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包括焊机底座、焊机支架、连接机构、焊接工作臂、送丝机构、焊枪单元、工件支撑底座、旋转卡盘和总控制箱,所述旋转卡盘设置于所述工件支撑底座上,待修复工件安装于所述旋转卡盘上,所述焊机支架安装在所述焊机底座上,所述连接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焊机支架上,所述焊接工作臂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送丝机构和焊枪单元安装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能够大大提高承缸等类似工件的修复效率,减少操作中的人员投入并降低劳动强度,对设备修复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推广性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包括焊机底座、焊机支架、连接机构、焊接工作臂、送丝机构、焊枪单元、工件支撑底座、旋转卡盘和总控制箱,所述旋转卡盘设置于所述工件支撑底座上,待修复工件安装于所述旋转卡盘上,所述焊机支架安装在所述焊机底座上,所述连接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焊机支架上,所述焊接工作臂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上,所述送丝机构和焊枪单元安装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上。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能够大大提高承缸等类似工件的修复效率,减少操作中的人员投入并降低劳动强度,对设备修复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推广性强。【专利说明】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备修复再制造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尤其是适用于承缸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修复再制造属于一种高新技术,用于对液压支架、油缸等设备表面的损伤、变形进行修复,相对于更换整个设备具有成本低、时间快、对生产影响较小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环焊技术属于一种修复再制造技术。现有技术中承缸作为风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采用铸铁铸造而成,耐冲刷性能较差。在风机机组运行过程中,承缸受到气流冲刷,容易产生磨损、变形等,严重影响风机的工作效率,因此承缸的冲蚀是风机机组损坏的普遍现象,而且因其更换成本较大,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再制造,选择合适的承缸环焊修复设备,使修复后的承缸性能满足原设计性能要求是所属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对承缸冲蚀的修复,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设备:1、电焊修复设备,采用电焊对承缸冲蚀进行修复时,虽然电焊操作简单,能修补承缸各处冲蚀,但工作效率低,且焊层存在有较大的缺陷,同时这种修复设备操作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而且电焊修复时,焊接热影响区大,焊接区组织晶粒粗大,结合强度差,使得焊层存在很大的内应力,极易产生裂纹,同时可能使承缸产生很大的变形。2、激光熔覆修复设备,采用激光熔覆进行修复虽然修复效果能达到承缸设计要求,熔覆层与基体冶金结合强,且致密覆盖基体表面,解决了电焊修复时的裂纹、变形等缺陷,但激光熔覆修复设备及熔覆材料价格昂贵,一次性投入太大。因此现有技术中尚没有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环焊修复装置,能够很好对承缸内腔以及类似的其他工件内腔进行修复再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创新的提出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承缸内腔损伤、变形的修复再制造,克服了现有电焊修复装置修复中容易出现裂纹、变形以及激光熔覆修复装置高成本等的缺点,促进了修复再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且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使用前景。 本技术技术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包括焊机底座1、焊机支架2、连接机构4、焊接工作臂 5、送丝机构9、焊枪单元、冷却水箱13、焊接电源14、保护气源15、工件支撑底座19、旋转卡盘20和总控制箱21,所述旋转卡盘20设置于所述工件支撑底座19上,待修复工件22安装于所述旋转卡盘20上,所述焊机支架2安装在所述焊机底座I上,所述连接机构4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焊机支架2上,所述焊接工作臂5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4上,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送丝机构9和焊枪单元安装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上,所述总控制箱21电性连接于所述焊枪单元、送丝机构9、旋转卡盘20和焊接电源14。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焊机底座I和工件支撑底座19水平放置,所述焊机支架2垂直安装于所述焊机底座I上,所述连接机构4能够沿所述焊机支架2进行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焊接工作臂5能够沿所述连接机构4进行水平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焊机支架2的两侧设置有垂直导轨3,并在焊机支架2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8,所述连接机构4滑动连接于所述垂直导轨3上,并通过连接链7与所述第一电机8连接;所述连接机构4上设置有第二电机29和由其驱动的传动齿轮;所述焊接工作臂5上设置有水平导轨6和锯齿导轨30,所述焊接工作臂5通过所述水平导轨6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4,且所述锯齿导轨30与所述连接机构4上的传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在所述垂直导轨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限位机构16和下限位机构17,在所述水平导轨6上设置有自动限位机构18。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总控制箱21还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29。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焊枪单元包括焊枪工作台11和焊枪12,所述焊枪工作台11固定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的前端部,所述焊枪12安装于所述焊枪工作台11上。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焊枪工作台11包括有底座23和设置于所述底座23上的导轨滑动机构,所述焊枪12安装于所述导轨滑动机构上,并能够进行水平和竖直移动。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导轨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23中部的第一导轨24、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导轨24上的第二导轨25、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25上的滑块26,所述焊枪12安装于所述滑块26上,并能随所述滑块26沿第二导轨25进行水平移动,同时能够随所述第二导轨25沿第一导轨24进行竖直移动。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焊接工作臂5具有中空内腔结构,所述焊枪12的驱动导线和保护气源15的供气管路排布收纳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的中空内腔中。 进一步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水箱13和焊接电源14对称安装于所述焊机支架2的底部两端,所述待修复工件22为承缸。 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I)、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以简单的结构、方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解决了电焊修复装置、激光熔覆修复装置固有的缺陷,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对承缸等工件冲蚀、磨损的修复; 2)、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可以使用熔化极气保焊工艺进行修复,焊接修复时采用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降低了焊接热输入,减小了焊接变形,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通过设计总控制柜,可对焊接工作臂、送丝机构、焊枪、焊接电源、旋转卡盘统一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自动化修复水平,简化了操作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通过设计焊接工作臂和焊枪工作台,使得焊枪既可以随焊接工作臂的调节做上下、前后自由调节,又可以在焊接修复过程中随焊枪工作台进行双方向微调,保证了焊接修复质量,方便了焊接操作过程。 5)、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廉,能够大大提高承缸等类似工件的修复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员投入并降低劳动强度,对设备修复再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化环焊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机底座(1)、焊机支架(2)、连接机构(4)、焊接工作臂(5)、送丝机构(9)、焊枪单元、冷却水箱(13)、焊接电源(14)、保护气源(15)、工件支撑底座(19)、旋转卡盘(20)和总控制箱(21),所述旋转卡盘(20)设置于所述工件支撑底座(19)上,待修复工件(22)安装于所述旋转卡盘(20)上,所述焊机支架(2)安装在所述焊机底座(1)上,所述连接机构(4)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焊机支架(2)上,所述焊接工作臂(5)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4)上,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送丝机构(9)和焊枪单元安装于所述焊接工作臂(5)上,所述总控制箱(21)电性连接于所述焊枪单元、送丝机构(9)、旋转卡盘(20)和焊接电源(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昌,杜超飞,陈瑞,刘佳栋,张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