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144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属于烟气净化技术,特别是可以分离去除烟气中细微颗粒的设备。该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布置在脱硫塔净烟气出口至深度净化设备之间的烟道上,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呈圆形阵列分布着8—16个水平安装的微雾喷嘴,微雾喷嘴上的法兰与安装在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的带有法兰的接管螺栓连接,微雾喷嘴接水接头通过环形供水管道与高压供水管道相连接,微雾喷嘴空气接头通过环形供气管道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接。装置可将烟气中的PM2.5级的细微颗粒物与雾滴碰撞凝并在雾滴中,雾滴在凝并尘粒过程中也在增大,凝并后的水滴平均粒径60μm,经深度净化装置的高压电场处理后烟气含尘量可降到在5mg/Nm3以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属于烟气净化技术,特别是可以分离去除烟气中细微颗粒的设备。该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布置在脱硫塔净烟气出口至深度净化设备之间的烟道上,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呈圆形阵列分布着8—16个水平安装的微雾喷嘴,微雾喷嘴上的法兰与安装在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的带有法兰的接管螺栓连接,微雾喷嘴接水接头通过环形供水管道与高压供水管道相连接,微雾喷嘴空气接头通过环形供气管道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接。装置可将烟气中的PM2.5级的细微颗粒物与雾滴碰撞凝并在雾滴中,雾滴在凝并尘粒过程中也在增大,凝并后的水滴平均粒径60μm,经深度净化装置的高压电场处理后烟气含尘量可降到在5mg/Nm3以内。【专利说明】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
本技术属于烟气净化技术,特别是可以分离去除烟气中细微颗粒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微细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从而对除尘器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企业烟尘排放标准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原有的除尘设备的处理效果已达不到现有标准的要求,为达标排放一些电厂、钢厂把原有的三电场静电除尘器改为四电场,而有的企业则把静电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这些改造只能对干烟气除尘有明显的提高,能达到30mg/m3。但烟气经过脱硫塔时,通过脱硫浆液的洗涤,脱除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使150°C左右的干烟气变为55°C左右的湿烟气。烟气在温度下降过程中,吸收了浆液中的水分,以某企业600m2烧结机为例,从浆液中每小时蒸发的水量为132吨。浆液蒸发过程中也带走一部分二水硫酸钙(CaS042H20)。一般情况下,经湿法脱硫后的烟气含尘量(烟尘加二水硫酸钙)在70mg/m3左右,超出了国家及山东省的排放标准。要想去除脱硫后烟气中的颗粒物就必须以新的思路开发出相应的新技术。 CN102961943A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协同脱除微细颗粒的方法及设备,该脱除方法对湿法脱硫设备旳脱硫净烟道中进行简单改造,建立蒸汽相变区使微细颗粒凝结长大,和建立碰撞凝聚区使微细颗粒进一步凝聚长大,最后烟道除雾器对凝结长大的微细颗粒物进行有效捕捉,然后从烟道出口排出。该方法仅能达到;烟气经处理后,烟囱出口烟温为49°C,烟尘质量浓度为28mg/Nm3,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33-2011)规定的烟尘排放浓度小于30mg/Nm3的排放标准, 2012年 申请人:在先专利201220493828.1 “湿式烧结脱硫烟气深度净化装置”(以下简称深度净化装置)。该装置工作原理是采用高压静电电离烟气中粉尘荷电,粉尘荷电后在电场力的驱进下横向移动并贴附在阳极板上,使烟气中的颗粒物不再随烟气流动。当阳极板上的灰尘达到一定厚度时,用水冲洗使灰尘与水混合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淌到浆液池。该装置投入运行三年来,除尘效率在90%以上,经湿式深度净化装置后的烟气含尘量都在20mg/Nm3以内,达到了国家及山东省的远期排放标准。但是该装置工作时系统内有60Kv-80Kv的高压电,带电冲洗时使阴极和阳极短路、供电系统跳闸。正常冲洗时需预先停电,冲洗后再送电。在冲洗期间深度净化装置是不工作的使湿式电除尘处于断续工作状态,与环保要求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水冲洗阳极板使湿式电除尘间断工作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的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布置在脱硫塔净烟气出口至深度净化装置之间的烟道上,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呈圆形阵列分布着8 —16个水平安装的微雾喷嘴,微雾喷嘴上的法兰与安装在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的带有法兰的接管螺栓连接,微雾喷嘴接水接头通过环形供水管道与高压供水管道相连接,微雾喷嘴空气接头通过环形供气管道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接。 所述的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底端连接着湿式脱硫塔顶部的气体出口,该壳体顶端与深度净化设备底部的气体进口相连接位于气体分布板之前。 所述的微雾喷嘴接水接头与通过环形供水管道之间装有微雾喷嘴供水阀门,微雾喷嘴空气接头与环形供气管道之间装有微雾喷嘴供气阀门。 所述的高压供水管道上装有电磁流量计和供水电动调节阀,所述的压缩空气管道上装有涡街流量计和供气电动调节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燃煤烟尘超低排放 提高烟气深度净化装置除尘效率,使该装置由现在的烟尘排放量20mg/Nm3降到5mg/Nm3以下,使燃煤烟气达到天然气燃烧排放标准。 2.能使深度净化装置捕捉PM2.5级的尘埃 PM2.5虽然在烟尘总排放量中占少数,但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占大数。因为它可通过呼吸入肺而不能排出,是引发肺部及气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某企业600烧结机工况烟气量3166953m3/h,采用内切圆360mm长6m的蜂窝管2664根。当烟气流速2.5m/s时只能捕捉粒径1ym以上粉尘颗粒。经过计算电场的驱进速度为90mm/s。PM2.5级的粉尘颗粒驱进速度22.5mm/s,需要的阳极管长度23米长。显然6米长的管束不起作用。如粉尘颗粒4(^111,它的驱进速度360111111/8,需要阳极管长度仅为1.5米。当设计烟气流速2.95m/s,在SOKv的电场下最大捕捉尘埃直径12 μ m以上。如果想捕捉PM2.5级的尘埃需要阳极管长度最短也要27.27米,这在结构上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我们采用凝并设备,把很多PM2.5级的尘埃凝并在60 μ m的水珠内,使驱进速度提高24倍,并使阳极管长度缩短24倍。从理论上讲加上凝并装置后,阳极管长度大于 1.13米即可。 3.经济效益显著 (I)节省造价 某企业600烧结机深度净化装置原采用导电玻璃钢蜂窝管2664根,综合造价3896万元。加上烟尘强化凝并装置后,烟气流速可提高到6m/s,只需要导电玻璃钢蜂窝管1306根,少用1358根。如果要求系统流速不变,玻璃钢蜂窝管长度由现在的6米缩短到3米。综合造价能节省50%,约为1948万元。 (2)节省运行费用 某企业600烧结机深度净化装置原配用恒流高压直流电源6台,总功率1072KW。采用凝并装置后把比电阻率高的尘埃包在比电阻率相对较小的水珠内,有利于驱进速度的提高,使净化装置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按比线电流计算,恒流高压直线电源装机功率也减少50%,即536kW。按年运行时间8000小时、电费单价0.78元/kW *h计算,每年节省电费334.46 万元。 (3)由于凝并装置增加后除尘效率很高,对脱硫前烟气含尘量在150mg/Nm3以内的三电场静电除尘器,通过脱硫除尘再通过凝并装置到深度净化达到5mg/Nm3的排放量。以180烧结机为例,由三电场改为四电场改造费用1650万元就可省下。 (4)深度净化装置原配的冲洗水泵流量320m3/h,扬程40m,电机功率90kW,加上凝并装置后取消。新增I台水泵流量6.3m3/h,扬程80m,电机功率7.5kW。新增I台螺杆式空压机风量780m3/h,风压0.5MPa,功率60kW。增设凝并装置后节省装机功率22.5kW。由于原水泵是断续工作的,在水、电综合能源消耗上,增加凝并装置与加装前基本相同。 【专利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后湿烟气微尘凝并装置布置在脱硫塔净烟气出口至湿式烧结脱硫烟气深度净化装置之间的烟道上,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呈圆形阵列分布着8—16个水平安装的微雾喷嘴,微雾喷嘴上的法兰与安装在微尘凝并装置壳体周边的带有法兰的接管螺栓连接,微雾喷嘴接水接头通过环形供水管道与高压供水管道相连接,微雾喷嘴空气接头通过环形供气管道与压缩空气管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和武孙德山张永林贾宁涛李永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