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胶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遮光胶带,它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由依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离型膜、转移胶层和下离型膜构成,上离型膜分为粘贴区和非粘贴区,非粘贴区设置于粘贴区的边缘,转移胶层的中部设置于粘贴区,转移胶层的端部设置于非粘贴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由于转移胶层的端部设置于上离型膜的非粘贴区,则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的粘合力大于其与上离型膜的非粘贴区的粘合力,因此在将上离型膜撕离时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牢固贴合,转移胶层不会随着上离型膜的撕离而翻翘或粘附于上离型膜,上离型膜的离型效果好,转移胶层的转移效果佳,PCB板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胶纸
,尤其涉及一种PCB板遮光胶带,它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由依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离型膜、转移胶层和下离型膜构成,上离型膜分为粘贴区和非粘贴区,非粘贴区设置于粘贴区的边缘,转移胶层的中部设置于粘贴区,转移胶层的端部设置于非粘贴区。本技术结构简单,由于转移胶层的端部设置于上离型膜的非粘贴区,则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的粘合力大于其与上离型膜的非粘贴区的粘合力,因此在将上离型膜撕离时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牢固贴合,转移胶层不会随着上离型膜的撕离而翻翘或粘附于上离型膜,上离型膜的离型效果好,转移胶层的转移效果佳,PCB板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高。【专利说明】—种PCB板遮光胶带
本技术涉及胶纸
,尤其涉及一种PCB板遮光胶带。
技术介绍
PCB是英文全称“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也称印刷电路板或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载体或称支撑体,更确切地讲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 如业界所知,在PCB板的生产过程中存在曝光显影工序(曝光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贴上干膜再用底片对位,最后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版面形成所需线路图),而在该曝光工序之前需要由遮光胶带对不需要显影地方进行遮蔽,该遮蔽即为前述的遮光,遮光的目的是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版面形成所需线路图。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质量的日益严苛,从而对担当着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角色的PCB板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要保障PCB板的质量,必须对PCB板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严格控制,例如在前面提及的曝光显影工序中,如果遮光胶带存在诸如变形、起皱、上翘、载胶(胶粘剂残留于PCB板上)之类的情形,那么毫无疑问会影响PCB的质量,严重时导致报废。然而,市面上的PCB板遮光胶带离型效果差,当其粘贴到PCB板上并且在后续工序中揭除时,部分粘剂层无法被转移至PCB板上,而依旧粘附于离型层上,导致PCB板遮光胶带的利用率低。为此,以上所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离型效果好的PCB板遮光胶带。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PCB板遮光胶带,它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由依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离型膜、转移胶层和下离型膜构成,上离型膜分为粘贴区和非粘贴区,非粘贴区设置于粘贴区的边缘,转移胶层的中部对应于粘贴区,转移胶层的端部对应于非粘贴区。 其中,上离型膜包括一个粘贴区和一个非粘贴区,非粘贴区设置于粘贴区的一边缘。 其中,粘贴区、非粘贴区分别为矩形粘贴区、矩形非粘贴区,矩形粘贴区与矩形非粘贴区的宽度比为18-21:3-6。 其中,上离型膜包括一个粘贴区和两个非粘贴区,两个非粘贴区分为第一非粘贴区和第二非粘贴区,第一非粘贴区和第二非粘贴区对称设置于粘贴区的两个边缘。 其中,第一非粘贴区、粘贴区和第二非粘贴区分别为矩形第一非粘贴区、矩形粘贴区和矩形第二非粘贴区,矩形第一非粘贴区、矩形粘贴区和矩形第二非粘贴区的宽度比为3-5:14-16:3-5。 其中,上离型膜还包括手撕区,手撕区设置于非粘贴区的边缘,手撕区呈非透明状,粘贴区和非粘贴区呈透明状。 其中,转移胶层包括胶层和离型纸层,胶层设置于下离型膜的表面,离型纸层设置于上离型膜和胶层之间。 其中,胶层为压敏粘合剂胶层。 其中,上离型膜为PE上离型膜、PET上离型膜、PC上离型膜、OPP上离型膜、PMMA上离型膜、BOPP上离型膜中的一种。 其中,下离型膜为PE下离型膜、PET下离型膜、PC下离型膜、OPP下离型膜、PMMA下离型膜、BOPP下离型膜中的一种。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在粘贴到PCB板上并且在后续工序中揭除时,由于将上离型膜分为粘贴区和设置于粘贴区边缘的非粘贴区,转移胶层的中部设置于粘贴区,转移胶层的端部设置于非粘贴区,则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的粘合力大于其与上离型膜的非粘贴区的粘合力,因此在将上离型膜撕离时转移胶层的端部与PCB板牢固贴合,转移胶层不会随着上离型膜的撕离而翻翘或粘附于上离型膜,上离型膜的离型效果好,转移胶层的转移效果佳,PCB板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I一上离型膜,11—非粘贴区,12—粘贴区,13—手撕区,2—转移胶层,21—离型纸层,22—胶层,3—下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向以图1所示的PCB板遮光胶带的放置方向为准,本实施例的一种PCB板遮光胶带,它包括胶带本体,胶带本体由依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离型膜1、转移胶层2和下离型膜3构成,上离型膜I分为粘贴区12和非粘贴区11,非粘贴区11设置于粘贴区12的边缘,转移胶层2的中部对应于粘贴区12,转移胶层2的端部对应于非粘贴区11。 本技术结构简单,在粘贴到PCB板上并且在后续工序中揭除时,由于将上离型膜I分为粘贴区12和设置于粘贴区12边缘的非粘贴区11,转移胶层2的中部设置于粘贴区12,转移胶层2的端部设置于非粘贴区11,则转移胶层2的端部与PCB板的粘合力大于其与上离型膜I的非粘贴区11的粘合力,因此在将上离型膜I撕离时转移胶层2的端部与PCB板牢固贴合,转移胶层2不会随着上离型膜I的撕离而翻翘或粘附于上离型膜1,上离型膜I的离型效果好,转移胶层2的转移效果佳,PCB板遮光胶带的利用率高。 本实施例中,上离型膜I包括一个粘贴区12和一个非粘贴区11,非粘贴区11设置于粘贴区12的一边缘,粘贴区12、非粘贴区11分别为矩形粘贴区、矩形非粘贴区,矩形粘贴区与矩形非粘贴区的宽度比为18-21:3-6。此比例保证非粘贴区11具有足够大的宽度,进而保证位于非粘贴区11内的转移胶层2的端部与上离型膜I之间无粘性,进一步保证上离型膜I撕离时转移胶层2的端部不会随之翻翘,离型效果佳。 本实施例中,上离型膜I还包括手撕区13,手撕区13设置于非粘贴区11的边缘,手撕区13呈非透明状,粘贴区12和非粘贴区11呈透明状。手撕区13便于操作工的手指拿住上离型膜I,进而掀起上离型膜I将其撕离,避免手指直接伸至非粘贴区11甚至非粘贴区11而导致转移胶层2的污染,且手撕区13呈非透明状,对手撕区13起到较明显的标识作用,同时而粘贴区12和非粘贴区11呈透明状,使手撕区13与粘贴区12和非粘贴区11明显划界,避免手指从手撕区13越过非粘贴区11而导致污染。 本实施例中,转移胶层2包括胶层22和离型纸层21,胶层22设置于下离型膜3的表面,离型纸层21设置于上离型膜I和胶层22之间。上离型膜I对于转移胶层2起整体转移作用,而在上离型膜I撕离后,离型纸层21对于胶层22起保护作用,避免胶层22被污染。 本实施例中,胶层22为压敏粘合剂胶层。压敏粘合剂胶层可为丙烯酸酯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遮光胶带,它包括胶带本体,其特征在于:胶带本体由依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离型膜、转移胶层和下离型膜构成,上离型膜分为粘贴区和非粘贴区,非粘贴区设置于粘贴区的边缘,转移胶层的中部对应于粘贴区,转移胶层的端部对应于非粘贴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有原,金永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尔来德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