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恩胜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63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由气室、芯盒、输气管、密封体和封带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环形密封体内至少装有3个气室,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气盒。输气管一端连通气室,另一端由子气芯与芯盒连通,输气管沿密封体内壁排布,由封带包于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胎,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目前,各种机动车辆通用的内胎,常在使用中被刺破,需停车后进行检修,因此经常耽时又耽事很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气室、芯盒、输气管、密封体和封带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园环形密封体内至少装有3个气室,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芯盒;b、所述的输气管一端连通气室,另一端由子气芯与芯盒连通,输气管沿密封体内壁排布,由封带包于其内。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密封体内装有若干个气室,而形成一整体内胎,当一气室被刺破,其相邻两气室经挤压可使其形成一新的整体,从而可完成自动补漏。本技术的另一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附图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1将橡胶制成的园环形密封体4内装12个分体式橡胶气室1,密封体4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芯盒2,将12根输气管3一端连通于气室1,另一端由12个子气芯与芯盒2连通,再将输气管3沿密封体4内壁排布,由橡胶封带5将其包于其内。使用时,通过母气芯充气,气流由各子气芯、输气管进入各气室,使其成一充气内胎,装于机动车辆即可使用。使用过程中若有某一处被刺破,即只使一气室漏气,其相邻两边的气室将迅速因挤压而填满空缺,形成一新的整体内胎,从而使机动车辆仍能继续运行。实施例2将橡胶制成的园环形气室1分隔成12个独立的气室块,装入园环形密封体4内,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3用塑料质材制成园环形密封体4、12个气室1和封带5,其他同实施例1,即可作游泳用的塑料救生圈。该救生圈尤其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由气室(1)、芯盒(2)、输气管(3)、密封体(4)和封带(5)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园环形密封体(4)内至少装有3个气室(1),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芯盒(2);b、所述的输气管(3)一端连通气室(1),另一端由子气芯与芯盒(2)连通,输气管(3)沿密封体内壁排布,由封带(5)包于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其特征在于输气管(3)数量与气室(1)数量相匹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由气室、芯盒、输气管、密封体和封带组成,其特征在于圆环形密封体内至少装有3个气室,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气盒。输气管一端连通气室,另一端由子气芯与芯盒连通,输气管沿密封体内壁排布,由封带包于其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文档编号B60C5/00GK2196559SQ9421754公开日1995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何恩胜 申请人:何恩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补漏的充气内胎,由气室(1)、芯盒(2)、输气管(3)、密封体(4)和封带(5)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园环形密封体(4)内至少装有3个气室(1),内壁上装有其上有一母气芯的芯盒(2);b、所述的输气管(3)一端连通气室 (1),另一端由子气芯与芯盒(2)连通,输气管(3)沿密封体内壁排布,由封带(5)包于其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恩胜
申请(专利权)人:何恩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