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银生专利>正文

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6107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该电路包括振动检测模块、调节模块、放大模块和触发模块;振动检测模块与车辆总线电连接并输出振动信号,且该振动信号依次通过调节模块和放大模块处理后得到放大振动信号,且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触发模块中;触发模块包括三极管、插头、拉低电阻、LED闪光灯,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插头通过并联的拉低电阻和LED闪光灯后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三极管的拉低接地实现闪灯功能,有效提高了闪灯的灵敏度,避免异常状况的发生,且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该电路包括振动检测模块、调节模块、放大模块和触发模块;振动检测模块与车辆总线电连接并输出振动信号,且该振动信号依次通过调节模块和放大模块处理后得到放大振动信号,且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触发模块中;触发模块包括三极管、插头、拉低电阻、LED闪光灯,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插头通过并联的拉低电阻和LED闪光灯后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本技术通过三极管的拉低接地实现闪灯功能,有效提高了闪灯的灵敏度,避免异常状况的发生,且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专利说明】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在被破坏或有人想盗窃车内物品时,车辆都会发生振动现象,为了避免破坏状况的发生,现有市面在车辆上安装闪灯,当车辆遇到振动时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检测到后就进行闪灯,以提醒驾驶员或其他车辆驾驶员注意,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安全作用;但是现有的振动闪灯设计在使用上存在以下缺陷:车辆从振动到闪灯警示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而这缓冲时间却成了作案破坏时间,因此还是存在一些盗窃破坏事件的产生,给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现有的车辆闪灯存在灵敏度不高、反应不及时,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闪光,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方便、灵敏度高及闪灯及时有效的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包括用于检测车辆振动状况的振动检测模块、调节模块、放大模块和触发模块;所述振动检测模块与车辆总线电连接并输出振动信号,且该振动信号依次通过调节模块和放大模块处理后得到放大振动信号,且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触发模块中;所述触发模块包括三极管、插头、拉低电阻、LED闪光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插头通过并联的拉低电阻和LED闪光灯后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振动检测模块包括振动开关、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依次串联在振动开关的输入端上,振动开关的输出端的三个引脚上均连接有对应电连接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一公共端且输出该振动信号。 其中,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变阻器、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调节变阻器上设有三个引脚,所述振动信号通过第四电阻连接至调节变阻器的第一引脚,所述调节变阻器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调节变阻器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二电容电连接至放大模块,且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第二电容。 其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放大器、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所述放大器包括八个引脚,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并联后电连接在放大器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所述第五电阻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二电容连接;所述放大器的第三引脚上分别连接有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放大器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五引脚依次串联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后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六引脚通过第五电容接地,所述放大器的第七引脚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放大器的第八引脚接外部电源,所述放大器的第七引脚与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公共端之间串联有第十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放大器的第五引脚与第四电容之间串联有第五二极管和第i^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七电容并联后与第五二极管电连接。 其中,所述插头上设有三个引脚,所述插头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插头的第二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六二极管和拉低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插头的第三引脚通过第十四电阻与LED闪光灯电连接,且所述插头的第三引脚还通过第十五电阻连接并联的第八电容和第九电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若车辆出现振动现象,由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到振动信号,且该振动信号依次由调节模块、放大模块进行处理,处理后形成放大振动信号,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三极管并驱动三级管饱和,继而三极管的发射极下拉接地,由此来控制LED闪光灯闪亮,通过LED闪光灯的及时闪亮,警示车主或其他人该车辆处于异常状况,及时采用防护措施;同时,拉低电阻也同步拉低,由汽车智能安全装置检测并控制喇叭进行报警;该警示将闪灯警示和汽车喇叭警示结合在一起,其防盗效果更好。该结构中通过三极管的拉低接地实现闪灯功能,有效提高了闪灯的灵敏度,避免异常状况的发生,且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方框图; 图2为本技术中振动检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技术中调节模块、放大模块及触发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振动检测模块11、调节模块 12、放大模块13、触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的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包括用于检测车辆振动状况的振动检测模块10、调节模块11、放大模块12和触发模块13 ;振动检测模块10与车辆总线电连接并输出振动信号VIBRATE-1N,且该振动信号VIBRATE-1N依次通过调节模块11和放大模块12处理后得到放大振动信号,且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触发模块13中;触发模块13包括三极管Q、插头J、拉低电阻R13、LED闪光灯L,放大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Q的基极,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插头J通过并联的拉低电阻R13和LED闪光灯L后与三极管L的集电极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若车辆出现振动现象,由振动检测模块10检测到振动信号VIBRATE-1N,且该振动信号VIBRATE-1N依次由调节模块11、放大模块12进行处理,处理后形成放大振动信号,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三极管Q并驱动三级管Q饱和,继而三极管Q的发射极下拉接地,由此来控制LED闪光灯L闪亮,通过LED闪光灯L的及时闪亮,警示车主或其他人该车辆处于异常状况,及时采用防护措施;同时,拉低电阻R13也同步拉低,拉低信号被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检测到,由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来控制喇叭进行报警,该警示将闪灯警示和汽车喇叭警示结合在一起,其防盗效果更好。该结构中通过三极管的拉低接地实现闪灯功能,有效提高了闪灯的灵敏度,避免异常状况的发生,且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使用安全方便、工作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请进一步参阅图2,振动检测模10包括振动开关U1、第一电容Cl、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 ;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依次串联在振动开关Ul的输入端上,振动开关Ul的输出端的三个引脚上均连接有对应电连接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智能安全控制装置的振动闪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车辆振动状况的振动检测模块、调节模块、放大模块和触发模块;所述振动检测模块与车辆总线电连接并输出振动信号,且该振动信号依次通过调节模块和放大模块处理后得到放大振动信号,且该放大振动信号传输至触发模块中;所述触发模块包括三极管、插头、拉低电阻、LED闪光灯,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插头通过并联的拉低电阻和LED闪光灯后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银生
申请(专利权)人:袁银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