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485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1:55
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导轨和拉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设置,导轨垂直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设置于其间,导轨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夹板的底端与导轨的第一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夹板的底端设置有供导轨的第二末端插入的导轨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拉杆为两端具有螺纹的钢筋,拉杆穿过第一拉杆孔和对应的第二拉杆孔并且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防止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后模板侧模的涨模变形,并且采用导轨、可调节高度的拉杆和调节螺帽,可达到适用性强、可循环利用使用以及使用快捷简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导轨和拉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设置,导轨垂直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设置于其间,导轨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夹板的底端与导轨的第一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夹板的底端设置有供导轨的第二末端插入的导轨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拉杆为两端具有螺纹的钢筋,拉杆穿过第一拉杆孔和对应的第二拉杆孔并且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本专利技术可防止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后模板侧模的涨模变形,并且采用导轨、可调节高度的拉杆和调节螺帽,可达到适用性强、可循环利用使用以及使用快捷简便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施工中用于固定梁模板的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一般采用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但在模板工程中梁模板的底端在混凝土浇筑后受混凝土自重影响容易发生涨模变形,导致浇筑的梁变形,影响工程质量。针对这一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在梁模板的底部用步步紧或者木方对其进行固定,然而传统的步步紧的固定面窄、安全系数低、适用范围不广,而且木方加固又费时费力,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板夹具,从而达到方便快捷的进行梁底模板的固定,防止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后侧模的涨模变形,而且模板夹具可循环利用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导轨和拉杆,其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平行设置,导轨垂直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并设置于其间,导轨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夹板的底端与导轨的第一末端固定连接,第二夹板的底端设置有供导轨的第二末端插入的导轨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拉杆为两端具有螺纹的钢筋,拉杆穿过第一拉杆孔和对应的第二拉杆孔并且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位于第一夹板外侧的拉杆上焊接螺帽和垫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拉杆通过第一调节螺帽与第一夹板连接,第一调节螺帽设置于第一夹板外侧,第一调节螺帽和第一夹板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对于以上实施例,拉杆通过调节第二螺帽与第二夹板连接,第二调节螺帽设置于第二夹板外侧,第二调节螺帽和第二夹板之间还设置有垫片,从而可以方便的通过第二调节螺帽调节该梁侧模夹具的松紧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为圆形孔,从而便于根据梁高调整拉杆的位置以使得该梁侧模夹具可用于不同高度的梁,方便施工。 导轨孔为与导轨截面形状配合的矩形孔,从而便于导轨插入。 为了制造方便,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夹板采用角钢。 第二夹板采用方钢管。另外,第一夹板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第一拉杆孔。 相邻的第一拉杆孔的间距为5-10mm。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侧模夹具适用于模板工程梁侧模加固,可防止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后模板侧模的涨模变形,并且采用导轨和可调节高度的拉杆,达到适用性强,可反复周转使用;采用调节螺帽,达到使用快捷简便的目的,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梁侧模夹具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梁侧模夹具的左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梁侧模夹具的右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梁侧模夹具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夹具,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2、导轨3和拉杆4,其中,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平行设置,导轨3垂直于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并设置于其间,导轨3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夹板I的底端与导轨3的第一末端固定连接,用于提供刚性连接,从而在施工中便于迅速固定夹具;第二夹板2的底端设置有供导轨3的第二末端插入的导轨孔22,该导轨孔22使得施工中第二夹板2只能垂直于导轨2且只能在平行于导轨2的方向上移动,且只需调节一侧的第二夹板2即可方便快速的固定待夹紧的宽度;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拉杆孔11和第二拉杆孔21 ;拉杆4为两端具有螺纹的钢筋,拉杆4穿过第一拉杆孔11和对应的第二拉杆孔21并且与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固定。 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导轨3的第一末端焊接固定在第一夹板I的底端,用于提供刚性连接,导轨3的第二末端可自由穿过第二夹板2相应位置的导轨孔22。拉杆4靠近第一夹板I的一端设置有与拉杆4焊接的垫片,拉杆4与第一夹板I通过焊接螺帽42和垫片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拉杆4的目的为调节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之间的宽度从而达到夹紧梁侧模的目的,因此,拉杆4与第一夹板I也可以采用第一调节螺帽41连接,从而使得拉杆4两端均可调松紧度;靠近第二夹板2的另一端的第二调节螺帽42上设置有垫片,拉杆4与第二夹板2通过第二调节螺帽41连接,第一调节螺帽41和第二调节螺帽42采用在传统螺帽上焊接金属臂的形式,从而可不借助外部工具,直接通过人手旋转调节螺帽41对拉杆4旋紧加固。应当理解,第一调节螺帽41和第二调节螺帽42可位于拉杆4的任意一端,或者拉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调节螺帽41和第二调节螺帽42以便于调节该梁侧模夹具的松紧度。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板I采用角钢,第二夹板2采用方钢管,第一拉杆孔11和第二拉杆孔21均为圆形孔,导轨孔22为方形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的材料和形状是可以变化的,第一拉杆孔11、第二拉杆孔21和导轨孔22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以分别根据拉杆4和导轨3的直径和形状而变化的,在此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上的第一拉杆孔11和第二拉杆孔21的间距设置为5-10mm,从而便于根据梁高调整拉杆4的高低,从而使得该梁侧模夹具可适用于具有不同梁高的梁。 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在浇筑混凝土梁时的使用示意图,其中,梁模板6固定于混凝土梁5下方,梁模板6的外侧在混凝土梁5的拐角处设置若干木方7,用于更好的限制梁的涨模位移,在木方7固定之后,使用本刚性可循环利用梁侧模夹具进一步固定,如图所示,将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夹于木方7的外部,调整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的高度位置,此时导轨3穿过第二夹板2下方的导轨孔22,在导轨3上滑动第二夹板2以适应不同宽度梁的尺寸,然后将拉杆3插入第一夹板I和第二夹板2上相对应的第一拉杆孔11和第二拉杆孔21中,两边加设垫片43,将两端分别用第一调节螺帽41和第二调节螺帽42固定后便完成对梁模板的固定。另外,梁底端的木方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梁侧模夹具下部抵靠于脚手架(图中未示)上以防止其滑落。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梁侧模夹具适用于模板工程梁侧模加固,可防止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后模板侧模的涨模变形,并且采用导轨和可调节高度的拉杆,达到适用性强,可循环利用使用;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刚性可循环利用的梁侧模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梁侧模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导轨和拉杆,其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平行设置,所述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并设置于其间,所述导轨具有相对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夹板的底端与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一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底端设置有供所述导轨的所述第二末端插入的导轨孔;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互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拉杆孔和第二拉杆孔;所述拉杆为两端具有螺纹的钢筋,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第一拉杆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拉杆孔并且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启文金学胜程群史后义刘芳玲黎争宋千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