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型气嘴及使用该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099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补强型气嘴,其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补强片。所述补强片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且所述补强片为橡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该内胎胎体适当位置形成有一嘴基,嘴基内容设有一补强型气嘴,补强型气嘴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一补强片,补强片贴附于嘴基外部表缘周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嘴穿入内胎胎体的嘴基内时,包覆于气嘴底缘基座外缘的补强片可紧密贴附于嘴基外部周围,可防止轻薄内胎胎体受挤压时与基座接触而衍生结构破损的泄气问题,同时又兼具补强型气嘴与内胎胎体快速结合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组件,尤其是指一种气嘴及使用该气嘴的内胎胎体。
技术介绍
当前,轮胎的种类大概可区分为有内胎及无内胎两种,不论车体采用有内胎或无内胎形式,均需通过气嘴来实现气体填充灌入。就车体使用有内胎的轮胎而言,是在生胎成型过程中即于适当位置贴合已预先硫化有橡胶底材的气嘴,再将生胎放入加硫模内加工,以增加内胎的抗拉强度及使气嘴与内胎贴合硫化后成一体,即完成一完整的内胎结构。由于气嘴制造商对于嘴基的厚度设计朝向轻薄化发展,同时为了配合嘴基的轻薄设计连带使得内胎的胎壁厚度也由原先的0.9mm缩减为更轻薄的0.45mm,这种设计虽有利于内胎材料的用量、成本的降低,相对也因内胎胎壁厚度低于0.7mm的胎壁厚度安全值范围,因此,内、外胎装配轮圈时,嘴孔位置因嘴基胶片与内胎管体厚度成型时的差异性,嘴基贴合部位较厚状态下,易造成内胎靠近嘴基边缘部位受充气挤压而穿破内胎管体;或者,车体行经巅簸路段或轮胎胎压不足情况下,极易造成嘴基周围的内胎受压挤而形成褶皱现象,进而造成褶皱的轻薄化内胎与穿设在嘴基的金属气嘴底缘基座接触而发生结构破损。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先前已于中国台湾提出了申请号为第94209384号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提出了改善上述内胎易受气嘴底缘基座割破所衍生的泄气技术方案,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裁切一默认尺寸的补强片,在补强片上开设有一对应气嘴大小的穿孔,以便于补强片能顺利穿过气嘴并贴附在基嘴外表面周围,以强化嘴基附近的内胎壁厚,即能有效防止内胎受基座割损时的气体外泄。然而这种方式虽能有效防止轻薄化内胎压挤褶皱时受气嘴的基座割破缺陷,但经过本创作人近期来多次反覆试验下发现,这种采用内胎胎体与气嘴结合后,再取一裁切补强片穿过气嘴与胎体嘴基外部周缘贴合,以强化胎体嘴基周缘壁厚的作法存在以下缺陷:-->一、补强片额外贴合时易受作业员技术高低影响,而造成补强片贴合位置和气嘴产生过大间隙,而丧失补强片防止嘴基周缘胎体割损时气体见缝外泄的缺陷;二、其采用的补强化贴合设计,需待内胎胎体与气嘴结合后,再施以额外的贴合加工步骤方能完成,如此耗时复杂设计,无形中使得内胎制造工时过长,工序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补强型气嘴,其可有效防止轻薄型内胎胎体割损而造成内部气体外泄。本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采用上述补强型气嘴,可有效防止内胎胎体被割损造成内部气体外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补强型气嘴,其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补强片。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补强片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外包的补强片为橡胶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该内胎胎体适当位置形成有一嘴基,嘴基内容设有一补强型气嘴,补强型气嘴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一补强片,补强片贴附于嘴基外部表缘周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气嘴(特别是金属气嘴)成型过程中,将气嘴底缘外扩的圆形基座外缘再包覆一补强片,以便在气嘴与内胎胎体嘴基结合时,底缘基座外缘包覆的补强片同时与嘴基外表面周围相互黏贴,且由于补强片已预先成形包覆于基座外缘,加上该补强片采用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的最佳比例设计,气嘴与内胎胎体嘴基结合时,可有效防止人因工程造成的补强片与嘴基贴合间隙过大问题,整体言之,本技术通过气嘴底缘基座直接成形包覆一长宽比大于2的补强片设计,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易割损胎体而气体外泄问题,而且具有更优异的防止嘴基周缘割损时气体外泄防护功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内胎胎体局部剖开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胎胎体完整外观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补强型气嘴结构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胎胎体用于轮框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强型气嘴及使用该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其中,该内胎胎体10为封闭的环形结构体,适当位置形成有一略微外凸的嘴基11(如图4所示),该嘴基11内穿设黏固有一气嘴12(例如金属气嘴),该气嘴12底缘朝外略微外扩延伸的圆形基座121,外缘直接成形包覆有一默认长、宽尺寸的橡胶材质的补强片13,而形成一补强型气嘴。上述补强型气嘴12底缘基座121外缘包覆的橡胶材质补强片13是在气嘴12成型时一并成型包覆于基座121外缘,本技术通过采用这种设计手段,则可在气嘴12与嘴基11结合时,一并与内胎胎体10的嘴基11外部周缘相互黏贴,以强化嘴基11周围的壁厚,而且使得内胎胎体10、气嘴12及补强片13间通过单一步骤即能结合,实现快速组装;此外,补强片13本身直接包覆于气嘴的基座121外缘,气嘴12与内胎胎体10的嘴基11结合时,默认长、宽尺寸的补强片13恰可完全将嘴基11贴附,以防止气嘴12与嘴基11接合处生成任何间隙,对于防止内胎胎体10内部气体外泄,更增加一道防线。又由于嘴基11外部周围黏贴一增加胎体壁厚的补强片13以及该补强片13本身为一韧性、穿刺性较佳的橡胶材质制成,在嘴基11附近内胎胎体受挤压褶皱而与金属基座121接触不慎割损时,则还具有防止胎体内部气体外泄的保护功能(如图4所示)。本技术在内胎胎体10的嘴基11外部周围与气嘴12底缘基座121外缘包覆的橡胶补强片13黏贴设计,经多次试验后发现,该包覆在基座121外缘的补强片13长方向的长度b与短方向的宽度a的比例(即长宽比)以大于或等于2为最佳的长、宽比例,从而使得补强片13与嘴基11贴合的气密面积达到最佳化,同时又不会造成补强片13材料取用过量。本技术直接将补强片13成型包覆于基座121外缘设计,省略现有技术中补强片需待气嘴与嘴基结合后,再予以黏贴的步骤,可明显提升内胎胎体、气嘴及补强片三者间的组装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补强型气嘴,其特征在于:其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补强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型气嘴,其特征在于:其底缘外扩延伸形成一基座,且基座外缘包覆有补强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型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片的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强型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外包的补强片为橡胶片。4、一种使用补强型气嘴的内胎胎体,该内胎胎体适当位置形成有一嘴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明
申请(专利权)人: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