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粘滞液体阻尼器材料易老化、造价高和漏油等问题。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组合式活塞和后盖板。所述外套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采用后盖板封堵。所述后盖板上具有通孔。所述外套管连接在建筑物构件Ⅰ上。所述外套管内部填充饱和砂土。所述组合式活塞包括多孔圆板和活塞杆。所述多孔圆板位于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建筑物构件Ⅱ,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外套管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粘滞液体阻尼器材料易老化、造价高和漏油等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组合式活塞和后盖板。所述外套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采用后盖板封堵。所述后盖板上具有通孔。所述外套管连接在建筑物构件Ⅰ上。所述外套管内部填充饱和砂土。所述组合式活塞包括多孔圆板和活塞杆。所述多孔圆板位于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建筑物构件Ⅱ,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外套管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专利说明】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减震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粘滞阻尼器是一种被动耗能减振装置,综合了流体传动控制理论中的压力形成、传递、能量互换及压降原理,达到减震耗能的目的。但是,传统粘滞阻尼器一直存在易老化及腐蚀的不足,阻尼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性能不稳定。 所以研究一种便于制作、持久耐用,天然环保同时耗能效果好的阻尼器有很大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粘滞液体阻尼器易老化、造价高、漏油等问题。 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组合式活塞和后盖板。 所述外套管一端封闭、另一端采用后盖板封堵,形成阻尼器的腔体。所述后盖板上具有通孔。所述外套管的封闭端连接在建筑物构件I上。所述外套管内部填充饱和砂土。 所述组合式活塞包括多孔圆板和活塞杆。所述多孔圆板位于所述外套管的内部。 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建筑物构件II,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的内部。 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外套管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 进一步,所述外套管是一个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一端采用前盖板封堵、另一端采用后盖板封堵。所述前盖板与建筑物构件I连接。 进一步,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直径为D。所述多孔圆板是直径为d的圆形金属板。其中,D > d0 进一步,除所述多孔圆板中心通孔外,其环向具有至少三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上可连接至少两个多孔圆板。多个多孔圆板的环向通孔可错开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与外套管的接触处垫有橡胶垫。所述后盖板与外套管的接触处垫有橡胶垫,该橡胶垫的中央具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上安装万向球铰I,所述万向球铰I与建筑物构件I连接。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万向球铰II,所述万向球铰II与建筑物构件II连接。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采用了限定在活塞腔体内的饱和砂土作为阻尼材料,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粘滞阻尼材料不同。本技术是利用了饱和砂土对其中的多孔圆板产生吸附力来耗能。为适应这种特殊的阻尼材料,本装置设置了至少两个带有至少三个环向通孔的多孔圆板,并通过调节环向通孔的错开角度以满足不同结构的不同耗能需求。此外,本装置还具有制作简单、方便取材、造价低、抗腐蚀性好且不易老化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剖开外套管); 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图3为组合式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套管1、组合式活塞3、多孔圆板301、活塞杆302、前盖板4、橡胶垫I 5、橡胶垫II 6、后盖板7、端板8、万向球铰I 9、万向球铰II 10、径向肋板11、螺栓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包括外套管1、组合式活塞3和后盖板7。 所述外套管I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管,其一端封闭、另一端采用后盖板7封堵,形成阻尼器的腔体。所述后盖板7上具有通孔。所述外套管I封闭端连接在建筑物构件I上。所述外套管I内部填充饱和砂土。 所述组合式活塞3包括多孔圆板301和活塞杆302。所述多孔圆板301位于所述外套管I的内部。 所述活塞杆302的一端连接建筑物构件II,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I的内部。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建筑物构件I和建筑物构件II是组成同一个建筑物上的两个构件,在地震发生时,二者会发生相对运动。 所述活塞杆302穿入到所述外套管I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301。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302是一根圆杆,其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所述活塞杆302的A端连接建筑物构件II,所述活塞杆302的B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I的内部。所述活塞杆302的B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301。 值得说明的是,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结构发生震动。所述外套管I内部填充的饱和砂土液化,形成具有很强粘滞力的悬浊液。而晃动中的建筑物又会带动组合式活塞3运动,即所述多孔圆板301会在饱和砂土中移动。砂土对多孔圆板301产生较强的吸附力,达到了减震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1,优选地,所述外套管I是一个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图1剖开外套管,以展示外套管内部的结构)。所述中空圆柱体的一端采用前盖板4封堵、另一端采用后盖板7封堵。所述前盖板4和后盖板7由螺栓杆12连接成为整体。所述前盖板4与建筑物构件I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空圆柱体的内直径为D。所述多孔圆板301是直径为d的圆形金属板。多孔圆板301的轴向平行于外套管I的轴向。其中,D > d,更为优选地,d比D小I?2mm左右。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圆板301上具有至少三个通孔,这些通孔被称为阻尼孔。优选地,多孔圆板301半径R = 120mm?250mm,多孔圆板301上的通孔半径r = (1/3?1/6)R0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圆板30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参见附图,该组合式活塞3上具有两个多孔圆板301。两个多孔圆板301将填充饱和砂土的外套管I内部分成三个腔室。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振动,导致组合式活塞3相对于外套管I发生相对运动,砂土对组合式活塞3产生更强的吸附力。间距k,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优选地,k= (I?5)r。优选地,组装时,两个多孔圆板301上的通孔错开一定的角度,使得装置的阻尼力更大,即可以通过调节错开角度改变其阻尼特性,实现不同的减震需求。 本实施例中,外套管I与前盖板4、后盖板7之间,以及后盖板7与活塞杆302之间,应当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所述前盖板4与外套管I的接触处垫有橡胶垫I 5。所述后盖板7与外套管I的接触处垫有橡胶垫II 6。所述橡胶垫II 6的中央具有供活塞杆302穿过的通孔。橡胶垫II 6的通孔的直径略小于活塞杆302的直径,优选地,该通孔直径比活塞杆302的直径小I?2mm。优选地,橡胶垫15和橡胶垫116的厚度为1mm?15mm,以达到防冲击的目的。进一步,采用螺杆12连接前盖板4和后盖板7,形成密封的阻尼器腔体。 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板4上安装万向球铰I 9,所述万向球铰I 9与建筑物构件I连接。所述活塞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饱和砂土填充的活塞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后盖板(7)和组合式活塞(3); 所述外套管(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采用后盖板(7)封堵,形成阻尼器的腔体;所述后盖板(7)上具有通孔;所述外套管(1)的封闭端连接在建筑物构件Ⅰ上;所述外套管(1)内部填充饱和砂土; 所述组合式活塞(3)包括多孔圆板(301)和活塞杆(302);所述多孔圆板(301)位于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 所述活塞杆(302)的一端连接建筑物构件Ⅱ,另一端从所述后盖板(7)的通孔中穿入到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 所述活塞杆(302)穿入到所述外套管(1)内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多孔圆板(3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传果,李英民,刘立平,董银峰,杨溥,夏洪流,韩军,郑妮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