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哲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21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它包括轮盘、轮胎,其特点是在轮盘一侧端或两侧端上固定设置圆环板体状安全沿,并使安全沿的半径不大于足气时轮胎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后,由于安全沿的直径接近于足气时的轮胎外圆直径,所以爆胎时,车轮相对地面的落距很小,以致对高速行驶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影响不大,从而使车辆能够比较顺利的减速停止,进而避免车辆倾翻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车轮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安全车轮。现有的汽车车轮均由轮盘和轮胎两部分组成。其中,轮盘主要由轮毂、轮辐、轮辋构成,轮胎则即可以由内胎和外胎组合而成,也可以由同时兼有内外胎功能的单胎构成。组装车轮时,轮胎被固定在位于轮盘外周的轮辋槽内。这种车轮的构造缺陷是充气后的轮胎外圆半径远大于轮盘外圆半径。其后果是加大了爆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落差。这样,车辆高速行驶时,一旦爆胎便势必倾覆,导致车毁人亡的恶性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在爆胎情况下,避免车辆倾覆现象发生的汽车安全车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轮盘、轮胎,其特点是在轮盘一侧端上固定设置圆环板体状安全沿,并使安全沿的半径不大于足气时轮胎半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是:所述安全沿位于轮盘内侧端上。该安全沿通过联接件与轮盘内侧端固定联接。该安全沿与轮盘内侧端制成一体。其于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二种具体结构形式是:所述安全沿位于轮盘外侧端上,该安全沿自车轮装饰盘上直接制出并通过联接件与轮盘固定联接。基于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所述轮盘的外侧端上也固定设置安全沿,该安全沿自车轮装饰盘上直接制出并通过联接件与轮盘固定联接。本技术实现后,由于安全沿的直径接近于足气时的轮胎外圆直径,所以爆胎时,车轮相对地面的落距很小,以致对高速行驶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影响不大,从而使车辆能够比较顺利的减速停止,进而避免车辆倾翻事故的发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技术轮盘与安全沿的一种组合形式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轮盘与安全沿的第二种组合形式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轮盘与安全沿的第三种组合形式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轮盘与安全沿的第四种组合形式示意图。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在其轮盘的一侧端或两侧端上固定设置圆环板体状安全沿。图1、图2分别给出了在轮盘内侧端上设置安全沿时的两种不同构造方式。由图1可见,安全沿2与轮盘1之间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形式。两者间通过联接件3固定联接。由图2可见,安全沿2与轮盘1之间采用了整体式结构形式,即将两者铸固成一体。图3给出了在轮盘外侧端上设置安全沿时的构造方式。由图可见,该安全沿自车轮装饰盘4上直接制出,从而使两者形成一体,该装饰盘与安全沿的组合构件通过联接件3固定联接在轮盘的外侧端上。应当指出,上述装饰盘与现有的单纯起到装饰作用的装饰盘相比,虽然其外部形式可以相同,但由于受力要求不同,故本技术的装饰盘的强度要远高于现有装饰盘的强度,以适应其实际受力状态的需要。图4给出在轮盘内外端上分别设置安全沿时的构造方式。由图可见,这种构造方式实际上是图1和图3两种构造方式的组合。当然,它也可以是图2和图3两种构造方式的组合。对此不再累述。上述安全沿的外圆半径应当略小于足气轮胎的外圆半径,也就是说两者半径的差值应当略大于足气轮胎受车辆最大设计载荷作用时,其受力点处的径向弹性压缩量。此外,由图可见,位于轮辋槽一侧的安全沿侧面和与其相临的轮辋槽侧面之间还留有间距,该间距尺寸与轮胎受压力作用时的轴向变形量相匹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它包括轮盘、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盘一侧端上固定设置圆环板体状安全沿,并使安全沿的半径不大于足气时轮胎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它包括轮盘、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盘一侧端上固定设置圆环板体状安全沿,并使安全沿的半径不大于足气时轮胎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沿位于轮盘内侧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沿通过联接件与轮盘内侧端固定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哲
申请(专利权)人:陈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