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顺如专利>正文

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3108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缓冲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杆、中间万向给力体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下端和下连接杆的上端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中心位置处铰接,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成一定角度α;上、下连接杆的内侧连接有内工作油缸一和内工作油缸二,上、下连接杆的外侧连接有外工作油缸一和外工作油缸二,内、外侧的工作油缸一和工作油缸二分别通过油管与储油器连通,储油器通过油管连通小油缸组合体,所述小油缸组合体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部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小油缸,另一端设置有弹簧。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反应迅速,收缩幅度大,应对严重崎岖的路况时的缓冲减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缓冲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杆、中间万向给力体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下端和下连接杆的上端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中心位置处铰接,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成一定角度α;上、下连接杆的内侧连接有内工作油缸一和内工作油缸二,上、下连接杆的外侧连接有外工作油缸一和外工作油缸二,内、外侧的工作油缸一和工作油缸二分别通过油管与储油器连通,储油器通过油管连通小油缸组合体,所述小油缸组合体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部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小油缸,另一端设置有弹簧。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反应迅速,收缩幅度大,应对严重崎岖的路况时的缓冲减震效果好。【专利说明】 —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
该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减震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的缓冲减震是利用车身与轮胎间的弹性元件和减震器来实现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振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振器,为衰减振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车辆缓冲减震的效果直接决定乘客乘坐的感觉,决定着车辆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车辆十分关键的部件,但现有车辆的缓冲减震装置的不足之处是:当车辆在路况崎岖的情况下行驶时颠簸严重,车辆缓冲减震效果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在崎岖路况中行驶颠簸,缓冲减震装置的缓冲减震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减震效果好的车用缓冲减震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杆、中间万向给力体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下端和下连接杆的上端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中心位置处铰接,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成一定角度α ; 上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内侧连接杆一,内侧连接杆一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一的活塞杆,内工作油缸一的油缸底部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二的上端,内侧连接杆二的下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一个固定轴上,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内侧连接杆四,内侧连接杆四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二的活塞杆,内工作油缸二的油缸底部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三的下端,内侧连接杆三的上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一个固定轴上; 上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外侧连接杆一,外侧连接杆一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一的活塞杆连接架,外工作油缸一的油缸顶部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二的上端,外侧连接杆二的下端连接链连接体上端,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外侧连接杆四,外侧连接杆四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二的活塞杆连接架,外工作油缸二的油缸顶部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三的下端,外侧连接杆三的上端连接链连接体的下端; 内工作油缸一和内工作油缸二通过油管与储油器一连通,储油器一通过油管连通内侧小油缸组合体,外工作油缸一和外工作油缸二通过油管与储油器二连通,储油器二通过油管连通外侧小油缸组合体,所述小油缸组合体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部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小油缸,另一端设置有弹簧。 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20° ( α <180°。 内侧小油缸组合体中小油缸的活塞直径小于内工作油缸一和内工作油缸二的活塞直径,外侧小油缸组合体中小油缸的活塞直径小于外工作油缸一和外工作油缸二的活塞直径。 所述内侧连接杆二的下端和内侧连接杆三的上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同一个固定轴上。 所述中间万向给力体的形状为圆形。 所述小油缸和弹簧之间设有活动挡板。 有益效果: 1.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的收缩和反弹过程是通过液压油路的循环及伸缩弹簧的弹力进行控制的,油路的循环过程使小油缸组合体和内外侧工作油缸完美配合,使内外侧工作油缸的活塞杆收缩快,反弹快,从而使力的传递过程变得很快,采用此缓冲减震装置的车辆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时,缓冲减震装置下方轮轴的重心位置随着车轮的上升、下降有较大的变化时,而缓冲减震装置上方的车架的重心高度没有来得及有太大变化,减震和缓冲的效果好,车辆的舒适度好; 2.该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具有类似人的腿部的伸缩减震功能,上下收缩的幅度大,因此应对严重崎岖的路况时的减震缓冲效果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车用缓冲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工作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小油缸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中标号I是外侧小油缸组合体,2是储油器二,3是链连接体,4是中间万向给力体,5是外侧连接杆二,6是油管,7是外工作油缸一,8是外侧连接杆一,9是上连接杆,10是内侧连接杆一,11是内工作油缸一,12是储油器一,13是内侧小油缸组合体,14是内侧连接杆二,15是固定轴,16是内侧连接杆三,17是内工作油缸二,18是下连接杆,19是内侧连接杆四,20是外侧连接杆四,21是外工作油缸二,22是外侧连接杆三,23是活塞杆,24是油缸底部,25是活塞杆连接架,26是油缸顶部,27是壳体,28是小油缸,29是弹簧,30是活动挡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车用缓冲减震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 -3所示,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杆9、中间万向给力体4和下连接杆18,上连接杆9的下端和下连接杆18的上端在中间万向给力体4的中心位置处铰接,上连接杆9与下连接杆18之间成一定角度α ; 上连接杆9的上端铰接内侧连接杆一 10,内侧连接杆一 10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一11的活塞杆23,内工作油缸一 11的油缸底部24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二 14的上端,内侧连接杆二 14的下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4的一个固定轴15上,下连接杆18的下端铰接内侧连接杆四19,内侧连接杆四19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二 17的活塞杆23,内工作油缸二 17的油缸底部24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三16的下端,内侧连接杆三16的上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4的一个固定轴15上; 上连接杆9的上端铰接外侧连接杆一 8,外侧连接杆一 8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一 7的活塞杆连接架25,外工作油缸一 7的油缸顶部26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二 5的上端,外侧连接杆二 5的下端连接链连接体3上端,下连接杆18的下端铰接外侧连接杆四20,外侧连接杆四20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二 21的活塞杆连接架25,外工作油缸二 21的油缸顶部26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三22的下端,外侧连接杆三22的上端连接链连接体3的下端; 内工作油缸一 11和内工作油缸二 17通过油管6与储油器一 12连通,储油器一 12通过油管6连通内侧小油缸组合体13,外工作油缸一 7和外工作油缸二 21通过油管6与储油器二 2连通,储油器二 2通过油管6连通外侧小油缸组合体I,所述小油缸组合体包括一个壳体27,壳体27内部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小油缸28,另一端设置有弹簧29。 所述上连接杆9和下连接杆18之间的夹角为20° < α <180°。 内侧小油缸组合体13中小油缸28的活塞直径小于内工作油缸一 11和内工作油缸二 17的活塞直径,外侧小油缸组合体I中小油缸28的活塞直径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杆、中间万向给力体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下端和下连接杆的上端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中心位置处铰接,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成一定角度α;上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内侧连接杆一,内侧连接杆一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一的活塞杆,内工作油缸一的油缸底部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二的上端,内侧连接杆二的下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一个固定轴上,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内侧连接杆四,内侧连接杆四固定连接内工作油缸二的活塞杆,内工作油缸二的油缸底部固定连接内侧连接杆三的下端,内侧连接杆三的上端铰接在中间万向给力体的一个固定轴上;上连接杆的上端铰接外侧连接杆一,外侧连接杆一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一的活塞杆连接架,外工作油缸一的油缸顶部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二的上端,外侧连接杆二的下端连接链连接体上端,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外侧连接杆四,外侧连接杆四固定连接外工作油缸二的活塞杆连接架,外工作油缸二的油缸顶部固定连接外侧连接杆三的下端,外侧连接杆三的上端连接链连接体的下端;内工作油缸一和内工作油缸二通过油管与储油器一连通,储油器一通过油管连通内侧小油缸组合体,外工作油缸一和外工作油缸二通过油管与储油器二连通,储油器二通过油管连通外侧小油缸组合体,所述小油缸组合体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部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小油缸,另一端设置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顺如
申请(专利权)人:郭顺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