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4260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iO2消隐层,所述SiO2消隐层的外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是由镀在SiO2消隐层外表面的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有油墨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镀膜再印刷油墨图案,克服了先印刷油墨图案再镀膜形成的段差问题,消除了段差造成的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iO2消隐层,所述SiO2消隐层的外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是由镀在SiO2消隐层外表面的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有油墨层;本专利技术先镀膜再印刷油墨图案,克服了先印刷油墨图案再镀膜形成的段差问题,消除了段差造成的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触摸屏作为一种人机友好交换的介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电脑、游戏机、工控、mp3等。 电容式触摸屏结构复杂,生产工序较多,产出率较低。生产良率低是现阶段电容式触摸屏主要的瓶颈。电容式触摸屏结构主要有GF、GFF、GG、0GS。现阶段市面上中等尺寸以GF、GFF为主。GF相对于GFF薄一层,更备受消费者喜爱。GF结构电容式触摸屏分为两类。一类为驱动线路和感应线路都铺在FILM上。这种架构技术难度较高,国内还不是很盛行。另一类为感应线路铺在玻璃盖板上,驱动线路铺在FILM上。 目前盖板上铺感应线路良率低是影响该架构大量量产的主要因素。盖板非可视区上先铺一层黑色油墨,在经过镀ΙΤ0、镀铜、黄光蚀刻把线路做出来。不良的主要原因是黑框区与可视区交界处存在大约6um到15um的段差,断线的几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段差问题、提高生产良率的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12消隐层,所述S12消隐层的外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所述感应电极层是由镀在S12消隐层外表面的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 上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的含义为:由于感应电极层是由镀在S12消隐层外表面的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因此感应电极层具有凸设结构和位于凸设结构之间的镂空部分,所述凸设结构为非可视区,所述镂空部分为可视区,所述可视区内由于蚀刻形成有多个感应电极,本专利技术仅在其凸设结构的外表面喷涂形成油墨层。 上述S12消隐层起着打底和消隐的作用,打底是提升后续镀ITO的附着力,消隐是消除ITO的蚀刻痕迹。 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金属铜或者有色金属。更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金属铜。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的方法,包括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包括以下步骤:I)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12消隐层; 2)在所述S12消隐层外表面上镀有ITO层和金属导电层,将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感应电极层;3)在所述感应电极层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 由于感应电极层是由镀在S12消隐层外表面的ITO层和金属导电层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因此感应电极层具有凸设结构和位于凸设结构之间的镂空部分,所述凸设结构为非可视区,所述镂空部分为可视区,本专利技术仅在其凸设结构的外表面喷涂形成油墨层。 上述S12消隐层起着打底和消隐的作用,打底是提升后续镀ITO的附着力,消隐是消除ITO的蚀刻痕迹。 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金属铜或者有色金属。更优选的,所述金属导电层为金属铜。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先镀膜再印刷油墨图案,克服了先印刷油墨图案再镀膜形成的段差问题,消除了段差造成的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 、本专利技术镀的金属可以经过工艺处理,呈现不同的颜色,油墨图案采用与金属颜色一样的油墨,这样产品外观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 、本专利技术中的S12消隐层起着打底和消隐的作用,打底是提升后续镀ITO的附着力,消隐是消除ITO的蚀刻痕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简易不意图。 其中:1玻璃基材;2 S12消隐层;3感应电极层;31 ITO层;32金属导电层;4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1,所述玻璃基材I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玻璃基材I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12消隐层2,所述S12消隐层2的外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3,所述感应电极层3是由镀在S12消隐层2外表面的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所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 上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的含义为:由于感应电极层3是由镀在S12消隐层2外表面的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因此感应电极层3具有凸设结构和位于凸设结构之间的镂空部分,所述凸设结构为非可视区A,所述镂空部分为可视区B,所述可视区B内由于蚀刻形成有多个感应电极6,本专利技术仅在其凸设结构(非可视区A)的外表面喷涂形成油墨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电层32优选为金属铜,厚度为l_5um。 一种用于生产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的方法,包括玻璃基材I,所述玻璃基材I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玻璃基材I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12消隐层2;2)在所述S12消隐层2外表面上镀有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将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感应电极层3 ;3)在所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 上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的含义为:由于感应电极层3是由镀在S12消隐层2外表面的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因此感应电极层3具有凸设结构和位于凸设结构之间的镂空部分,所述凸设结构为非可视区A,所述镂空部分为可视区B,所述可视区B内由于蚀刻形成有多个感应电极6,本专利技术仅在其凸设结构(非可视区A)的外表面喷涂形成油墨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电层32优选为金属铜,厚度为l_5um。 本专利技术中的S12消隐层2起着打底和消隐的作用,打底是提升后续镀ITO的附着力,消隐是消除ITO的蚀刻痕迹。 本专利技术先镀膜再印刷油墨图案,克服了先印刷油墨图案再镀膜形成的段差问题,消除了段差造成的不良,提高了生产良率。 本专利技术镀的金属可以经过工艺处理,呈现不同的颜色,油墨图案采用与金属颜色一样的油墨,这样产品外观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 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I),所述玻璃基材(I)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材(I)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S12消隐层(2),所述S12消隐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基材(1),所述玻璃基材(1)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材(1)的第二表面用真空溅镀的方式镀有 SiO2消隐层(2),所述SiO2消隐层(2)的外表面设有感应电极层(3),所述感应电极层(3)是由镀在SiO2消隐层(2)外表面的ITO层(31)和金属导电层(32)经过黄光蚀刻工艺形成的,所述感应电极层(3)的非可视区喷涂形成油墨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代永张兴国王立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