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499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开口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开口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多个第二轴向电极以及多条第一走线。第一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且各第一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二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是不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走线是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一走线是在开口区与至少一第一轴向电极电连接,并延伸到周围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触控板利用将传统设置在周围区的走线至少部分改设置在开口区内,使得周围区的面积大小可因此变小,进而实现具有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开口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开口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多个第二轴向电极以及多条第一走线。第一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且各第一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二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是不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走线是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一走线是在开口区与至少一第一轴向电极电连接,并延伸到周围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板利用将传统设置在周围区的走线至少部分改设置在开口区内,使得周围区的面积大小可因此变小,进而实现具有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板。【专利说明】触控板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将走线设置在开口区中以缩小周围区大小的触控板。
技术介绍
触控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目前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解析度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板的操作原理是使用感应电极来检测触控点位的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结各个电极的连结线将信号传回而完成定位。 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传统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触控板100中,位于开口区Rl的感测电极100S需通过外围走线100T来接收或/与传递信号到一外部组件100F例如控制集成电路或柔性线路板。也就是说,位于周围区R2的外围走线100T必须一端连接到感测电极100S内不同轴向的电极且在另外一端延伸到外部组件100F。因此,当感测电极100S内不同轴向的电极数目因为触控解析度的要求而增加时,外围走线100T的数量势必需因此增加,而各外围走线100T的线宽与间距因电相关特性考量必须维持一定大小范围,故周围区R2的面积大小也需相对加大。在目前的触控显示装置中,为求薄型化与外观视觉上的美观考量,窄边框(nairow border)的设计已成为相关业界所努力的方向。然而,在上述的传统的触控板结构下将不利于达到窄边框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板,利用将传统设置在周围区的走线至少部分改设置在开口区内,使得周围区的面积大小可因此变小,进而实现具有窄边框设计的触控板。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开口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开口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多个第二轴向电极以及多条第一走线。第一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且各第一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轴向电极是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二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是不平行于第二方向。第一走线是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口区,各第一走线在开口区与至少一第一轴向电极电连接,并延伸到周围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C-C’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D-D’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11中E-E’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6为沿图15中F-F’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19为沿图18中G-G’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图2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i^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触控板 100F外部组件 100S感测电极 100T外围走线 200触控板 210 基底 21A 第一表面 210B 第二表面 221第一轴向电极 221C第一连接线 221S第一子电极 222第二轴向电极 222H 中空区 230第一绝缘层 241 第一走线 242 第二走线 251第一虚置走线 290外部组件 300触控板 352第二虚置走线 360虚置电极 370外围连接线 400触控板 421第一轴向电极 421C第一连接线 421S第一子电极 422第二轴向电极 422C第二连接线 422S第二子电极 441 第一走线 451第一虚置走线 500触控板 552第二虚置走线 600触控板 621第一轴向电极 621C第一连接线 621S第一子电极 622第二轴向电极 622C第二连接线 622S第二子电极 700触控板 800触控板 841 第一走线 880第二绝缘层 880V第二接触开口 900触控板 901触控板 902触控板 903触控板 930第一绝缘层 930V第一接触开口 Rl 开口区 R2周围区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 请参考图2到图5。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附图仅为示意用以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2到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0,具有一开口区Rl以及一周围区R2位于开口区R2的至少一侧。一般来说,触控板200在周围区R2内设置有装饰层(图未示),而未设置装饰层的开口区Rl则是用以对应与触控板200搭配的显示装置(图未示)用以呈现出显示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周围区R2是围绕开口区Rl,但并不以此为限。触控板200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221、多个第二轴向电极222、多条第一走线241以及多条第二走线242。第一轴向电极221是设置在开口区Rl,且各第一轴向电极221是沿一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轴向电极222是设置在开口区Rl并可部分延伸到周围区R2,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二轴向电极222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Y。第一轴向电极221是与第二轴向电极222电分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是不平行于第二方向Y,且第一方向X优选是大体上垂直第二方向Y,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走线241是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口区Rl,各第一走线241是在开口区Rl与至少一第一轴向电极221电连接,且各第一走线241是在开口区Rl朝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延伸到周围区R2,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使全部的第一走线241在开口区Rl朝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开口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该开口区的至少一侧,该触控板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设置在该开口区,其中各该第一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轴向电极,设置在该开口区,其中各该第二轴向电极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该第一方向是不平行于该第二方向;以及多条第一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该开口区,其中各该第一走线是在该开口区与至少一该第一轴向电极电连接,并延伸到该周围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谕詹绣璘叶政谚陈昱廷苏国彰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