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45653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7:47
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为黄花蒿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避免了黄花蒿自交繁殖,此后,在黄花蒿母本未开花前即进行再一次无性繁殖(传代);其要解决的技术关键是将黄花蒿母本植株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在植株开花以前即再次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传代,保持母本无性繁殖材料的遗传特性,避免因有性繁殖导致的母本种性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无性繁殖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扦插无性繁殖方法。技术背景青蒿(ArtemisiaannuaL.)别名黄花蒿,菊科艾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叶入药,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含有特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不仅是抗疟疾的特效药,并且对肝炎、血吸虫病、癌症也有一定疗效。目前世界上药用青蒿素的唯一来源是从黄花蒿叶片中提取。虽然天然黄花蒿分布很广,但青蒿素含量很低,而且容易受品种、地理环境、采集时期、采集部位、气温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从黄花蒿大规模提取青蒿素成本居高不下。选育青蒿素含量高、单株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之一,但黄花蒿是雌雄同花植物,自交杂交均能结实,因此田间性状不稳定,变异性大,同时由于花器细小,也给杂交制种带来了相当不便。如果大田选育出表现优良的单株,其优良性状固定下来只能靠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包括组织培养和扦插。组织培养对生产条件和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不宜在大生产推广,而扦插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技术环节简单,既可保持其种质的优越性,又可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的种苗,很适宜优良单株的大量扩繁。许成琼等发现黄花蒿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火土+肥泥为播种基质可获得71.00%~93.38%的发芽率: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用顶部枝条作插穗;以火土为基质进行扦插可获得86.00%~96.00%的成活率。同时他们还发现,温度和不同部位的插穗(基部、中部和顶部)对扦插成活率也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专利(200810069248.8)提供了一种基于保持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该方法需要枝条长度达15-20cm,同时需要进行地膜覆盖,和人工控温控湿,操作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申请人发现,鉴于黄花蒿具有自交和杂交双重特性,有性繁殖对于黄花蒿种性(遗传优势)的维持不利。为了有效的保持黄花蒿的种性,申请人提出来将具有优良种性的黄花蒿植株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传代的方式,保存和扩繁优良种性植株。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为黄花蒿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避免了黄花蒿自交繁殖,此后,在黄花蒿母本未开花前即进行再一次无性繁殖(传代);其要解决的技术关键是将黄花蒿母本植株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在植株开花以前即再次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传代,保持母本无性繁殖材料的遗传特性,避免因有性繁殖导致的母本种性退化。在扦插过程中采集黄花蒿的枝条制作插穗,插穗用IBA溶液浸泡基部,然后立即扦插到基质中。所述基质为重量比为1:1的河沙与珍珠岩混合物、重量比为1:1的河沙与腐殖土的混合物、重量比为1:1的珍珠岩与腐殖土的混合物中的一种;并且基质保持含水量50-55%。所述黄花蒿扦插的环境温度为20-30℃,黄花蒿插穗的长度为2-4个枝节。每天保持14-16h的光照。所述用于扦插的黄花蒿播种期为上年10-12月,在次年采集制作插穗用于扦插。所述当年的6月采集制作黄花蒿插穗扦插,插穗先用预处理液浸泡0.5-1小时;然后再用用1000-1500ppm的IBA浸泡基部10秒;其中预处理液的成分为质量比2-5%的糖、0.05-0.5mg/ml维生素B12和60-125mg/l咪鲜胺。所述通过控制环境温度在25±2℃,制作不带或带未展开顶叶的茎尖的3个枝节长度的插穗,长度10-30cm,将插穗的基部切成斜面进行扦插,同时注意保湿。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以下步骤:1)当年6月采集制作黄花蒿插穗;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操作处理插穗;3)在人工控制环境温度25±1℃的条件下进行扦插,扦插的基质为河沙和腐殖土的混合物,扦插期间保持14h光照,10h黑暗;4)扦插1个月后,将生根成活的插穗移栽到大田内种植;5)在黄花蒿开花以前再次采集制作黄花蒿插穗,重复步骤2)至4)的操作;避免黄花蒿开花进行有性繁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黄花蒿种源和有性繁殖中存在的种性退化问题;采用6月份木质化程度较低的枝条制作插穗,浸蘸IBA溶液,以河沙加腐殖土为基质兼具透水透气和保持养分双重功效,能够获得较高的生根存活率,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管理难度小,成本低,是一种保持黄花蒿种源种性的简易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不同扦插基质条件对黄花蒿插穗生根的影响考察采集重庆酉阳地区青蒿素含量高于0.9%的黄蒿植株,在当年7-8月份采集插穗,插穗用植株上部、中部和基部的侧枝(随机选择),3节/枝,去掉基部2节叶片,上节留半片叶,斜插入基质,2节入土;20枝/处理。在本实验中为河沙和腐殖土的混合物作为基质,而不是泥土或珍珠岩,是由于在前期的预实验中发现,以泥土作基质不透气,插条基部容易腐烂,而珍珠岩的保水效果又不如河沙,河沙透水透气性好。但河沙做基质容易干,因此每天都要注意观察,浇水保湿。因此制备基质为重量比为1:1的河沙与珍珠岩混合物作为河沙珍珠岩组,重量比为1:1的河沙与腐殖土的混合物作为河沙腐殖土组,重量比为1:1的珍珠岩与腐殖土的混合物最为珍珠岩腐殖土组;并且基质保持含水量50-55%。每处理平行3组,扦插25天后统计生根率等。具体如表1所示。表1不同扦插基质条件对黄花蒿扦插生根的影响通过表1的数据可知,采用河沙和腐殖土(1:1)的基质,黄花蒿能够获得更高的扦插成活率。实施例2不同扦插温度条件对黄花蒿插穗生根的影响考察采集重庆酉阳地区青蒿素含量高于0.9%的黄蒿植株,在当年7-8月份采集插穗,插穗用植株上部、中部和基部的侧枝(随机选择),3节/枝,去掉基部2节叶片,上节留半片叶,斜插入基质,2节入土;20枝/处理。为了实现大环境的控温,实验地块分别选择在酉阳地区海拔430m(7、8月环境温度为30-37℃,平均温度34℃),海拔890m(7、8月环境温度为24-28℃,平均温度26℃),海拔1320m(7、8月环境温度为15-23℃,平均温度20℃)等地域进行实验。根据温度条件分为3个处理,分别命名为34℃处理、26℃处理和20℃处理,每处理平行3组,扦插25天后统计生根率等。具体如表2所示。表2不同温度条件对黄花蒿扦插生根的影响从表2的数据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扦插的成活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几乎不能生根,分析其原因应该是高温环境导致根部迅速出现腐烂所致;在20℃时,扦插的成活率较高;但是在这个温度条件下,根须总数和总根长都不及26℃条件。实施例2不同生长激素对黄花蒿插穗生根的影响考察采集重庆酉阳地区青蒿素含量高于0.9%的黄蒿植株,在当年8月份采集插穗,插穗用植株上部、中部和基部的侧枝(随机选择),3节/枝,去掉基部2节叶片,上节留半片叶,先用成分为2-5%的糖、0.05-0.5mg/ml维生素B12和60-125mg/l咪鲜胺的预处理液处理;然后再用如下表所示的激素处理后,立即斜插入基质,2节入土。20枝/处理。环境温度选择平均温度20±2℃的地域(不同海拔高度),CK是未使用激素的空白组。以上插穗每天喷水保湿,防止基质变干。25天后,取出插条,取插条时为防止扯断根条,用水将基质浸泡使之松软,再轻轻取出插穗,洗净根部基质,统计生根率、根数、根长。采用LSD法分析实验结果。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花蒿母本植株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在植株开花以前即再次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传代,保证母本无性繁殖材料的遗传特性,避免因有性繁殖导致的母本种性退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保持良种母本种性的黄花蒿无性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花蒿母本植株通过扦插方式进行繁殖,在扦插的黄花蒿母本植株开花以前即再次通过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传代,保证母本无性繁殖材料的遗传特性,避免因有性繁殖导致的母本种性退化;采集黄花蒿的枝条制作插穗后,扦插前插穗用IBA溶液浸泡基部,然后立即扦插到基质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当年6月采集制作黄花蒿插穗,制作方法为:控制环境温度在25±2℃,制作不带或带未展开顶叶的茎尖的3个枝节长度的插穗,长度10-30cm,将插穗的基部切成斜面进行扦插,同时注意保湿;2)处理插穗,处理方法为:将插穗先用预处理液浸泡0.5-1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晓丽崔广林李隆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