋1之间的密封。轮辋1是车轮总成的基础部件,气门嘴2是无内胎轮胎专用气门嘴,异型密封圈3是无内胎轮胎专用密封圈,轮胎4 是无内胎轮胎,仿形内支撑体5其轮廓曲线与外胎的内轮廓曲线相适应,即加 大支撑面(尤其是对轮胎受力最大的两胎肩),收窄内支撑体腰部(降低支撑 体重量)。图l、 2、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设有轮式支撑体5,支撑体5由左支 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支撑体5外轮廓形状由外轮廓为"B"形的左支撑体 与外轮廓为"B "形的右支撑体背靠背的组合而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 沿轴向从里向外均勾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异形小气室6,气室6的形状自里 向外依次是圆柱体形、圆锥体形、半球体形组合而成,异形小气室6形状是 由内支撑体模具决定的,它是由圆柱体、圆锥体和半球体组合而成的,通过 小气室形状的变化,着重提升内支撑体肩部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增强在车轮 转向时的支撑能力,另外,在内支撑体模具上还需设置硫化导气线,内支撑体 5内沿设有"梯形"环形沟槽8,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四个 定位加强销7,相邻的两个定位加强销7之间的夹角相同,定位加强销7的 数量也可根据定位需要进行增加,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7分 别插入对方的气室6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6相互错位分布,互 不连通,在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进行组装时, 一方面需靠定位加强销7对其 进行对位,以保证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的气室6错位分布,另一方面通过胶 片将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粘结在一起,这样使组合后的内支撑体5更加牢固, 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在组合面上出现开裂。借助定位加强销7来实现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6错位分布,这 样即使子弹击穿左支撑体或右支撑体上的小气室6,对整个内支撑体5的支 撑能力影响不大。另外,本专利技术又通过小气室6形状的变化,着重提升内支 撑体肩部(此处胶料密度大)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增强了车轮转向时对外胎 胎肩的支撑能力支撑体5底部设计有一条宽大的"梯形"环形沟槽8,这 样既最大限度降低了内支撑体5中部的重量,又便于将内支撑体5折叠后装 于轮胎4内。另外,该"梯形"环形沟槽8还有利于对车轮总成的充气、导 气,内支撑体5内沿上的导气槽3,是模具设计时给内支撑体5留出的轮胎 充气通道。权利要求1、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设有轮式支撑体,其特征是支撑体由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沿轴向从里向外均匀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气室,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定位加强销,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分别插入对方的气室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相互错位设置,互不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撑体外轮廓形状由外轮廓为"B"形的左支撑体与外轮廓为"B"形的右支撑体背靠背的组合而成。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气 室的形状自里向外依次是圆柱体形、画锥体形、半球体形组合而成。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 撑体内沿设有"梯形"环形沟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属于轮胎生产机械领域。设有轮式支撑体,支撑体由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沿轴向从里向外均匀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气室,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定位加强销,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分别插入对方的气室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相互错位设置,互不连通。本专利技术可以对子午线轮胎无胎压时受力最大的、变形最大的胎肩起到强化支撑作用,从而可起到防弹作用。文档编号B60C17/00GK101434180SQ200810238510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丁玉华, 谦 刘, 单国玲, 张春革, 赖小松, 辛长城 申请人: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弹轮胎仿形内支撑体,设有轮式支撑体,其特征是:支撑体由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组成,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内部沿轴向从里向外均匀分布有彼此不连通的气室,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端面上分别加工有定位加强销,左支撑体及右支撑体上的定位加强销分别插入对方的气室内,左支撑体与右支撑体上的气室相互错位设置,互不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华单国玲赖小松刘谦张春革辛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