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由基座(10)和导电性操作体(30)构成,所述基座(10)设置有在内侧面具有多个切换用固定触点(16~20)的凹处(11),所述导电性操作体(30)被收纳于基座(10)的凹处(11),具有一对可动接触部(34、34)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31),一对可动接触部(34、34)分别设有能够与相互不同的切换用固定触点(16~20)连接的可动触点(38a、38b)的,开关(10)具备:卡合凸部(13),其设于基座(10)及导电性操作体(30)中的一方;卡合凹部(35~37),其设于基座(10)及导电性操作体(30)中的另一方,与卡合凸部(13)卡合,使导电性操作体(30)的弹性部(3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卡合凸部(13)和卡合凹部(35~37)的卡合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该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间接触,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触点(16)~(20)和可动触点(38a、38b)接触,且卡合凸部(13)和卡合凹部(35)~(37)卡合。所述开关(10)在不影响咔嗒感的同时,实现薄型化及零件数量的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由基座(10)和导电性操作体(30)构成,所述基座(10)设置有在内侧面具有多个切换用固定触点(16~20)的凹处(11),所述导电性操作体(30)被收纳于基座(10)的凹处(11),具有一对可动接触部(34、34)及可弹性变形的弹性部(31),一对可动接触部(34、34)分别设有能够与相互不同的切换用固定触点(16~20)连接的可动触点(38a、38b)的,开关(10)具备:卡合凸部(13),其设于基座(10)及导电性操作体(30)中的一方;卡合凹部(35~37),其设于基座(10)及导电性操作体(30)中的另一方,与卡合凸部(13)卡合,使导电性操作体(30)的弹性部(31)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卡合凸部(13)和卡合凹部(35~37)的卡合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该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间接触,在所述第一位置,固定触点(16)~(20)和可动触点(38a、38b)接触,且卡合凸部(13)和卡合凹部(35)~(37)卡合。所述开关(10)在不影响咔嗒感的同时,实现薄型化及零件数量的减少。【专利说明】 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得到咔嗒感的开关,特别是涉及薄且零件数量少的用于手机、智能电话、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超小型开关。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有一种滑动开关,其具备:滑动件,其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往返移动且在侧面具有台阶部;壳体,其将该滑动件收容于内部,且在滑动件的移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在底面上配置有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其具有臂部,该臂部安装于上述滑动件的底面上,向斜下方延伸,且能够与壳体的固定触点接触;碰击用金属弹簧,其配置于壳体的内侧面和上述滑动件的侧面之间,且在上述滑动件的侧面侧具有突起;碰击用树脂弹簧,其设置于壳体上,且与上述滑动件的侧面抵接。 在该开关中,在使滑动件移动时,滑动件的台阶部使碰击用金属弹簧及碰击用树脂弹簧产生弹性变形,从而越过碰击用金属弹簧的突起,由此,可得到咔嗒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58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所述开关中,可动接触片的臂部从滑动件的底面向斜下方延伸,因此,触点结构的厚度变大,不易实现产品的薄型化。另外,为了构成能够得到咔嗒感的开关,需要壳体、可动保持部件(滑动件)、可动接触片及碰击用弹簧部件,存在零件数量多的问题点。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不影响咔嗒感而实现薄型化及零件数量的减少。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作为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由基座和导电性操作体构成,所述基座设有在内侧面具有多个切换用固定触点的凹处,所述导电性操作体被收纳于所述基座的凹处,具有一对可动接触部及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所述一对可动接触部分别设有能够与相互不同的所述切换用固定触点连接的可动触点,所述开关具备:卡合凸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及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中的一方;卡合凹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及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使所述导电性操作体的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卡合凸部和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该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间解除,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切换用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且所述卡合凸部和所述卡合凹部卡合。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操作体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操作中,卡合凹部的端部越过卡合凸部,或者,卡合凸部越过卡合凹部的端部,因此能够得到咔嗒感。另外,由于将触点结构和碰击结构载置于同一平面上,且将导电性操作体收纳于基座的凹处,因此,能够实现开关的薄型化。由此,可减少开关搭载空间,容易实现电子设备等的薄型化。 另外,由于使操作部、可动接触部及弹性部一体成型而构成导电性操作体,因此,可减少零件数量。由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和组装工时。 作为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齐平。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依赖于基座厚度的大小构成开关。 优选地,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相反侧具备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切换用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且所述卡合凸部和所述卡合凹部卡合自行保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第一位置配置于转动范围的中间,所以能够缩短自第一位置起的最大行程,并且能够构成可分配三种模式的自行保持式开关。 优选地,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相反侧具备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弹性部成为压缩状态,从而使所述导电性操作体自动恢复到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第一位置配置于转动范围的中间,所以能够缩短自第一位置起的最大行程,并且能够构成可分配三种模式的、一侧为自行保持式且另一侧为自动恢复式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为转动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转动操作切换开关。特别是,具有能够沿着装置的曲线部分进行配置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为具有所述卡合凹部的圆环状的框体。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圆环状的框体本身作为弹性部构成,并且将卡合凹部设置于框体,因此,能够减少零件数量。 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为滑动式。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滑动操作切换开关。特别是,具有能够沿着装置的直线部分进行配置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具备大致矩形的框体,在所述弹性部配置所述卡合凹部,并且,所述弹性部被配置为将所述框体的相对的两个边连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具有卡合凹部的弹性部配置于框体的内侧,从而能够避免导电性操作体的大型化。 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具备操作部,所述操作部、所述可动接触部、及所述弹性部分别通过电铸造法制造,并且被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将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可动接触部及所述弹性部一体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使操作部、可动接触部及弹性部一体成型而构成导电性操作体,因此,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另外,由于将触点结构与碰击结构载置于同一平面上,且将导电性操作体收纳于基座的凹处,因此,能够实现开关的薄型化。特别是,通过电铸造法制造导电性操作体,能够得到较薄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操作体具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所述可动接触部、及所述弹性部分别通过电铸造法制造,并且被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将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可动接触部及所述弹性部分体形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操作部使用与可动接触部及弹性部不同的材质。另外,在操作部细长的情况下,通过将操作部分体形成,在具有一定面积的模具中,能够增加导电性操作体的制造个数。而且,由于将触点结构和碰击结构载置于同一平面上,且将导电性操作体收纳于基座的凹处,因此,能够实现开关的薄型化。特别是,通过采用电铸造法制造导电性操作体,能够得到较薄的开关。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 (A)及(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卸下外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及(B)是表示开关的切换位置的图; 图5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变形例的图; 图6(A)及(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立体图及主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由基座和导电性操作体构成,所述基座设有在内侧面具有多个切换用固定触点的凹处,所述导电性操作体被收纳于所述基座的凹处,具有一对可动接触部及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所述一对可动接触部分别设有能够与相互不同的所述切换用固定触点连接的可动触点,所述开关具备:卡合凸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及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中的一方;卡合凹部,其设于所述基座及所述导电性操作体中的另一方,与所述卡合凸部卡合;使所述导电性操作体的弹性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所述卡合凸部和所述卡合凹部的卡合能够在第一位置和与该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间解除,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切换用固定触点和所述可动触点接触,且所述卡合凸部和所述卡合凹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胜,有原武,鹫头智行,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