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和辅料,其活性成分为噻唑膦和乙蒜素,且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0~15:1。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药剂(杀螟丹剂)型选择范围小和易降解不稳定的缺点,增强了噻唑膦的渗透性,防治效果好,且明显降低噻唑膦的亩用量,其亩用量可达20克以下,缓解了噻唑膦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增强了药剂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和辅料,其活性成分为噻唑膦和乙蒜素,且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0~15:1。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药剂(杀螟丹剂)型选择范围小和易降解不稳定的缺点,增强了噻唑膦的渗透性,防治效果好,且明显降低噻唑膦的亩用量,其亩用量可达20克以下,缓解了噻唑膦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增强了药剂使用安全性。【专利说明】含有噻唑滕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尤其是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水稻干尖线虫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1940年由日本传入天津市郊,以后随稻种的 调运逐渐扩展到全国各主要稻区,其中以浙江、江苏、山东、云南等省的局部地区发生较重。 由于长年忽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2002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武育粳2号、武运粳7 号等品种大面积爆发的"小穗头",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水稻染上恶苗病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而 且结实率大大降低。 现有的防治干尖线虫或者恶苗病的药剂已经使用多年,已存在抗药性强而导致防 治效果下降的问题。同时,一些常用药,例如杀螟丹,由于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药剂和其他药 剂的复配加工剂型仅局限于可湿性粉剂等少数剂型,而且容易分解,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现 有的药物,用药量较大,一般需要达到200-300克/亩,进一步导致了两个问题:产生了药 害,导致水稻的发芽率下降;二是,用药成本过高,用户不愿意接受。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 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和辅料,其活性成分 为噻唑膦和乙蒜素,且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0?15:1。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5?5:1。所述组合物为 农药领域允许的剂型,包括乳油、水乳剂和悬浮剂。 上述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中的应用。 在使用时,活性成分的每亩用量为:噻唑膦1?15克,乙蒜素1?20克。使用方 法可以是:采用所述组合物浸种,温度为20?26°C,浸种时间为24?72小时。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药剂(杀螟丹剂)型选择范围小和易降解不稳 定的缺点,增强了噻唑膦的渗透性,防治效果好,且明显降低噻唑膦的亩用量,其亩用量可 达20克以下,缓解了噻唑膦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增强了药剂使用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一乳油剂 实施例10 :将乙蒜素(折算成有效成分)3克、噻唑膦(折算成有效成分)3克, 0265乳化剂4. 8克,扩散剂ΝΝ0 0. 8克,植物油溶剂加至40克,充分搅拌均匀,制得有效成 分含量为15%乳油。 实施例11 :将乙蒜素(折算成有效成分)1克、噻唑膦(折算成有效成分)5克, 0265乳化剂4· 6克,扩散剂NNO L 0克,植物油溶剂加至40克,充分搅拌均匀,制得有效成 分含量为15%乳油。 实施例12:将乙蒜素(折算成有效成分)4克、噻唑膦(折算成有效成分)1克, 0265乳化剂3. 8克,扩散剂NNO 1. 6克,植物油溶剂加至40克,充分搅拌均匀。 实施例13 :将乙蒜素(折算成有效成分)3克、噻唑膦(折算成有效成分)5克, 0265乳化剂5. 6克,扩散剂NNO 1. 5克,植物油溶剂加至40克,充分搅拌均匀。 实施例14 :将乙蒜素(折算成有效成分)5克、噻唑膦(折算成有效成分)2克, 0265乳化剂4. 0克,扩散剂NNO 1. 2克,植物油溶剂加至40克,充分搅拌均匀。 实施例II一水乳剂 实施例20 :将乙蒜素10克(有效成分)、噻唑膦10克(有效成分)、苯乙基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〇. 3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 2克,丙二醇0. 5克,去离子水补足至80毫升, 利用高速均质机搅拌均匀,制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5 %水乳剂。 实施例21 :将乙蒜素12克(有效成分)、噻唑膦5克(有效成分)、苯乙基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〇. 5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 3克,丙二醇0. 8克,去离子水补足至80毫升, 利用高速均质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22 :将乙蒜素8克(有效成分)、噻唑膦10克(有效成分)、苯乙基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〇. 6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 15克,丙二醇0. 6克,去离子水补足至80毫升, 利用高速均质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23 :将乙蒜素8克(有效成分)、噻唑膦12克(有效成分)、苯乙基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〇. 4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 3克,丙二醇0. 8克,去离子水补足至80毫升, 利用高速均质机搅拌均匀。 实施例24 :将乙蒜素5克(有效成分)、噻唑膦10克(有效成分)、苯乙基酚聚氧 乙烯醚磷酸酯〇. 3克,壬基酚聚氧乙烯醚0. 5克,丙二醇1. 0克,去离子水补足至80毫升, 利用高速均质机搅拌均匀。 用上述实施例制得的农药组合物浸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和恶苗病试验。以25%咪 鲜胺乳油和98%杀螟丹可溶性粉剂及10%噻唑膦颗粒剂作为对照药剂。供试水稻品种为 干尖线虫病及恶苗病发生严重的水稻品种一淮稻11号。 种子处理时的浸种温度25°C,浸种时间48小时,浸种足够时间后催芽至露白播 种。育秧方式为旱育秧,秧龄20天后移栽大田。抽穗灌浆期调查恶苗病株率和干尖线虫病 株率并计算防效。 对有关噻唑膦与乙蒜素复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等种传病害防效进行对 比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权利要求】1. 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 为噻唑膦和乙蒜素,且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 :2(Γ15: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唑膦和乙 蒜素的重量比为1:5~5: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农 药领域允许的剂型,包括乳油、水乳剂和悬浮剂。4. 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 和恶苗病中的应用。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 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的每亩用量为:噻唑膦1~15克,乙蒜素广20克。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在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 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组合物浸种,温度为2(T26°C,浸种时间为24~72小时。【文档编号】A01N57/32GK104186538SQ201410491886【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专利技术者】杨红福, 姚克兵, 束兆林, 吉沐祥, 缪康, 赵来成, 费子华, 吴祥, 陈源, 王莉莉, 张建华, 龚帮东, 邵春, 王建, 朱成刚 申请人: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噻唑膦和乙蒜素的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和辅料,其特征在于,其活性成分为噻唑膦和乙蒜素,且噻唑膦和乙蒜素的重量比为1:20~15:1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福,姚克兵,束兆林,吉沐祥,缪康,赵来成,费子华,吴祥,陈源,王莉莉,张建华,龚帮东,邵春,王建,朱成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