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672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由第一排平台杆、第二排水平杆、第三排水平杆和立杆连接成的三维框体结构,第一排平台杆上固定有平台,三维框体结构内设置有数根斜杆,斜杆的上端靠在电梯井洞口对面墙上,斜杆的下端穿过电梯井洞口并支撑于电梯井洞口外侧的楼板上,斜杆紧贴在电梯井洞口内壁位置固定连接长度大于电梯井洞口宽度的门洞处背杆,第一排平台杆和第二排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八字撑杆,第一排平台杆两端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靠电梯井墙面端设置有垫块或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普通钢管制成,成本低,设有顶托和八字撑杆使施工平台稳定性更好;设有万向轮能有效防止施工平台在提升过程中晃动、碰撞电梯井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由第一排平台杆、第二排水平杆、第三排水平杆和立杆连接成的三维框体结构,第一排平台杆上固定有平台,三维框体结构内设置有数根斜杆,斜杆的上端靠在电梯井洞口对面墙上,斜杆的下端穿过电梯井洞口并支撑于电梯井洞口外侧的楼板上,斜杆紧贴在电梯井洞口内壁位置固定连接长度大于电梯井洞口宽度的门洞处背杆,第一排平台杆和第二排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八字撑杆,第一排平台杆两端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靠电梯井墙面端设置有垫块或万向轮。本技术采用普通钢管制成,成本低,设有顶托和八字撑杆使施工平台稳定性更好;设有万向轮能有效防止施工平台在提升过程中晃动、碰撞电梯井墙体。【专利说明】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平台,特别是指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电梯井是轿厢式电梯上升或下降的通道,它是分楼层浇注的,每一层的电梯井包括混凝土结构的四个侧壁,其中位于正面的侧壁在浇注时预留有供人进出的门洞。而电梯井的施工平台是施工电梯井时临时搭建的平台,工人站在平台上进行安装侧壁的模板或浇注混凝土等工序。电梯井的施工平台包括从地面往上搭建的钢管扣件式的平台支架和平台本体,平台本体固定在平台支架的顶部,由于施工平台是从地面开始向上搭建的,施工到电梯井的最高层时,需要从地面一直搭设到最高层,而现代的建筑物楼层数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大,从地面搭设到顶层必然会耗费大量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耗材量巨大;而且,这种支架安装和拆卸耗时耗力,成本极高。 于是就有技术提出一种电梯井的施工平台,它包括平台本体和钢管扣接式的平台支架,平台本体固定在平台支架上,平台支架的后侧面固定有一根转轴,平台支架的前侧面固定有一根与转轴平行且低于转轴的压杆,转轴上可转动套合有至少两块撑板,每块撑板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电梯井的前侧壁的门洞的底面卡住的缺口,每块撑板的上端设有与电梯井的后侧壁平行且相抵的直边,压杆压紧在两块撑板上。其优点在于:施工时整个施工平台可以直接整体提升。但是该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斜向撑板起支撑整个施工平台的作用,而由横向和竖向的钢管组成的施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晃动的情况,并且在施工平台提升的过程中容易碰撞电梯井墙体,造成墙体脱落、开裂。对施工质量照成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这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上设有水平支撑部件和八字撑杆用于解决施工平台不稳定的问题;设有万向轮用于防止提升过程中施工平台碰撞电梯井墙体。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由第一排平台杆、第二排水平杆、第三排水平杆和立杆通过连接扣连接成的三维框体结构,所述第一排平台杆上固定有平台,所述三维框体结构内设置有数根斜杆,所述斜杆的上端靠在电梯井洞口对面墙上,所述斜杆的下端穿过电梯井洞口并支撑于电梯井洞口外侧的楼板上,所述斜杆紧贴在电梯井洞口内壁位置固定连接长度大于电梯井洞口宽度的门洞处背杆,所述第一排平台杆和第二排水平杆之间设置有八字撑杆,所述八字撑杆下端通过连接扣固定在第二排水平杆上,所述第一排平台杆两端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靠电梯井墙面端设置有垫块或万向轮。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达到最佳稳定效果,所述八字撑杆的夹角为90度。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杆与水平面夹角为50?70度。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提升方便,所述第一排平台杆上连接有由钢丝和吊钩组成的提升结构。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方便拆卸,所述垫块或万向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顶托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平台杆和顶托通过螺纹连接。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普通钢管制成,成本低,设有顶托和八字撑杆使施工平台稳定性更好;设有万向轮能有效防止施工平台在提升过程中晃动、碰撞电梯井墙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提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中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提升时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对应名称为: 1、第一排平台杆,2、斜杆,3、立杆,4、八字撑杆,5、第二排水平杆,6、第三排水平杆,7、门洞处背杆,8、顶托,9、连接扣,10、垫块,11、万向轮,12、钢丝,13、吊钩,14、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由第一排平台杆1、第二排水平杆5、第三排水平杆6和立杆3通过连接扣9连接成的三维框体结构,所述第一排平台杆I上固定有平台14,所述三维框体结构内设置有数根斜杆2,所述斜杆2的上端靠在电梯井洞口对面墙上,所述斜杆2的下端穿过电梯井洞口并支撑于电梯井洞口外侧的楼板上,所述斜杆2紧贴在电梯井洞口内壁位置固定连接长度大于电梯井洞口宽度的门洞处背杆7,所述第一排平台杆I和第二排水平杆5之间设置有八字撑杆4,所述八字撑杆下端通过连接扣9固定在第二排水平杆5上,所述八字撑杆4的夹角为90度,此时稳定效果最佳。所述第一排平台杆I两端连接有顶托8,所述顶托8靠电梯井墙面端设置有垫块10或万向轮11,其中垫块10是在电梯井施工平台施工时使用,万向轮11是在电梯井施工平台提升时使用。 本技术使用时可在底面将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组装完成,再将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提升至施工界面,定位后将斜杆2、背杆7和顶托8安装完成,将垫块10连接至顶托8并移动顶托8,当垫块10接触电梯井墙面时便可施工,施工完成后,将垫块10更换成万向轮11将斜杆2和背杆7拆除便可将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提升至下一施工面。其中施工时顶托8主要起限制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水平晃动的作用,八字撑杆4与第二排水平杆5组成三角形,起到支撑和稳定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的作用。 对斜杆2支撑能力的分析,选用斜杆2与水平面夹角为50?70度,特别是50度。 为了提升方便,所述第一排平台杆I上连接有由钢丝12和吊钩13组成的提升结构。 为了垫块10或万向轮11装卸方便,所述垫块10或万向轮11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顶托8上。 为了方便移动顶托8,所述第一排平台杆I和顶托8通过螺纹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升式电梯井施工平台,包括:由第一排平台杆(1)、第二排水平杆(5)、第三排水平杆(6)和立杆(3)通过连接扣(9)连接成的三维框体结构,所述第一排平台杆(1)上固定有平台(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框体结构内设置有数根斜杆(2),所述斜杆(2)的上端靠在电梯井洞口对面墙上,所述斜杆(2)的下端穿过电梯井洞口并支撑于电梯井洞口外侧的楼板上,所述斜杆(2)紧贴在电梯井洞口内壁位置固定连接长度大于电梯井洞口宽度的门洞处背杆(7);所述第一排平台杆(1)和第二排水平杆(5)之间设置有八字撑杆(4),所述八字撑杆下端固定在第二排水平杆(5)上;所述第一排平台杆(1)两端连接有顶托(8),所述顶托(8)靠电梯井墙面端设置有垫块(10)或万向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阁琳王君秦孟良张宇潘颖杨玺唐建英莫桃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