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988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属于静电除尘配件技术领域。由悬挂杆、电极发生器、集油极管、极线以及悬球构成,悬挂杆与电极发生器相连,集油极管顶端设置卡帽,卡帽外径大于集油极管外径;极线穿设于集油极管中,并与集油极管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叠,其上端固定于悬挂杆上,另一端则安装有悬球,极线下端伸出集油极管下端面;集油极管下端与悬球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极线下端的定位板。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静电除尘装置中,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颗粒、尘埃去除,而且扩大了废气与集油极管的接触面积,处理量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属于静电除尘配件
。由悬挂杆、电极发生器、集油极管、极线以及悬球构成,悬挂杆与电极发生器相连,集油极管顶端设置卡帽,卡帽外径大于集油极管外径;极线穿设于集油极管中,并与集油极管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叠,其上端固定于悬挂杆上,另一端则安装有悬球,极线下端伸出集油极管下端面;集油极管下端与悬球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极线下端的定位板。将本技术应用于静电除尘装置中,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颗粒、尘埃去除,而且扩大了废气与集油极管的接触面积,处理量大大提高。【专利说明】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属于静电除尘配件

技术介绍
废水、废气、废渣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三种污染,其中由于废气为非固定形态,具有易扩散、难收集等特点,因此废气的净化处理在三种污染处理中是最困难的。静电处理法是废气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电场作用下,烟尘颗粒吸附于电场的两极上,这种方法处理效率很高,废气污染物去除率较高,然而,常规的静电处理装置中,集油极管通常作为一个电极固定于上下两块隔板之间,极线上端悬挂于悬挂杆上,并穿设于集油极管作为另一电极,通过悬挂杆为极线充电,极线在其周围产生磁场,与集油极管一起形成电磁场,则经过集油极管的废气中的颗粒物质吸附于集油极管上,完成尘埃和油烟的吸附。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较为简单,处理量较大,然而缺陷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集油极管固定于上下两块隔板之间,废气进入时带入的冲击力极易造成集油极管的变形,严重时甚至会破坏集油极管与上下隔板之间的固定关系,导致集油极管从上隔板中脱落下来,造成安全事故。 其次,极线悬空设置于集油极管中,当外部冲击力冲击集油极管或集油极管发生变形时,极线极易偏离集油极管的中心位置,造成电场不匀,除尘效果不佳。 再次,尘埃和油烟等的吸附面积由集油极管决定,传统的电极组件吸附效果有限,因此,废气的处理量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废气的处理要求。 基于此,提出本申请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静电除尘装置中电极组件所存在的安全性差、稳定性不佳、处理量有限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缓解外部冲击力的、除尘效果稳定的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由悬挂杆、电极发生器、集油极管、极线以及悬球构成,悬挂杆与电极发生器相连,极线穿设于集油极管中,并与集油极管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叠,其上端固定于悬挂杆上,另一端则安装有悬球,极线下端伸出集油极管下端面;集油极管下端与悬球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极线下端的定位板。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集油极管顶端设置卡帽,卡帽外径大于集油极管外径。 所述的极线直径为1-2.5mm,极线直径与集油极管内径的比例为1:40_100,更优选的,所述的集油极管内径为100-200mm。 所述的集油极管倾斜安装于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倾斜角度为0.5-3°。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集油极管通过顶端设置的卡帽,可以将集油极管活动安装于静电除尘装置的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卡帽的设置,使集油极管与上隔板、下隔板之间的固定兼具了安全性和灵活性:基于卡帽与集油极管之间相互的尺寸配合,集油极管的上端会稳定牢固的固定于上隔板上,而集油极管与上安装孔、下安装孔之间则形成间隙配合安装关系,当废气送入壳体内时,卡帽与上隔板的相互配合将绝大部分的冲击力缓冲、释放,避免了废气冲击力对集油极管造成的直接损伤,因此,大量的废气输入时,不会引起集油极管的震荡,也避免了集油极管的变形现象,电极组件整体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均得到改善,有利于除尘效率的提闻。 2、极线的上端固定于悬挂杆上,下端则分别通过悬球和固定板进行固定,这种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极线始终与集油极管的中轴线相重叠,因此,集油极管中的磁场分布非常均匀,避免了磁场不匀所引起的除尘效果不稳定现象,另一方面,极线直径过大时,极线自身内阻较大,电极发生器经悬挂杆传递给极线的电流会大量的消耗在极线中,影响放电效果,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弱,无法满足集油极管的除尘要求,不利于除尘效果的提高,而极线直径过小时,放电性能提高了,但由于产生磁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这一使用过程中,过小的直径使极线非常容易出现断裂现象,需要频繁的更换极线,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当极线直径控制在1-2.5mm,与之相对应的集油极管的内径控制在100-200mm时,极线的放电性能与其强度达到平衡,其所产生磁场的大小与集油极管的内径之间形成匹配关系,集油极管中既不会出现空磁现象,又避免了因磁场覆盖面积过大所引起的相邻集油极管中磁场的相互干扰现象,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化。 3、由于废气均是水平送入的,当集油极管倾斜设置时,与竖直设置相比,废气与集油极管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然而,如果倾斜角度过大时,极线的位置不易控制,容易引起磁场混乱,当集油极管与极线的倾斜角度控制在0.5-3°时,单组电极组件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可扩大至1.1-1.5倍,而极线正好在其重力与其上下端作用力的平衡点上,因此,当集油极管的倾斜角度在0.5-3°时,既不影响极线与集油极管的正常静电行为,装置的整体处理量可提高10-15倍,其处理规模远非常规的竖直安装所能比拟。 因此,采用本技术,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进行颗粒、尘埃去除,而且加大了集油极管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处理量大大提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电极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中一组电极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集油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应用于静电除尘装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支撑横梁;3.悬挂杆;31.底边;32.侧边;4.电极组件;41.集油极管;42.极线;43.卡帽;44.悬球;5.电极发生器;6.定位板;7.上隔板;8.下隔板;81.下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本技术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包括壳体1、支撑横梁2、悬挂杆3、电极组件4、电极发生器5、上隔板7和下隔板8,支撑横梁2设置于壳体I内壁处,悬挂杆3为底边31和侧边32形成的L型结构,其底边31与支撑横梁2平行,侧边32穿设于支撑横梁2上,这种穿设结构确保了悬挂杆3与支撑横梁2之间的牢固度;电极发生器5与悬挂杆3相连,上隔板7与下隔板8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81,上安装孔与下安装孔81孔径相同;电极组件4由集油极管41、极线42以及悬球44构成,集油极管41的外径与上安装孔、下安装孔81相同,集油极管41顶端设置卡帽43,卡帽43外径是集油极管外径的1.2倍,集油极管41上端通过卡帽43安装于上安装孔处,下端穿过下安装孔81突出在下隔板8以下,极线42穿设于集油极管41中,并与集油极管41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叠,极线42的上端固定于悬挂杆3上,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高效除油烟废气静电除油烟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由悬挂杆、电极发生器、集油极管、极线以及悬球构成,悬挂杆与电极发生器相连,集油极管顶端设置卡帽,卡帽外径大于集油极管外径;极线穿设于集油极管中,并与集油极管长度方向的轴线重叠,其上端固定于悬挂杆上,另一端则安装有悬球,极线下端伸出集油极管下端面;集油极管下端与悬球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极线下端的定位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峰林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新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