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同时获得有机肥和生物蛋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6103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同时获得有机肥和生物蛋白的方法。是将不适用鲜烟叶碎片与辅料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培养料,在所述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的初孵幼虫,对培养料进行生物转化,将不适用鲜烟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对不适用鲜烟叶进行生物转化,清除不适用鲜烟叶的污染,在处置不适用烟叶的同时产出棕尾别麻蝇蛆生物蛋白及优质生物有机肥,每处理10吨不适用鲜烟叶,可生产商品生物有机肥约3~4吨,鲜棕尾别麻蝇蛆约0.8~1.2吨,实现不适用鲜烟叶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本发明专利技术占用场地少,可重复使用,不改变用地性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将烟叶切碎或粉碎至2~3cm,显著降低粉碎的成本,处理过程耗能低,排放少,同时产生的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蛋白可以增加利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是将不适用鲜烟叶碎片与辅料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培养料,在所述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的初孵幼虫,对培养料进行生物转化,将不适用鲜烟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本专利技术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对不适用鲜烟叶进行生物转化,清除不适用鲜烟叶的污染,在处置不适用烟叶的同时产出棕尾别麻蝇蛆生物蛋白及优质生物有机肥,每处理10吨不适用鲜烟叶,可生产商品生物有机肥约3~4吨,鲜棕尾别麻蝇蛆约0.8~1.2吨,实现不适用鲜烟叶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本专利技术占用场地少,可重复使用,不改变用地性质,本专利技术只需要将烟叶切碎或粉碎至2~3cm,显著降低粉碎的成本,处理过程耗能低,排放少,同时产生的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蛋白可以增加利润。【专利说明】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同时获得有机 肥和生物蛋白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草行业和生物环保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 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同时获得有机肥和生物蛋白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不适用鲜烟叶是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烘烤后品质 较差的底部两片烟叶(不包括两片胎叶);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cm,病斑较多,烤 后品质较差的一片顶叶,是低次等烟叶、上部烟叶等。不适用烟叶一旦进入烤房,不但造成 烟农编烟、装炉、烘烤、分级和燃料等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无效投入,而且会造成低次烟叶混 入上中等烟,影响等级纯度和烟叶合格率。 根据国家烟草总局关于着力优化烟草结构、提高优质原料有效供给的精神,各烟 草种植区开始在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烟叶等级结构得 到改善,中上等烟产出比例得到提升,受到了对口工业企业的一致欢迎。 目前,各烟草种植区主要采取集中填埋堆怄的方式处理不适用鲜烟叶,但此技术 处理周期较长,期间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液,后续处理较困难,严重污染当地农业生 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因此急需寻找到一种无二次污染的生物环保技术对不适用鲜烟叶 进行生物处理。 棕尾别麻蝇(学名WoeiicAerisca peregrifla )为全变态类昆虫,属双翅目 Diptera,麻妮科Sarcophagidae,麻妮属ifcieiicAerisca。中型至大型种,体长约为7? 11mm,最长可达13mm。胎生,幼虫蛆式,野生状态下的主要孳生于稀的人粪、畜禽粪及潲水 中。 目前未见采用棕尾别麻蝇对不适用鲜烟叶进行生物处理的相关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不适用鲜烟叶处置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 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方法。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对不适用鲜烟叶进 行生物转化,清除不适用鲜烟叶的污染。 本专利技术基于所述方法提供一种棕尾别麻蝇幼虫培养料配方,在处置不适用烟叶的 同时产出棕尾别麻蝇蛆生物蛋白及优质生物有机肥,实现不适用鲜烟叶的高效资源化利 用,变"废"为宝。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方法,是将不适用鲜烟 叶碎片与辅料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培养料,在所述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初 孵幼虫于接入当日即开始虫对培养料进行生物转化,将不适用鲜烟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 优选地,在所述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优选深度< 〇. 5cm。 所述辅料为鱼粉;所述不适用鲜烟叶碎片与鱼粉质量比例为60?85% :5%。 优选地,所述辅料还包括糠粉和/或锅末。 所述辅料还包括为麸皮。 所述不适用鲜烟叶培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 不适用鲜烟叶(碎片)60?85%; 麸皮 0?25% ; 糠粉 5% ; 锯末 5% ; 鱼粉 5%。 优选的,所述不适用鲜烟叶切碎成粒径2?3cm的碎片。 优选地,所述培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 不适用鲜烟叶 65% ; 麸皮 20% ; 糠粉 5% ; 锯末 5% ; 鱼粉 5%。 优选地,培养料中接入棕尾别麻蝇卵的密度为:0.2?2g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kg 培养料。 作为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培养料的厚度为6?10cm。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 收集不适用鲜烟叶切碎,添加辅料搅拌均匀,配制成培养料; 52. 在S1所述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 53. 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于第1天开始生物转化培养料; 54. 经过棕尾别麻蝇幼虫5天的取食,培养料转变为生物有机肥;棕尾别麻蝇幼虫老熟 化蛹。 优选的,S1所述不适用鲜烟叶切碎成粒径2?3cm的碎片。 优选地,S1所述辅料为麸皮、糠粉或鱼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生物有机肥为黑褐色,水分为40?60%,物料松散,无臭,烘干后检测其有机 质含量、总养分(N、P、K总含量)、水分和五项重金属含量等均达到国家生物有机肥的相应技 术指标要求。 优选在25?35°C的温度条件下,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于第Id开始生物转化培养 料。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长的过程中,培养料亦逐渐发酵升温。经过棕尾别麻蝇幼虫4? 5d的取食,培养料变为黑褐色,水分降低至40?60 %,物料松散,无臭,烘干后检测其有机 质含量、总养分(N、P、K总含量)、水分和五项重金属含量等,均达到国家生物有机肥的相应 技术指标。此时,棕尾别麻蝇幼虫已达到老熟状态,纷纷爬出培养料,寻找干燥、黑暗的地方 化蛹。 优选地,S1所述不适用鲜烟叶培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 不适用鲜烟叶(碎片)60?85%; 麸皮 0?25% ; 糠粉 5% ; 锯末 5% ; 鱼粉 5%。 优选地,S2所述培养料中接入棕尾别麻蝇初孵幼虫的密度为:0. 2?2g棕尾别麻 蝇初孵幼虫/kg培养料。 作为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培养料装在容器中,培养料在容器中的厚度为:6? 10cm。 基于本专利技术方法,在处置不适用烟叶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生物有机肥,还 可以获得棕尾别麻蝇蛆这种生物蛋白,其粗蛋白含量约为50%,不含烟碱。可在棕尾别麻蝇 蛆老熟前Id在培养容器外再套一个更大的容器,并在其中撒入干燥糠粉,以方便收集棕尾 别麻蝇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领域现有技术处理不适用烟叶,要么是设计为获得混合有昆虫幼虫的混合性生物饲 料,要么是只能获得昆虫的幼虫和虫粪。所以,现有技术的方案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将烟叶 粉碎得很细(1?5mm),最后将家蝇蛆与养殖剩余料一起烘干制备复合生物蛋白粉,但是这 种方法获得的生物蛋白粉含烟碱;另一种是需要将不适用烟叶进行匀浆处理,并混合辅料 加热搅拌冷却后制成定型饲料喂养昆虫,最后获得昆虫的幼虫和虫粪。无论是将不适用烟 叶粉碎至毫米级还是匀浆和加热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推广性受到很大的限制,粉碎及匀 浆处理的成本居高不下。 本专利技术彻底改变现有技术的技术思路和培养料配方,成功利用棕尾别麻蝇进行生 物处理不适用烟叶,在科学生物处理不适用烟叶的基础上保证棕尾别麻蝇的稳定成长,获 得稳定、均匀的更好生长效果,棕尾别麻蝇蛆个体均匀,对不适用烟叶的生物处理效果也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幼虫生物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同时获得有机肥和生物蛋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不适用鲜烟叶碎片与辅料搅拌均匀后配制成培养料,在所述培养料接入棕尾别麻蝇的初孵幼虫,对培养料进行生物转化,将不适用鲜烟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所述培养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组成: 不适用鲜烟叶  60~85%;麸皮   0~25%;糠粉   5%;锯末   5%;鱼粉   5%;所述不适用鲜烟叶切碎成粒径2~3cm的碎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鹏胡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