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4693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方法,在云南紫薇种子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条件下储存2周,然后对整个果实进行灭菌,剖开果实,取出种子,去除种翅,接种于含0.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1-2周直到种子萌发,然后转到光下进行培养;将高度超过2cm的萌发苗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6周,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8周,直到所有的无菌苗均生根,然后对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出瓶。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云南紫薇的繁殖入手,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解决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为云南紫薇种质资源保存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云南紫薇种子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条件下储存2周,然后对整个果实进行灭菌,剖开果实,取出种子,去除种翅,接种于含0.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1-2周直到种子萌发,然后转到光下进行培养;将高度超过2cm的萌发苗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6周,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8周,直到所有的无菌苗均生根,然后对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出瓶。本专利技术从云南紫薇的繁殖入手,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解决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为云南紫薇种质资源保存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云南紫薇(Lagerstroemia intermedia Koehne)是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 属常绿大乔木,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目前全世界有紫薇属植物约55个种,主要分布在亚 洲东部、东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我国原产18种紫薇属植物,后从东南亚引进栽培3种,共 21种。紫薇属植物与其他花木相比而言,花色鲜艳美丽,花期长,寿命长,另外还具有抗污染 能力强,适应城市环境等优点,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城市中常见的紫薇属植物有紫薇、大花紫薇、福建紫薇、川黔紫薇等,云南紫 薇是紫薇属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种,是中国特产树种,主要分布在云南思茅及澜沧,混生于 1800米的杂木林中。与其他紫薇属植物相比,云南紫薇不仅拥有美丽硕大的花朵,而且其花 期早,5月份即进入盛花期,而北京地区的紫薇5月份才刚刚萌动,因此其可以作为紫薇属 植物早花育种研究的重要亲本;云南紫薇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其是常绿大乔木,是紫薇 属植物中仅有的一种常绿种,因此云南紫薇种质资源的引入对紫薇属植物观赏性状的改良 有着重要的意义。 云南紫薇植株高大挺拔,叶片呈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叶片同花朵一样大而美 丽,极具观赏价值,是难得的早花树种和常绿树种,而且植株高大,株型挺拔。自然条件下着 果力虽强,但自然更新不良,林下幼树稀少,这可能是由于云南紫薇的种子种皮坚硬且种翅 较大造成的,因此很难获得大量的幼苗。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快繁手段,对于在 自然条件下繁殖困难的种类大多可以通过组培的手段实现快繁,从而使种质保存及生产推 广成为可能。 由于云南紫薇是我国特有树种,仅在云南思茅澜沧等地分布,目前关于云南紫薇 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在云南紫薇种子 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c条件下储存2周,然后对整个果实进行灭 菌,剖开果实,取出种子,去除种翅,接种于含〇. 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 1-2周直到种子萌发,然后转到光下进行培养;将高度超过2cm的萌发苗接种到丛生芽诱导 培养基上,培养5-6周,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8周,直到 所有的无菌苗均生根,然后对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出瓶。 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1-12月份,云南紫薇种子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C冰 箱中储存2周,用稀释100倍的洗洁灵浸泡30min,用清洁球磨去果皮,然后在流水下冲洗 2h以上,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酒精灭菌lmin,然后用4%次氯酸钠溶液灭菌30min,用无 菌水冲洗5-6遍; ⑵剖开灭菌过的果实,取出种子,用无菌解剖刀切掉种翅,以露出种子为宜,接种 到含0. 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1-2周左右,种子开始萌发出幼苗,然后 转移至光下培养; 基本培养基为:l/2MS+0. 5g/L活性炭+30g/L蔗糖+6. 5g/L琼脂,ρΗ5· 8-6. 0 ;培养 温度25±2°C,光照时间12-14h/d,光照强度2000-30001χ ; (3)选择高度超过2cm的无菌播种苗,用无菌剪刀剪去根部及多余的叶片,接种到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 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WPM+0. 5-1. 0mg/L6-BA+0. 025-0. lmg/L IBA+20g/L 蔗糖 +6. 5g/L 琼脂,pH5. 2-5. 4 ;培养温度 25±2°C,光照时间 12-14h/d,光照强度 2000-30001x ; (4)待丛生芽诱导培养5-6周之后,选择高度超过3cm,且生长健壮的丛生芽接种 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 生根诱导培养基为:l/2MS+0. 025-0. 05mg/L6-BA+0. 1-1. Omg/L ΙΒΑ+0. 5g/L 活性 炭+30g/L蔗糖+6. 5g/L琼脂,pH5. 8-6. 0 ;培养温度25±2°C,光照时间12-14h/d,光照强度 2000-30001x ; (5)当无菌苗根系生长完好达到3-4cm长,且不少于5根时,打开封口膜在组培室 内炼苗1周,然后用无菌水洗去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移栽至已灭菌的草炭与珍珠岩体积 比为3:1的混合基质中,套袋保持湿度,并保持每天喷水2-3次,然后逐渐降低湿度并增加 光照强度,2周后待移栽苗成活后在温室中进行常规培养。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云南紫薇组培的基本培养基,所述基本培养基为:l/2MS+0. 5g/ L 活性炭 +30g/L 鹿糖 +6. 5g/L 琼脂,pH5. 8-6. 0。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云南紫薇组培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所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为:WPM+0. 5-1. 0mg/L6-BA+0. 025-0. lmg/L IBA+20g/L 蔗糖 +6. 5g/L 琼脂,ρΗ5· 2-5. 4。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云南紫薇组培的生根诱导培养基,所述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1/2MS+0. 025-0. 05mg/L6-BA+0. 1-1. Omg/L ΙΒΑ+0. 5g/L 活性炭 +30g/L 蔗糖 +6. 5g/L 琼脂, ρΗ5· 8_6· 0〇 本专利技术从云南紫薇的繁殖入手,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解决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 萌发困难、繁殖系数较低的问题,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每粒种子实生苗可一次性获得4-7棵幼 苗,为后续云南紫薇种质资源保存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本专利技术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我国特有的紫薇属植物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 技术。 (二)用云南紫薇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容易获得,且方便运输,适宜在不同地方对 其进行研究。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丛生芽,解决了云南紫薇在自 然条件下繁殖困难的问题。 (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组培快繁方法,有利于云南紫薇的种 质资源保存及推广应用。同时也可以推广到紫薇属其他不易繁殖的种类及品种。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云南紫薇成熟但未开裂果实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云南紫薇无菌播种及种子萌发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云南紫薇丛生芽诱导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云南紫薇的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云南紫薇种子成熟季节,采收已木质化但未开裂的果实,在4℃条件下储存2周,然后对整个果实进行灭菌,剖开果实,取出种子,去除种翅,接种于含0.5g/L活性炭的1/2MS基本培养基中,暗培养1‑2周直到种子萌发,然后转到光下进行培养;将高度超过2cm的萌发苗接种到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5‑6周,获得大量丛生芽,将丛生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6‑8周,直到所有的无菌苗均生根,然后对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出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翔王轲潘会堂蔡明程堂仁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